一个伟人说:“生为生命的本身而欢喜。对我而言,生命并非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种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所拥有;在交给将来的时代之前,我要使之尽量烧得光亮。”
我在这里要和你说的,是一位偏僻山村里的卫生院长,她叫王秀云。
1991年,她在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实施了心脏瓣膜剥离扩张手术。
2002年2月在北京阜外医院又做了瓣膜置换手术。
在手术台上的她,此时生死未卜,可她的心里仍然记挂着那些在偏僻山村等待她救治的乡亲们。
术后25天的王秀云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到了日夜牵挂着的高峰卫生院。当她迈进临产孕妇张小华家的时候,小俩口惊呆了,“王姐,您刚做完大手术,这么早就出诊,能行吗?”“能行!我惦记着你小华生孩子呢。”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听说王院长回来了,都来探望,刘大妈说,“咳!这些年可难为秀云了,治好了大家的病,却豁上自己的命啊。”
她受命于危难之时。这个乡所辖三个行政村、三个农场、一个林场。这里山高林密,远离市区50多公里,人员稀少,交通不便,严重缺医少药。组织上派了几任院长都因条件太艰苦离开了。1986年1月组织上想到了王秀云,征求王秀云意见,她表示:我去!我不怕艰苦,有组织上的信任就足够了。卫生院院舍年久失修,房漏墙歪成了危房,唯一的医疗设备就是一个听诊器、一台消毒锅,药品很少又多过期。在这种情况下,王秀云没有气馁,打报告省里市里跑财政,争取建院专项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诚心感动了省市财政的领导,省拨款5万元,市拨款3万元,又自筹部分资金,建起了一幢250平方米的宽敞明亮、科室齐全的卫生院。没有医疗设备怎么办,王秀云又跑省市区卫生部门争取援助,不断压缩开支购买添置设备每年都有1—3件。现在拥有x光机,b超,显微镜,波姆光机,十项尿分析仪等一套先进的医疗设备。组织职工修路垫院种花栽树美化环境,2000年被政府评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
带着感情进农户,想着农民下药方。王秀云和医务人员说:“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爱心、耐心、事业心、责任心‘四心’。对待农民群众心地要善良,时时处处都要想到他们的难处,千万不要想多挣他们一分钱,要时时想到如何才能使他们少花钱呐。”
这里远离城市,村与村之间山岭相隔,相距较远,交通不便。王秀云制定了“大病进乡卫生院,一般常见疾病进村入户”的办院方针。规定每周1、3、5作为下乡医诊日,农民群众在家不出门就能得到卫生院的热情服务,小病常见病就地开方发药,发现较重病人马上建议到卫生院住院治疗,大病需手术治疗的病患要帮助联系市四大医院,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一位老大妈拉着王院长的手激动地说:“秀云呐!人家医生是坐在医院里等人来瞧病,你倒好拖着病身子上门给我们乡亲看病,你若不到我们家看病,一时死不了的病我们是不会去医院治的!”。
这个乡邻近桦南县,依兰县,郊区苏木河农场、燎原农场,为了方便周边居民就医,每逢十天集市日,在燎原农场、东陡沟村集市上设立了医疗门诊,周边村屯的乡亲既赶了集又看了病,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王院长的手机就是急诊电话,全天24小时开机,家喻户晓,经常忙诊到深夜,刚躺下手机又急促地响起,她二话不说背起急诊箱又出发了。由于长期得不到很好地休息,她经常是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心慌心痛,步履艰难,导致多次心脏病复发。两次心脏大手术过的心脏已不堪重负,难以承受过度的劳累,亲人们劝她要注意身体,别要工作不要命。她说:“我死不了,女人要生孩子,人要得急病是不分时候的,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责任。”
王秀云不管遇到多么大的烦心事,身体再不舒适,但见到患者都是问寒问暖,满脸的笑容。她说,要用我的笑容带给患者温暖,缓解患者的病痛。她热情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患者,诊察、开方,她每开一个处方都是反复掂量斟酌药效、价格等,不给乡亲们增加负担。1999年她在村屯走诊时,诊查出一位妇女患有严重的子[gong]肌瘤需要手术治疗,家里非常困难,王秀云四处奔走,雇车并亲自陪患者到市内大医院为其免费作了手术。这类情况是经常的事情。
光有一颗爱心不行,还要有一个过硬的医术
王秀云懂得,一个偏僻的小医院,远离城市,要想保证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小病不离村,大病不出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生孩子遇到难产,如果医术不过硬,加上离市大医院又远,送不及时,就会错失就治的大好时机,严重还会导致鲜活生命的失去。她对医护人员们说,光有一颗爱的心是不行的,作为我们处于山区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卫生院来说,具有过硬的医术是非常重要的。她规定每位医务人员必须做到每天抽出一小时自学专业知识,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和培训,开展操作规程和应知应会考试考核过关活动,对不合格者调离岗位进修培训。她说,妇女分娩是过生死关,我要掌握过硬的接生技术做孕产妇女的保护神。她多次到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计划生育指导站学习接生技术,掌握了难产接生要领,同时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她的积极运作下,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合作门诊,开设了高危产妇病房,让偏僻山村的亲人们得到市级的医疗待遇。有一次,一个孕产妇被家人刚送进卫生院大门,孩子就开始生了,大人晕厥了,经王秀云抢救诊查,孕妇患高血压,怀的还是双胞胎,又是横位难产,情形十分危急,经过王院长和全体医务人员近10个小时的抢救,孕妇顺利生产,母子平安。经王院长接生的孩子有多少她自己也记不清,但从她手下救出的难产儿有50多个,因为那是难忘的不眠之夜。她说,每当我听到难产儿呱呱坠地时清脆的一生啼哭,我感到自己很伟大,很光荣,感到医生职业的神圣。20年来,实现了出生率100%,死亡率为零的目标,四苗接种率100%,无一起医疗事故发生。
王秀云所领导的卫生院连年被上级评为卫生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防疫、妇幼工作先进集体,她本被市政府评为“十大杰出妇女”称号,曾多次荣获优秀共[chan*]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泰戈尔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忘怀得失的时候,他实际是已真有所得。”身居深山从医20年,20年如一日,她走遍了这个乡的山山水水,熟悉村村屯屯的家家户户,用她的心血,用她的生命呵护着全乡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她为偏僻山村的群众送去了一支生命蜡烛的光辉。
长期得不到休息的王秀云,时常呼吸困难,脸色发青,她不听领导和同志们的劝阻,只要有急诊的电话,不管是半夜还是心慌难忍,背起药箱就出发。乡亲们都担心她,一旦哪一天她倒下了,那可咋办?秀云那,好人有好报,老天保佑你吧-----
-全文完-
▷ 进入生命之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