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办酒席可不像城里人那样,找一家比较气派酒店或者宴席楼,交上足够的银子,到时候呼朋唤友带着一张嘴和几张票子去吃去喝就行了。乡下人讲究,给儿子娶媳妇、打发姑娘、盖房上梁、小孩子过生日百岁,都是要操办的,近些年生活条件好了,连子女考上大学和老子祝寿都上了排场,也需要酒席张扬。
小孩子过生日百岁和老子祝寿是板上钉钉的时间,不需要找先生看日子的,而给儿子娶媳妇、打发姑娘、盖房上梁、子女考上大学办酒席的日子是需要先生算好的,不能拿过一天就用,乡下人很讲究。
酒席来临之际,东家就停止了手头的活,找信得过的做菜师傅,把所有能挂上边的亲戚朋友全都招呼上。有的热心人也帮着捎口信传消息,生怕有一个漏网的。
办酒席的前两天,东家就打发人去市内大市场买菜,大师傅也随行。本来,大师傅已经把菜单给东家列好了,不需要他劳顿自己,但大师傅一定要去,因为这其中多少有点猫腻。市场上的菜贩子很懂生意经,每个人手上都有几个大师傅,那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呀!可马虎不得!
大师傅一到市场,就成了期望值极高的主儿,到处都是笑脸,到处都是眉眼,大师傅也不客气,吆喝着指挥着买东买西,一腔热血洒市场!其实,大师傅能干白干的差事吗?他们是有好处的,按时下的说法是劳务费或者回扣,说的不好听的叫扒皮,扒谁的皮呢?只有菜贩子知道,也有东家了解一二的,但图个皆大欢喜,也就不去计较!
办酒席的前一天下午,东家委托的帮忙头儿就走马上任了,别小看这帮忙头儿,那可是在本屯是有名望有号召力的人,不多!就三个两个的,帮忙头儿一到任,就张罗着和东家核计有关酒席事宜。
左临右舍不需招呼,纷纷涌到东家的院子里,大姑娘小媳妇夹着围裙,提着菜刀,男人们叼着烟,凑成堆儿等待帮忙头儿下达任务,帮忙头儿大嘴一张,指挥人们盘过灶借家什,安排火头军,好一派繁忙景象。
大师傅也不闲着,忙着指挥大姑娘小媳妇干这干那,把明天的菜切好了,把上席需要的油丸做好了,一切准备妥当,就等明天一大早上灶。
十几年前,办酒席需要的碗筷桌盆都要挨家挨户去借的,如果酒席的规模大,本屯的不够,还必须到邻屯去借,有时连农村古老的大黑门都当做桌子用,这时候的家什很好借,几乎没有拒绝的,如果谁要是因为吝啬而拒绝,那他就种下一个病根,等将来他家办酒席的时候,会很难堪。
借家什很有意思,帮忙头儿把十几个人分成几个小组,把区域给划成几片,再给每人几根在学校要来的白粉笔,用来在家什上记名字。现在好了,有出租家什的专业户,只要电话一拨通,立刻就用三轮车给你送来,虽然东家多花了点钱,但省了不少劲。
晚饭时分,东家为了答谢帮忙的人们,照例摆上几桌,不过,菜肴不丰盛,只是些比较简单的饭菜,大家谁也不挑吃不挑喝,只要吃饱了喝足了就高兴。
吃完饭,没有什么要做的活,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商量下一步的娱乐行动。乡下的娱乐活动不像城里那样高雅,到歌厅唱唱歌,到舞厅跳个舞,乡下的娱乐主要就是麻将和扑克,一干就是通宵,第二天照样起的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办酒席的正日,东家常常是东一头西一头的招呼客人,其他的事全由帮忙头儿说了算,缺什么去买,客人来了安排座位,以前是五个人一桌,现在都变成八个人一桌,等安排妥当了,帮忙的人们开始吃饭,这叫先垫一垫肚子,大家围着一只装满菜的大盆,一边说笑一边吃。
记人情帐的需要两个人,什么叫人情帐呢?就是上多少礼钱。两个人一个把钱,要可靠认真的,一个记帐,要写好字的。当桌子放好了,两个人落定,有人就吆喝:“快买饭票了!买了去找座,晚了就没座了!”把钱人必须看好上人情者的脸儿和钱数,然后高声报告给记帐的。等人情帐上完了,两个人一对帐,必须说话,否则责任就大了,钱多了或者少了,没法向东家交差。如果出了差头,这两个人要悄悄地付责任。
乡下的人情不大,大家只是表示而已,礼尚往来嘛!你到我家花多少,等你家办酒席时,我如数奉上。
十年前,我在老家一所学校工作,同事间的人情都是二十元,教师虽然不富裕,但有人认为我们是挣国家俸禄的,比老农要好。那时乡下人情已经涨到四十元,所以有人就瞧不起我们,说老师确实很狗!我觉得不自在,就向大家提议给涨到五十元,这回比世俗的还高出十元,看你们还说什么风凉话!
据说现在什么都可以赊,就是人情帐不可以赊,那可是一等一的好钱,白花花的票子顷刻间进了东家的口袋。什么事都有个特殊,其实人情帐也有赊的。老家有个白姓村民,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我们那的时候,他就承包了村砖瓦厂,成为暴发户,可他不知道守业,和妻子离了婚,娶了个小老婆,过起花天酒地的生活。不到几年工夫,家产败坏光了,小老婆也跑了。如今,他孤家寡人,靠为别人干点活挣口饭吃。他去赶人情,就是赊帐的。人家看他可怜,什么赊帐不赊帐的,就让他去吃吧!等他有钱不知哪年哪月?
酒席开始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满头大汗的帮忙头儿指挥着撒酒上菜,但筷子要等到凉菜上完后才给的,可能怕有吃的有看的乱了次序。有的小孩子看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就上了馋瘾,动起手来,惹大人们的呵斥。
我有一个远房哥是个磕巴,说起话来标点符号修饰的太多,怪话又多,常引人们发笑。他就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在赶礼前总要在布兜里揣一双筷子,等大家都在看眼时,他就不慌不忙地把筷子掏出来,美孜孜地牵上几口,自言自语地说先尝个鲜儿,大家都知道他在闹笑,所以谁也不在乎。
酒席过后,当然是收拾残局。乡下人很实在,帮忙总是善始善终,帮忙头儿又吆喝着把家什物归原主。结束后,大家继续自己的娱乐活动,等到了晚饭时间,东家把这些人找回来吃饭。
乡下办酒席,一连几天,都在繁忙之中,不但东家忙,邻居也跟着忙,忙得不可开交!更多的人是爱凑热闹!有的人怕忙道,就说不办了吧!马上爱凑热闹的人就提出异议,李家儿子考的大学还不如你家姑娘的好,人家都操办了,你差哪了?张家条件还不及你家的,都给老父亲摆了热闹,你不办!老母亲能没想法吗?
乡下办酒席是热闹的,仔细想想,也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活动,因为它活跃了乡间文化娱乐气氛,比起城里的以钱当道的酒席来说,正统得多!
本文已被编辑[雾里丁香]于2008-2-12 9:50:0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笨笨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