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就读初一的时候,曾经有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手捧书本,摇头晃脑,对着我们念念有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看似滑稽的一幕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烙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虽然当时年幼的我还不大清楚男女之间的欢爱情长,但却已让我对书本的兴趣更上一层楼了。
于是我迷上了砖头厚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在浩瀚的文海中穿旋飘沉。于是我爱上了安静,爱上了在读本好书的时候会沏上一杯好茶,在情节曲折处吸气,在平坦中呷茶,在潜思中咀嚼。日子在不经意中顽皮的爬上了额头上浅浅的纹沟。直到有一天,在惬意的茶茗芳香中忽然感悟到:茶的秉性亦如女人之个性。原来,读书,品茶的过程竟是跟品女人一样。
一杯薄茶,品味它不仅要用感觉,味觉,还需要用心灵和嗅觉。要泡好一杯茶,不但要精挑细选优质的茶具,要认真斟酌泡制的手段技巧,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心境去调和。只有这样才能调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韵味来。而欣赏一个女人呢,也同样要有适当的度量用具,适当的方式方法以及根据不同的环境去融合调配。只有这样才能调吊出一个女人外秀内慧的气质,也只有这时才能推断这个女人的品次了。
泡茶需要功夫,品女人也要技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写道:“婆娑绿阴树,班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表达了泡茶时要营造一种和平祥静的气氛,要注重冲泡手法,去表即里,浅啜慢嚼。而品女人也同样。当你观察一位女人时,你要以平和的心境去观察,就如同泡茶前的“焚香静气”。观察女人的体材,衣着打扮,从某个吸引点入手,根据不同的环境,时间,地点,以言语调动女人的举止言行,一丝丝地蚕剥出女人的内心世界。打个比方,或许一个女人对你莞然一笑吸引了你,或许她优雅的举止吸引了你,也或许她时髦的装束吸引了你,你对她产生了好感,产生了研究的兴趣。这时你开始在不同的环境下观察她的举止言行并以此推测她的心性,喜好和素质。一个品味女人的高手,一般能娴熟地运用茶艺中“春风拂面,三龙护鼎,鉴赏三色”这招。既不被女人的外表所迷惑,又能拿捏得当,顺其自然,直指要害。而泡茶中“高冲低筛”这招也往往能出奇制胜。女人爱虚荣,喜欢赞美。你不妨多用些恭维的语言撩拨,让她心动彩烈。于是得意忘形中面具就一件件脱落了。这时处于冷静中的你就可以慢慢地透视鉴赏女人“七分打扮”之余的内心世界了。
有人说,二十岁的女人是绿茶----清新鲜美但过饮伤身;三十岁的女人是红茶----色艳香浓却不耐泡;四十岁的女人是铁观音----一旦有人懂她,就可以品出悠悠韵味;五十岁以后的女人是陈年普洱---看起来没有魅力,品起来却凝重,深沉,醇厚且韵味悠长。我却不以为然。绿茶给人以健康活泼的感觉,红茶也有内涵个性,铁观音更是耐泡而有“七泡有余香”之说,普洱陈年芳香则给人一种幽远的文化底韵。每种茶都应适可而止,否则都会产生物及必反的效果。品女人也一样,如果对个人的隐私太挖根刨底而不予以适当尊重,那么即使你看透一个女人,也对你毫无人生意义了。
实际上品茶是要品出茶生于云山雾峰,采天地之精气,承日月之阴阳,酿山水花草之甘露芳泽而形成的清幽,深沉的禀性。我们品味女人,不能像外行人一样单纯地从性欲的角度去观玩,而应从更高层次,从审美的角度上去鉴赏。正如同外行人喝茶只是为了解渴,外表好看,闻起来香就觉得是好茶。而内行人,一个有素质的男人,却是在糅合了茶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去浅啜细茗,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去回味思索茶样的人生,茶样的人性。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曾赋诗曰“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源”就是表达了品茶要达到天人合一,参禅悟性的境界,如果品女人也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当今世间的伯乐则非尔莫属了。不管我们能否达到如此的境界,只要我们在平静中修身,在悠闲中养性,我们的得益也是非浅啊。
当你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带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茶居,当主人为你沏上一杯热腾腾的香茶时,你欣赏着茶叶在水中浮浮沉沉,馨香在屋内飘飘洋洋,观望着窗外来来往往,掩盖在华丽外表下各式各样的女人们,呷一口茗茶,则百味顿生,烦劳皆忘,此时此刻,或许你会产生:“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的感叹了。
-全文完-
▷ 进入雾轩芦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