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少年儿童,惩诫教育最大的障碍就是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对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判断失误,就可能有违教育的初衷,产生难以预料的效果,造成意想不到的悲剧。因此惩诫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教育方式,不适合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主张慎用,甚至不用。
社会的发展,使教育的难度加大。原有的师范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当代教育的须要了。引进的西方已经被质疑的所谓人性化教育理念,也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东西方文化基础不一样,造成两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思维具有着重大的差别。因此,中国应该在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创造出一套完整的中国自己的教育理念。搞教育的如果都不能动脑思考,还怎么能期望他们教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新一代劳动者。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的教育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们中国人并不缺少创造性思维能力,早在春秋时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中就展示了中国人独具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是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明代的八股取士与历代兴盛至清文字狱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日渐萎缩,建国后的反右斗争与文化大革命等数次政治运动把国人经历几千年封建社会后原本就羸弱的独立思考能力阉割殆尽。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就是广大教育界人士与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面对教育界产生的许多新问题,媒体不能高屋建瓴地理性诱导,民众则从个体利益出发仍照搬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实效的旧套路。咋一看,似乎个体的利益受了保护,可是如果教育失去了效果,从个体角度受到保护的学生未必不是更大的受害者。这就是中国大一统教育观念的恶果。
中国的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大多还延用着那些分析记忆的套路。学生只要把教师(准确地应该说是把教参上的)观点记下来就完成了,考试时只须照搬,即可得高分。让我们看看美国的教育,一留美的中国人,看到美国的历史教师给尚在小学的孩子留了这样一道历史题:“谁应该对二战时日本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负责?”这位中国的高才生很费解,因为这样原题目,在中国是研究生应该涉猎的领域。于是他找到孩子的老师想问个究竟,美国的小学历史老师告诉孩子的父亲,孩子怎样回答都是正确的,只要是孩子自己的观点。老师之所以找这样一个没有统一结论的问题,就是旨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笔者不是说美国什么都好,可是美国人那种重视人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我们去学。可是现在看看我们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还在要求孩子们背现成的什么“意义”、“影响”。所以我们要在基础教育中贯彻行之效的惩诫教育措施,必须从根本上恢复国人思维的理性。尤其是学生与他们的家长。
作为家长的成年人的理性思维的恢复,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媒体的作用。至于对孩子的理性思维的教育就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了。如果我们的教育不重视孩子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的培养,他们就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的学校理性教育的障碍。
笔者常在教学中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人性是理念与本能的和谐统一。只有本能有辱人类文明,只有理念则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对于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仅把人性的概念教给他们是不够的。笔者曾经用这样的例子向学生说明理念与本能的和谐统一:“人的本能告诉自己,用刀割身体不可以的,可是在人有疾病须要动手术时,大夫须要用手术刀来割人身体上的病灶时,理念就告诉人要忍受这种疼痛。现实生活中有人捅了你一刀,你要反抗,要诉诸法律惩罚那个捅你一刀的人。可是当医生用刀割掉你身上的病灶时,你不但不能仇恨大夫,还要付医疗费,还要感谢大夫。这就是理念与本能的和谐统一的人性。普通动物则不然,无论你是用刀救它,还是用刀杀它,它都要挣扎。动物就只有本能,没有理性。这就是动物与人的区别。”对待未成年的孩子,多么缜密的概念都没有用处。重要的是要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用通俗的生活例子使其明白道理是最简洁有效的办法。用这种办法,就是要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不是本能不愿意接受的就一定不是有益于自己的。这种作法虽然麻烦,耗费时间长,可是有效果。如此启发学生,使学生遇到自己反感的事,要思考,不要简单地排斥。
笔者曾用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的小说来形象地教育孩子们,给他们讲美国人是如何崇尚杰克•;伦敦式的生命意识和海明威式的生命力度的。使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具体化、形象化。还曾通过现实中的生命质量差别激励孩子努力去追求。这种激励与孩子的原始价值观产生共鸣,是极易产生效果的。如若同时,再以高生命质量者的成功经历,让孩子明白人类的所有成功背后都有超常的艰辛。要想在未来获得事业上成功,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待遇,就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历练。则更能激发孩子原始的积极生命意识。日常教育活动中,要从孩子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帮助孩子分析其未来的出路、成长过程中的困难,自身行为中与其生活目标相悖之处。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比方在运动会上,长跑对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极限的挑战。如果哪位参加了,就要给这个孩子,以别人享受不到的待遇。让孩子明白特殊付出会得到特殊回报。以鼓励孩子挑战极限。接受从前没有接受过的教育。指导孩子从分析中国现状入手,让孩子认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成功几乎都是极限竞争的结果。提高孩子主动参与极限活动的意识。通过极限活动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们的顽强生命意识。以生命力度之美,诱发孩子们的恢弘审美意识。在学生中间提倡“挑战极限,臻善自我”。
当学生在达到这种境界有困难时,再给学生讲“锥刺股、头悬梁”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们,用锥子刺大腿痛不痛?把头掉在梁上难受不?当学生本能地回答痛,难受时,就再启发学生,那么为什么古人苏秦、孙敬还要这样做,学生一时可能答不出来。老师要告诉学生,古人这是用非常手段来克服人性的弱点。人的惰性不是明白道理就可以克服的,人的极限能量也很少是在主观意识作用下发挥出来的。古人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对自己采取非常手段。激发自己的潜能,克制自己的惰性。比方大家上课不集中精力完成作业,老师为什么要让大家中午不吃饭呢?这时老师要给学生讲巴甫洛夫是如何研究条件反射学说的。因为大家中午时的饥饿感使同学们产生吃饭的欲望高过同学们学习的欲望,这时本能战胜了理念,可是同学们都知道正确的结果应该是理念战胜本能,在吃午饭之前是应该集中精力学习的。在大家做不到这点时,老师对大家的帮助,除了在道理上提醒大家外,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禁止大家吃中午饭也是在帮助大家。这时条件反射学说的作用就会在生理上告诉大家,只有集中精力把作业完成,才能吃上中午饭。让学生与家长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极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与家长对这种惩罚措施的抵触。这就是此前所说的惩罚教育须要的铺垫方式。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自己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时,就产生了主动接受教育的欲望。在他们明白了教育是他们达到自己目的的唯一途径时,理性就会战胜本能使孩子们主动接受惩罚教育。当然这种主动的成份,要随着学生理性的增强而增强。这就是笔者的学生从前令同仁们迷惑不解的申请惩罚的原因所在。那时,笔者的学生接受惩罚教育须要主动申请,慎重审批后才能自觉实施。惩罚教育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的警示行为。达到了“锥刺股、头悬梁”的效果。
此前的文章中,还强调惩罚教育须要前有铺垫后有补充。铺垫说了,那么什么是补充呢?首先,要及时肯定学生接受惩罚教育的成就,让学生看到理性作用的结果。可是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大多数人是缺乏耐力的。所以孔夫子告诫我们要诲人不倦。因此在肯定学生的行为时,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努力与成功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劳累是很难承受的。可如果让孩子们明白理念战胜本能的道理,使他们知道,劳累可以锻炼意志,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必经程序。孩子们就不会惧怕劳累,而会主动迎接劳累的挑战。北方城市,清雪是孩子们每个冬天的雷打不动的任务,雪一下,哪怕是大年三十,也得去清雪。被车轧在柏油路上的积雪很难清,一个成年人连续清三四平方米也会达到体力极限。可笔者的学生,每次清雪都要在四平方米以上。因此,对政府派给学校这个没有条件可讲的任务,每个学校都非常头疼。生源区物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常常抗拒政府不许收钱的禁令,按每个学生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价钱收取清雪费。而政府面对路面积雪清不出的现状,也只好一边禁止向学生收清雪费一边默许此种收费。可这对绝大多数生源区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来说,也是做不到的。就只好驱赶着孩子们去接受这种无奈。因此每次清雪,对孩子们来讲,都是一次极限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就只好凭功夫磨,被动地勉强应付过关。可笔者的学生,在听笔者讲清极限对他们的意义后,明白这是他们唯一弥补与别人差距,赶超同龄人,获取成功的途径时,清雪中,都积极主动,每个孩子都以多干一块为得,因此每次都比其他班提前干完,且质量合格,居同校其他班之首。有一年清雪路段过大,孩子们干到最后,实在干不动了,面对最后的一段路面,笔者对孩子们说:“现实生活中,最艰难的时刻,恰恰是失败与成功的临界点,挺过去获得成功。放弃前功尽弃。绝大多数人因挺不过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眼下这个困难,就是对大家的严峻考验。这在中国的学生时代是难得的机会,今天有幸让大家遇上了。现在,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地放弃。如果有不干向命运低头的人,报定信念追求成功的人。我,陪同这样的勇士接受这种极限的挑战!从脚下开始挑战极限,追求成功之路。放弃者请让开,不屈的弟子们咱们每个人连续大干五分钟,冲过去!”
所有孩子都参加了,随着铿锵的钢锹击打路面,最后一段路面被攻克。笔者那次劳动总结时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今天以顽强的精神奏响了一曲强者的凯歌。在你们通向成功的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今后,再遇上这种生理极限挑战时,你们可以自豪地说:‘别来无恙!还敢再过几招否?’大家记住,两军相遇勇者胜。今天的事实说明,在各位通向成功的路上,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得了你们。”那次清雪后,笔者流泪了,他心痛孩子们。他被迫犯了一个“错误”,但他要让这个“错误”犯得有价值。为人师者,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施教,将不利因素转换成有利因素。
在铺垫与补充有机地交互作用下,惩罚教育就由一种被动的教育方式,变成一种主动的教育方式。当然这只是一些程序的介绍。这些程序要想奏效还须要很多因素。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笔者在从教的二十年中从不接受学生的礼物。他常对学生说,老师不许你们拿着父母的血汗来送人情。你们要是真的感觉师恩须要报答,那就在毕业后,用你们自己的劳动收入,来孝敬老师。在师生的感情发展中笔者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作用。比如,在学生过生日时,他阻止学生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是在每个学生过生日这天,他都会用下午自习的时间,在班级为过生日的同学开个以精神食粮为主的生日party。他会当场在黑板上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一诗一画”。并与大家一起为过生日的同学唱一首生日歌。当然这是他事先准备好的,这一点他没有告诉学生们。学生会在他的即席的作画作诗中滋生对老师的崇拜。这就是作者下面要说的一个问题。
学生所怕的老师大多是他们崇拜的教师,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懂得都比较多。对付老师的手段也花样翻新。那么作为一个老师最让学生崇拜的就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不仅仅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同时还有教师教学水平。一个能够把知识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这一点很难,每一届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给学生讲明白,学生才能感觉教师的水平。不然无论教师水平多高,不被学生认识,在学生的心目中就等同于无知者。笔者的一个同事中,就有一个中年数学教师,知识水平堪称一流,研究生学历。别的数学教师做不出来的题,她都能做出来。可是她的表达能力使她无法把她的这份财富传授给学生。因此她的教学效果与她的知识水平形成巨大的反差。她的课堂上总是沸沸扬扬的。学生总是与她对着干。笔者的同仁中,不乏知识上的佼佼者。笔者与他(她)们的巨大差别就是能够在课堂上超水平的发挥。二十年的讲台生涯,基本都是一根粉笔一节课。能够达到在课堂上以表情驾驭课堂,收放自如。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使其已经多年见到老师不说话了,可是当他(她)们见到笔者时,会从身后绕到笔者的前面,鞠个近九十度的躬。如果不是这种教学效果,很难想象,潦倒的笔者能够在讲台上坚持下来。
最后,作者还有几个建议:对待刚刚入小学的小学生要慎用惩罚教育。即使用了,也要注意度,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最大伤害不是打几下学生,而是对学生造成重大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孔子的《论语•;述而》篇中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观点。对于这几句话现在有多种解释。可是笔者认为,这是施行惩罚教育的最佳原则。厉,是不怒自威。教育学生时,要有矩。比如,学生要站在或者坐在距离老师多远的距离,要目视何处。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礼貌距离。什么是虔诚的接受教育的态度;威而不猛,这就是一个分寸问题了。要使惩罚教育手段产生威慑作用,尽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就须要在初使惩罚教育时注意力度分寸。即要达到循序渐进,又要在短期内产生威慑效果;恭而安才是惩罚教育的最高境界。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用弓箭对着学生,告诉学生如果违规要被射中,可是最佳的境界是箭永远不射出去。当然在教育实践中这种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的。可是这是惩罚教育追求的最高水准。求乎其上得乎其中,求乎其中得乎其下。目标要立得远大一些。“教是不为了不教”,“罚是为了不罚”。
一个好的学生管理者首先要有原则。可是并不是死套原则,因为你的管理对象重在受教育。所以同仁们要牢记“不教而杀为之虐!”。要在教学生们遵守原则前,给学生感受知晓原则的时间。要学会帮助学生为其错误找借口,给学生感受原则与纪律的机会。这种借口不是溺爱,而是要让学生在明白自己错误的前提下,给予学生的改正错误的一种机会。当学生在重复犯错误时,老师要重提以前为学生找的借口,重提以前给学生的机会。直至学生犯错误时,自己再也找不到借口为止。因为借口都被老师帮助其找没有了。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万不得以使用惩罚教育措施时,学生才会增强主动接受惩罚教育的意识。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