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是一份非常美、非常缠绵的情愫。
有人可牵挂,是喜悦;被人牵挂,是幸福。
有事能牵挂,是拥有;受事所牵挂,则是一层无形的关联,是事事关心,是一种自觉幸福的满足。
想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时时将他的心声附于你的身上,念你、记挂你、关心你、盼望你荣耀他的生命,也用他的光,照耀你的人生,让彼此因为对方,使生命更丰硕、更壮丽,让彼此的心灵,在智慧的最高层得以沟通,引发共鸣,这应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追寻的乐事。
但是,牵挂有时候会变成一种负担,尤其当你将另一个人的快乐与否看得高过你自己的一切时,你便不大能左右自己的情绪,而成为因他乐而喜,因他忧而苦。
他喜笑时,你心中一片亮丽;他沮丧时,你马上日月无光,完全沦为风向机,随风力而转动。你惊于自己的迷失,不甘于如此,却无力改变自己。只因为,你已将自己的心牵挂在他的身上,只因为,你从而品尝到给予的真正快乐。这份牵挂,是但守终日也不悔,是带着几分疑,几分不可解释的愚。
同样的,被人牵挂也常常转化成一种干扰,表现于言行举止,便是具体化的介入,介入到个人生活领域、心灵深处。人在某些时候,很希望和别人共享一切,有些时候,又极需要孤独冷静。若是外在的存否能配合内在的需求,无异是完美妥帖。只是,世界上是不是真有那般圆满的人际关系?如果在你渴望独处时,别人投给你大量善意的关注,那么,很可能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形成困扰与厌恶,这时候,太多的被牵挂,便成为一种干扰。
这两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呈现在亲子之爱上,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牵挂子女。因牵挂而关注、而询问、而介入,甚至恨不得替孩子生活,替他承受一切。然而做子女的,却不一定怡然接受这些因爱而演绎出来的行为表现。他们只感觉到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干涉、阻力,他们只想躲开这些干涉,避开那些阻力。一直到有一天,这些无形的牵挂消失了,不再有谁询及他们的行为时,才恍悟到那分牵挂有多可贵。
有个女孩子对我说,她母亲在时,每回她出门总叫她多带衣服,别忘了拿伞,而她总嫌妈妈啰嗦;如今出门时,再也没有谁叮嘱她什么,她猛然发觉世界竟是如此冷清。
另外,有位丈夫总是抱怨妻子唠叨,天天问晚上回不回来吃饭,他所持的理由是:“要回来自然会回来,有什么好问?”问,本身是一种结果,而关爱则是它的缘由。肤浅的人,只看见它的果而无视于它的因,当然这份牵挂就成了干扰,成了管,成了多事。
有人说“了无牵挂”表示出潇洒自在。然而,我却认为,在洒脱的背后,多少藏着几分无依与凄凉。人,尤其是凡人,多少还是担着一些负荷,受着一点干扰比较踏实些。
-全文完-
▷ 进入幽香淡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