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子>的真谛与今人的谬误》(第三十三章)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8年02月06日 早上9:30评论-1条

——知足常乐的求道者,安然自适,从容自在,落落大方。他不会百病缠身,更不会死于非命;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抑郁至深;他不会迷茫无助,更不会痛不欲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1],自知者明[2]。胜人者有力[3],自胜者强[4]。知足者富[5]。强行者有志[6]。不失其所者久[7]。死而不亡者寿[8]。

【简 注】

[1]知人:识别人。智:智慧、机智。

[2]自知:认识自己。明:聪明、高明。

[3]胜人:战胜别人。力:有力。

[4]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果决。

[5]知足者:知道满足的人。

[6]强行:顽强行事,不懈努力,含有勤行之意。

[7]失:丧失。其所:自己的本性、本真。

[8]寿:长寿。

【引 发】

——知足常乐:遵循不得不失的天理

知足常乐,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但只有求道者或得道者,才真正知道其内涵。寻常人的所谓知足,不过是趋利避害,借以自我保护或自我安慰,以便乐观、从容、安逸的生活。他们的态度多在拼搏无力、追求无望、意志渐衰之际产生,所以多有消极无奈、得过且过、苟安偷生的因素在内。

求道者的知足常乐,是真正的快乐,是真正的满足,是真正的放弃,是真正的清醒。为何快乐?因为他没有挂碍,没有忧愁,没有外物的累赘,也没有心灵的阴影。为何满足?因为他追求天道,他即在天道之中修养;他追求天国,他即能证悟天国;他不看重尘世,尘世就不对他进行束缚。为何放弃?因为他彻知,有没有外物都由天定,他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去猎取;外物是他功成圆满的强大障碍,他既能在生活中看淡,更能在心灵中看淡。为何清醒?他在天地之间看到了人与神的巨大区别,他在修行途中领悟了一层又一层天理;他能从喧嚣的尘世看见罪恶与堕落,更能明明白白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

知足常乐的求道者,安然自适,从容自在,落落大方。他不会百病缠身,更不会死于非命;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抑郁至深;他不会迷茫无助,更不会痛不欲生。无论寒来暑往,都不足以损害他身体的健康;无论大福大祸,都不足以损害他心灵的宁静;无论天文地理,都不足迷惑他豁达的智慧。

何以至此?天道使然。天道给他的智慧,不仅使他能够透彻的认识别人,更能认识他自己;不仅使他能够轻轻松松战胜别人,更能战胜他自己;不仅使他维护了持久的本性,更能长生不朽。

【反 思】

——欲壑难填,一心多为攫取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壑到底有多深,于古人容易丈量,于今人深不可测。欲壑之所以难填,是因人心贪得无厌,得陇望蜀,一山更望一山高。

有人迷恋大权,连作两届总统之后,还想更改宪法以连任;更改不成,则想四年后东山再起,再次竞选;或者扶植一个弱势总统,他则来作强势总理,依旧独揽大权。

有人欲壑虽深,心眼却小得可怜。偶至某博物馆,见馆名题字并非出自他手,立即醋意大发。博物馆人见状,马上请他留下墨宝,而后以翻新全馆为名,将他人的题字换掉。试想他连一块牌匾都不能容忍,他怎忍得江山易主、大权旁落、凉在人间?所以如果被逼下台,必定讨价还价、垂死挣扎,也会大肆搜刮、中饱私囊,也会临末提拔、遍布党羽。

有一座桥在刚刚建成之时垮塌,无端葬送几十上百条性命。桥却耗费过巨资,号称“献礼”大单,绝非“豆腐渣”工程。可它到底垮掉,以桥身与无辜生命的毁灭来折射欲壑难填的人心:巨资肯定多半与桥无关,而与一双双幕后黑手相关;黑手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却从没想过保障大桥本身与众多生灵;黑手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那它还有什么不敢贪占,还有什么不敢把玩?

欲壑的铸成,源自今人的道德堕落、信仰缺失与物欲追求。国不以立德为本,人就只能以利为本;国不遵从天道,人就很难坚守信念;国不开放言论,人就只能追求物欲。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每一个体生命的莫大悲剧。国与不国都不重要,因为一朝去了,一朝必定跟来。然而生命一旦在这时误了,可能就失去轮回的机会,甚至被永永远远销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凤凰点评:

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种“道成身化,蝉蜕渡世”的形象颇似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化身。作者用非常专业的手法,解构老子思想的精髓,潜在之意告诫人们接受一些老子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处世哲学的熏染,对一些事物淡然处之,知足常乐,全文立意高而涵义深

文章评论共[1]个
冰凤凰-评论

问好作者,新年快乐
  【无的散手 回复】:新年快乐!来年好运! [2008-2-8 7:25:36]at:2008年02月07日 晚上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