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7日,大雪,星期日。
二十四节气中大雪是个寒冷的日子。
微微的西北风像小刀片似地割着人们的脸庞。
一大早,魏主[xi]踏着积雪,叩开了小山子的家门。
小山子是谁?小山子是经魏主[xi]做工作,在一个月前到广州南益集团打工去了。魏主[xi]把小山子当成了心事:小山子现在情况咋样了?给家里来信儿了没有?
这是魏主[xi]第三次到小三子家了。
说起魏主[xi],背地里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魏导”。啥意思?不是编剧导演的“导”,而是倒腾人口的“倒”。咋回事呢?原来市委书记来视察工作时,提出要率先在全市跨入小康社会,根据人多地少的特点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战略。为了落实好市委书记的指示精神,党委分工他担任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推进组长,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把村子里闲着的人倒腾出去挣钱。于是,他同党委领导带着推进组成员奔赴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定方案、下指示、搞动员、走农户、找客户、发信息——紧锣密鼓。
机会来了,他与大连一家四星级酒店达成了协议,用150人。工资高,条件好。于是,立马儿开会动员组织报名,一个月下来报名不过60人。他犯了嘀咕,咋回事?他一头扎进了屯子里,走进了农家的院子。那天,小山子往外走,正和魏主[xi]来了个迎头碰:“砹!小伙子,你叫啥名?”“小山子。”“多大了?”“18。”“大连招人你知道吗?“知道!”“报名了吗?”“没报。”“为什么没报啊?”“俺妈不让!”正说着山子妈推门迎了出来,“啥事?”随同的同志向她介绍这是魏主[xi]。“俺们不能去!这么点出去能放心吗?”魏主[xi]接话茬说:“听村里介绍你家人多地少,生活不富裕,这么个大小伙子闲着干啥,叫他出去闯一闯吧!”“不放心呐。”“把孩子拢在父母怀里啥时是个头?”“咳!没有办法。”“市场经济了老守着那点地是富不了的。”山子妈把魏主[xi]让进屋说:“我也知道叫孩子到大城市好,你不知道我们山沟里的人发懵,叫人骗了咋整,想来想去还是种这点地穷着保险。”“党委政府想着咱百姓,有一个心愿就是叫咱们尽快富起来。靠种这点地是不行的,咱们不能把命运都栓在这点地上,要把剩余的劳动力都派到城里去挣钱。”“是那么个理,就是心里不托底呀!”“这些政府都想到了,政府给联系单位,由政府和他们签协议,有了问题由政府和他们交涉,有政府做靠山,怕什么?还不相信政府?”魏主[xi]这一说,山子妈心里亮堂了,说:“我和山子爹,合计合计。”
为了更多地往外输送剩余劳动力,魏主[xi]和劳动局的同志到南方考察企业,与广东南益集团等十几个企业签定了劳动协议。回来后,他想到了小山子,第二次来到了他的家。“小山子在家吗?!”山子妈迎出门来:“您好!魏主[xi]。”“叫小山子打工去,放不放心呐?”“有魏主[xi]作主我们放心”“我和市里的领导刚考察企业回来,这个企业条件不错。”他对小山子说:“只要任干,勇于吃苦是没有问题的。”过了几天,小山子和大家登上了南下的火车。临行前魏主[xi]嘱咐小山子好好表现,有困难给家里打电话。
小山子走有一个多月了。山子妈妈满脸微笑地对魏主[xi]说:“小山子来电话了,说那里吃的住的都挺好,叫我们不用牵挂他。”“那就好,那就好,家里放心了,区里也就放心了。”
魏主[xi]看着山子爹妈高兴得样子,心里想:党委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经过大家的努力是能够实现的。率先在全市跨入小康的心愿也一定能实现。
-全文完-
▷ 进入生命之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