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习惯地打开收音机。正在播放的是一则关于“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话题的节目。这种做秀的节目,即浪费国家资源,也浪费听众时间。主持人介绍,当地网吧的管理部门文化市场的领导坐客直播间,与听众探讨寒假孩子们沉迷于网吧的问题。可是对于主持人与打时电话的听众所提的问题,这位领导总是顾左右而言它。从不正面回答问题。后来,干脆主持人也不再提问题了,导播也不再把电话接进直播间了。关于网吧与孩子的话题传统媒体是不敢道出真正原委的。即使是网络媒体,那些为经济目的或者为网络而搞网络的网站也会谈此话题色变的。这些网站通常是用网络自动屏蔽系统把敏感话题拒之门外。尽管我们国家任何一部法律都没有规定敏感话题不许谈,可是在时下主流听不进去批评的年代,那些早已经把自己与民族的前途割裂开来的人们,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事了!
其实在时下的中国,如果政府真想做什么,还是有力度的。基于舆论,某国际窗口城市曾经一段时间禁止政策外的乱收费,一令下去。所有乱收费戛然而止。因为这项规定有一个附加条件:如果发现有政策外收费,无论任何理由,一把手校长无条件撤职。其实现在从政的都得象红楼梦里的贾雨春似的讨个护官符在手,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上边下令,你得判别真假。是完全制止,还是可以变通!就说这文化市场管理。当“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互联网走进国人现实生活里时,开始以此谋利的都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文化市场管理也离不开世俗的规矩。管理者要兼顾舆论、政策与人情,还要确保本阶层的利益。
政策规定,公开营业的网吧,不许接纳未成年人。可在利润的诱惑下靠经营者自律是办不到的。这就需要管理方文化市场的部门监督落实。这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就给文化市场的管理方带来了利益。首先是人情,因为开网吧,大多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有些背景可能对执行文化市场管理的人员具有着较大的制约。甚至是“生杀予夺”大权。这些“背景”是不会公开出面的,但是执法人员要是不给面子,很快你就会丧失执法的资格,甚至下岗失业丢掉饭碗。如果对这类网吧保护得好,“背景”自然会有一定表示的。另一类就是人情关系,虽然不能直接制约执法人员,但是官场的关系错综复杂,真要叫紧了,也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麻烦。再加上这类“人情”也很知趣,知道关系不是很到位,于是关系之上必加上“孝敬”。利益的诱惑与官场风气的顾虑,也会使这类被管理对象得到与“背景”同样的庇护。常常是每当突击检查前,受保护的关系户均能得到事先通知,这是中国国情。连小孩子都知道该如何应付。因为在孩子们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给孩子们怎样应付检查。孩子们在那些不听话的小朋友“生不如死”的待遇恐惧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奴性的一面是十分娴熟的。即使上级为杜绝这种现象,对突击来个突击,被查出来的网吧,只要没有舆论影响也大多是以罚款论处。这种罚款灵活性很大,被罚的网吧老板自然知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笔必须花的钱的作用。他们宁可多花些钱,孝敬执行罚款的人。否则被罚的钱就都没有了意义。而罚款的人,因为拿了人家的手短,自然会在权利限度内把罚款压到最低限。如此一来,被罚的人不是象人们通常想到的得到了教训有所收敛,相反会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来把被罚的与孝敬的钱挣回来。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不光他们这行。许多管理行都是如此。即不能不管,对被管理者没有了制约,被管理者就不会孝敬你;也不能完全认真地管,都把被管理的人处理干净了,也就没有人孝敬了。这种现象在环保部门最为明显,众所周知全国哪个地方的环保工作开展得好,哪里的环保部门就最清贫,甚至有开不出工资的现象。哪里的环境保护问题越多,哪里的环保部门就肥得流油。笔者朋友的内人曾是个污染企业的行政人员,长期与环保部门打交道。每年只要按时间把“规定数额”的钱准时交上去,污染可以照排,诸如地下水等资源可以照用。如果上边来检查,会得到事先通知,你只要积极配合就行了。这就是环保部门的逻辑,如果把污染都治理没有了,也就没有罚款了。至于人类、国家、民族的未来,那这些人看不到,也不去想。从事文化市场管理的人说,管理就象放风筝,收紧了,线断了。再也没有了。收松了,不受你约束了,也啥也没有!交通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罚款与司法腐败的关系,将处罚与罚款分开管理,可是许多地方政府仍把罚款多少与执法的交通警察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有的甚至明确分派数额。非法收益的最大受惠者是执法的上级部门,司法公平也就自然无从谈起了。学校乱收费与文化市场的罚款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行政执法是阻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门,那么时下网吧里孩子们络绎不绝的身影就是“门”的责任。说到这里要提醒大家,此文并非只谴责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客观地说,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也是身不由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并非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责任。归根结底是不完善的制度。网吧作为一种新的信息部门,从产生那一天起就与孩子们结下不解不之缘。我国网民,青少年占相当大的比重。40岁以上的国人,基本没有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即使上过大学的,当时的信息技术也只还是个点缀。何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部分人对于网络技术来说基本属于网盲。对于计算机技术也是非常浅显的,不足以应用。40岁以下到30岁之间这部分人,已经步入工作岗位,接触计算机的绝大多数都是工作需要。专业性很强,绝少有时间自由上网。大学里的信息设备现在已经比较普及了,长时间泡在网上的基本上是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大学生上网吧的不多,加之大学生活脱离父母的监控较自由,泡在网上的还是少数。网吧接纳的绝大多数是受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与少量的无业青年。如果真的杜绝青少年学生上网吧,那就等于禁止网吧营业,青少年学生上网是网吧的主要收入来源。前一阵有个县取消网吧,曾经轰动一时,大概也就是基于这方面的因素。当然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并不是可取的。可我们不能因为电打死过人,就取消用电,回到蛮荒时代。但是这对于我国的网吧与青少年教育的关系的确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在青少年成长这个祖国未来的大问题与网吧经营的矛盾面前,毋庸置疑地是应该调整网吧经营方式。网吧集中经营有些地方正在尝试,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较有效地避免青少年学生进入网吧,可一是大大降低了网吧的使用效率,二是仍没有解决网吧消费对象与避免青少年学生受网络侵害的矛盾。所以从网吧管理上阻止青少年学生进入网吧,只能是一种补充措施。主要还得从青少年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入手。
青少年学生迷恋网吧折射出我国现行基础教的育重大弊端。可以说是一种不成功的教育。此文不研究教育的其他弊端,仅从减轻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入手,剖析一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管理方面的缺失。教育的缺失主要还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受社会风气败坏与教育权利不公平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扼杀人性的教育。首先是受教育的权利显失公平。这方面有社会因素与家长观念的因素。但主要还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造成的。中国缺乏法律保护下的科学的教育体制。教育在时下中国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层,绝少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部分工薪家庭的孩子,靠父母血汗钱享受较优质的教育资源。绝大多数的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花着与所享受的教育资源极不对称的费用,受着缺失教育的影响。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大多来源于第三层次。少数来源于第二个层次。绝少数来源于第一个层次。所以说受教育的公平权被剥夺是青少年学生沉学于网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不完善。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还体现高等教育上。这种不公平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内容缺失。例如,北京、上海的学生上本市全国重点大学,就比其他省份的孩子分数线低一百多分甚至二百分。这种现象在全国重点大学几乎都存在。因此造成的不公平竞争,使一些没有重点大学的城市与地区的学生间竞争激烈,以致达到残酷的地步。去年一个内蒙古的孩子高考得了几近于满分(只丢了两三分)。这种成绩的代价就是减少或者取消学生在受基础教育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文艺活动时间,以致于有的地区连非高考的科目都给取消。然而这种激烈的竞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承受的。在激烈的竞争淘汰下来的大多数孩子,即没有体育活动,也没有文艺活动,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里陪绑。而且还要交纳各种费用,为那些骄子们作分母,作绿叶。所以说那些挣脱这种羁绊,逃入网吧的孩子,至少应该说在他们迷恋上网络之前还是正常的。甚至比那些仍然在陪绑的孩子还正常。目前的学校教育,大多是为那些尖子生服务的,至于那些陪绑的竞争失败的孩子几乎无人过问。网吧只是这部分孩子救得精神解脱的一个取向,这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抗争与控诉。
除了精英教育的心理压力,教育方式与内容的设置也在精神上桎梏着孩子。上网吧的孩子,以小学高年级与初高中学生居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那种支配生活的本能开始抗争呆板机械式的教育。可是孩子每天学的内容,基本都是被被设置好的,孩子们不须要思考,只要死记就行。可能有的朋友要说,不是教育改革了么,提倡学生能力的培养了么。这只是一句空话,在激烈的竞争中,凭的是死记硬背的成绩,不是凭的能力。自然能力培养也就会象文艺与体育一样靠边站了。这是孩子们挣向网吧的其中原因之一,至少是具有那种潜意识,就是满足自主意识的心理需要。在那个虚幻世界里,孩子们可以自己作主。可以凭自己的判断来处理问题。这是人成长的标志与本能。可以说,某处程度上讲,孩子迷恋上网带有成长的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迷恋网吧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上网的孩子,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者是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关顾孩子。这些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在学校再承受精英教育竞争失败的压力,其内心极度自悲。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才能得到心理慰藉。其实网瘾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在这方面家长的疏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所在的学校,常常有因为学生上网吧班主任老师告知家长,家长出于溺爱孩子,不知道也说知道,甚至还说是家长让去的。即使家长事后责怪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去网吧没有什么害处。家长的警告是夸大其辞。
要想戒除网瘾,就得有的放矢。可是家庭矛盾与学校学习环境的改善在短时间内都是有限度的。社会管理的完善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可是方向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归还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被剥夺的精神须要。用多彩的现实生活把孩子从网络世界里争夺回来。关于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具体做法,笔者在《传统教育与时代文明的碰撞》一文,提到了一些构想。孩子上网不是罪过,原因来源于孩子上网的失控。使孩子在监控下上网,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受网络侵害。如果哪位读者朋友正受此困惑,可以看看那篇文章,应该会对朋友们的困惑有所裨益。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