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的欣赏(1)
我闲暇之时呢喜欢写点小说什么的,胡乱写点呢又对不起自己,用心写呢又好像太逼真。所以有些朋友就问,你写的是你自己吧?那里某人就是你吧?我怎么回答呢,说不是,没有人相信,说是呢,那里面的人物确实不是自己,可是怎么解释呢,干脆不解释吧。但不解释又还是对不起人,那我思前想后,干脆一劳永逸,将如何读文学作品告诉那些需要知道的朋友。当然我说的是那些需要的朋友,现在很多人都不需要了。
文学作品大致分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这里要说的是小说的阅读。
小说有三要素,深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这三要素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就是不能少的。因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人物进行多种描写来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很多朋友喜欢探讨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我觉得没有必要·。所谓真实是不能超过现实去创作,比如要塑造一个人物,而这人只是一般老百姓而且没有文化,可你在进行语言描写时他却说出了很震惊人的话那就叫失真。有些事情你在描写时不能超过时代的局限,假如你现在写汽车能够在天上飞,除非是科幻小说,不然也是失真,因为现在还没有那种科技水平。
更没有必要将作品中人物同作者强牵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题材丰富且多产的作家,你能说里面的人物都是作者吗,他或她一人能担当那么多角色吗?除非演员。所以读小说的朋友不要问作者写的人是真的吗?那真的又是谁呢?我觉得这样问很好笑,我们读小说就是看他揭露的社会现象存在不,人物描写形象不,生动不。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成功之一就在于他们对人物的描写上。《红楼梦》里那么多人,他们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没有一个雷同,那连二奶奶,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哪一个不是形象逼真。《西游记 》虽然许多幻想的成分,但是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水浒传》单那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就个个跃然纸上,我们叫做栩栩如生,当读者读着这些人物的时候就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好像这些人物就在我们的面前。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的描写,将这些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但古时候人物的言谈举止就在我们面前活生生的再现出来了。
小说人物的欣赏(2)
上一节谈到要放弃追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并非这小说就是空穴来风,那些事件就是作者的捏造或凭空去想出一件事来。
无论什么小说,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先有事实再有小说,《西游记》虽有很多幻想成份,但唐僧到西天取经是真事儿,那些妖魔鬼怪,神仙就有很多是作者的想象了。所以一名成功的作家,他除了要具有很高的文学底蕴外,还要有超乎常人的想象能力,没有这两项能力写小说或要写出成功的作品就成了无稽之谈了。
在文学作品中,许多具有夸张的特点,比如神话,童话,没有夸张就没有这种体裁的诞生。通过现实中的一些小事经作者那么一想象,一夸张,原本三两句就讲完了的故事,结果有了一大部头小说出世,这就是所谓文学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缘故。
其实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人物描写是很成功的。无论外国小说还是中国小说,在我们看完小说后并非那件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是某个人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些事都是人做的,那就是小说为什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了。沙翁笔下的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中的伽西莫多,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莫泊桑《羊脂球》中那个妓女以及那一群逃难的贵人们 ,中国历史小说中的诸葛亮,刘备,关于,张飞, 宋江,李逵,孙二娘······正因为有作家对人物的出色描写才有那些正反面人物留给读者不可磨灭的印象。
可以说要不是作家对人物的描写恐怕那些历史人不会家喻户晓,比如商纣王,苏妲姬,杨贵妃,李世民。说到这里,有朋友恐怕就要问,你不是说小说里的人物不要同现实的人物挂钩吗?这些人物都是真实的,可又怎么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谈到小说的分类,因为小说的分类有很多不同标准,有的按篇幅的长短分,有的按题材分,有的按内容分········上面说的真实人物是历史题材,所以这类小说要求具有真实性,尤其人物的身份,地位历史事件,历史年代都不能有差错,要不然后人就会抓住某个问题大做文章,乃至推翻原创。
不过当代小说中很少记叙历史,大多都是些有关爱情故事或商场官场的一些争斗,或描摹爱情的崇高,或描述性生活的刺激,或揭露官场的黑暗,或点拨商场的可怕········当然这些小说不能就说他写的就同某人完全不沾边,因为文学作品还有纪实作品与纯文学作品之分,比如鲁迅小说中就很多是他自己的原型,如《社戏》里的迅哥儿就是他的童年时代。但是要生硬的去同作者挂上钩,读者要去猜猜就是作者本人,我觉得这样读小说太累。
有位作家在同我讨论这苦衷时就在我博客里贴“蒲松龄写了那么多鬼怪的故事,难道他是鬼,是怪?”的帖子。我觉得这反问很切实际,是阿,作家嘛,总不能写什么就是什么吧?
小说故事情节的欣赏(1)
前两节谈到小说人物的欣赏,这节谈谈小说清节的欣赏。
一篇小说,一定要具备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这就是开端,发展,高[chao],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这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中的第二要素,因为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可是人物不能够闲着,他得做事,因为要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比如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等。通过这些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些描写就得有一个平台 ,既要进行动作描写,那人物就得有所行动,在小说里,作者一般都不说谁好谁坏,作者的憎恶喜好都在他对人物的描写上。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有过说贾政是伪君子,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吗?有过说贾雨村是骗子,是政客是流氓吗?没有这样的褒义词或贬义词,这都是读者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时用的形容词。所以人物同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人的骨肉般不可分割。
前边说过一个两三句话就说完了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可能就是上千字乃至上万字的小说作品。因为这故事情节让作者采用很多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要用很多语言,单就表达方式来讲,就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假如一篇小说采用多种表达方式那你的小说可能就成功了一半,然后对人物进行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你小说中的人物想象,来完成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篇好的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还会给情节设置悬念来引发读者兴趣,让读者产生一个又一的疑问,这样小说就达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再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都不是平铺直叙,提倡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这样你的小说就会引人入胜。当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往往有明明是故事的结局了,谜底马上就揭晓了,可是却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出现了,尤其是一些警匪片,好的片子在观众松了一口气后,马上为人物的命运或悲或喜时情节又来了个大转弯,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作者手法的高超。
所以一篇作品是作者在简单故情节基础上的加工,一篇文学作品有很多是作者的虚构,作者的想象越丰富,小说就越精彩,阅读的人就越多。好像一盘美味的佳肴,没有厨师的高超手艺,那生肉,生菜就无人敢吃或无人想吃,即使做好了,假如没有调料没有火候,那也没有吃客,厨师手艺越是高超吃客就越发的多。
小说故事情节的欣赏(2)
小说该将读者引进自己的故事里,同小说人物一起或喜或悲,这叫共鸣。判断一篇好作品的主要标准就是看看你的小说同读者的共鸣有多少,能同多少读者产生共鸣。原则上作品产生共鸣的人越多越好,说明你的小说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愿或者共识。当然有的作品因为不能让读者领悟,或者没有能同这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这类作品一般是超前的,那就只有少数人能看懂,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与鉴赏能力的人是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看不到实质,就如同《西厢记 》曾经被列为禁书,因为那时的婚姻形式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是犯大忌的,可是青年们却偷偷地看了,因为那正反应了青年一代的情感需求与婚姻形式的需求。
那么这些小说为什么能同读者产生共鸣呢?因为那里面的描写出神入化,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应当说占着小说的主流, 这在前面已经谈过。这里我要谈的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分白描与浓墨重彩,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一篇小说中倘若没有细节描写就如同一个人光有骨架而没有四肢,没有五官,没有细皮嫩肉,谁愿意看那骨架的人呢?所以女人要化妆,要将胭脂与粉底搽在人们最爱看的脸上,我虽然不搽粉,但我懂得女人装扮的目的,自己欣赏给悦己者欣赏。一个打扮入时的女人总是招徕很多羡慕的目光,这其中有女人的,也有男人的,倘若打扮不得体,那就会有很多人懒得看,这叫作回头率。小说同女人一样,有的小说让人爱不释手,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比如《红楼梦》我就看了三遍,就连我们的领袖毛老人家也看了三遍。当你的细节描写得体时你的小说是成功的,倘若你的细节不得体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宣告失败 。
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事件,在大作家笔下却是写得绘声绘色。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几拳打得是何等的大快人心: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作者在这里调动了所有的感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对镇屠这个为患一方的恶霸被打真是大快人心,对于鲁提辖的三拳的落脚点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为作者的写作技巧拍手。
当然这些描写还是前面谈到的需要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些想象与联想已不是凭空想象的,那要同生活贴近,有时就得体验生活,比如我在写《丢失在网络里的灵魂》这部小说前,是我在同朋友喝茶聊天时听说她的朋友在两年内就同近百人发生了性关系,而且全是在网上认识的,还都是些比较高级的知识分子或生意人,朋友们都称她为高级军妓。可是我想不通她为什么会同那么多人认识,我在聊天时所接触的都是些层次很浅的人物,所以我进了uc,在那里我找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平台,就想象她做了节目主持人,这样人物赖以生成的空间就有了安排,当然这儿要声明一点的是我并非什么大作家,只是我创作的一天粗浅的体会
小说的环境欣赏
坏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小说一般都是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当然还要分析它的主题思想,遣词造句,所以环境的欣赏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一定的场所,可以说没有场景就没有故事,所以坏境在小说里是必不可少的。
好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可以从那里读出人物的或喜或悲,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爱恨情仇,还可以领悟当时社会的经济与百姓的生活状况。可是环境怎样选择呢?拍电视电影,导演要选择同剧本相吻合的外景,那么小说也要作者选择同人物相吻合的场所,倘若同人物的身份地位不相符,那你的小说也算得是败笔了。
在电视电影里,有布景,那是给人以视觉享受,在小说里就只能给你感觉上的享受了,当然作者会通过所有感觉来写环境,比如鲁迅的《社戏》有那么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嗅觉,发散出来的清香,触觉,吹来的水气,视觉,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还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听觉,婉转悠扬的横笛这些描写意在调动读者去想象去联想,让你感受少年们的喜悦心情,让读者也沉浸在喜悦之中。
有时候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心境或性格特点还得选定一个特定的环境,比如我在写《丢失在网络里的灵魂》时,我的环境描写就没有写得太杂,就那么一套房子,一面镜子是主人公反思的地方。在对子君的塑造上我始终是让她站在镜子面前,让自己通过读日记,照镜子重审自己,让自己看清自己。倘若没有那面镜子,那他对自己的评价就得打个折扣。在镜子里她看到了自己的自恋,看到了自己的憔悴,那是因为自己的放纵让一个虽然年老但风韵犹存者变得形容枯槁,她有了自悔,在临死前要留笔钱给儿子给老公。
当然前边说过我不是什么大作家,甚至连作家都不是,只是我写作的一点儿体会而已。
-全文完-
▷ 进入峨眉玉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