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散文《耒阳是一坛酒》里,把耒阳比喻成一坛神奇、厚重、醉人的烈酒,意深藏厚,馨香绵长。其实,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耒阳更是一盘美味,品种齐,品类多,形成了自己的特产品牌,让人回味无穷。
茶籽油
耒阳,油茶之乡。茶油,油中之王。
耒阳茶籽油,源远流长。早在1800年前,耒阳人就开始栽培油茶树,其油素以品质纯正、营养丰富而香飘万里,闻名于世。1983年8月下旬,世界粮食计划署派来两名官员专程到中国耒阳考察油茶林。一年后,一项由联合国援助的、命名为wfp——中国26962工程的耒阳油茶林改造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大幅提高了耒阳茶籽油的产量、质量。目前,耒阳市有油茶林120万亩,常年产茶籽油400余万吨,居全国首位,名副其实的油茶之乡。
耒阳茶籽油,色泽乌黑,存放时间长,历来就是食用油中的上品。外地人到耒阳旅游探亲,首先想到的是带几斤茶籽油去。耒阳人馈赠亲友,送茶籽油胜过送名烟贵酒。
茶籽油如此金贵,摘茶籽就成了耒阳人的大事。每到寒露时节,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远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也千里迢迢赶回家乡摘茶籽。那几天,满山遍野,红男绿女掩映在碧绿的油茶林中。那场面是热闹而艰辛的。摘下的茶籽一担担挑回家后,还要在禾场晒几天,直到茶果壳子开裂了才堆放在家里。到了初冬,雪白的油茶花开了,人们夜间围坐在火炉边拣茶籽。拣茶籽是个细活儿,就是把裂开的外壳剥掉,把乌黑的果实拣出来,反复繁琐。记得我和妹妹总耐不住板凳,母亲就给我们讲故事,吸引我们不愿离开。
茶籽拣完了,就选个好日子,全部送到榨油厂去。那时还没有榨油机,榨油厂设在山谷溪流边,借用水力带动木磨盘把茶果压碎,再放入用松树掏空做的榨筒里,两个壮实的劳力一起推着木柱子,朝榨筒里的木尖撞击,“黑哟黑哟——咚”,把茶籽油一点点挤压出来。新鲜的茶籽油立即就可以食用,炒出的菜格外香,炸出的红薯粑粒格外脆,怪馋人的。
坛子菜
顾名思义,坛子菜就是用坛子腌制的咸菜,它是耒阳一种古老的特产,脆、咸、辣、酸、甜,营养丰富,极易刺激食欲。
耒阳坛子菜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食物不多,为渡过饥荒,就选用陶罐封存鲜菜,以备应急用。经过数千年的口传心授,推陈出新,耒阳坛子菜发展为一种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的地方特产。
耒阳坛子菜不同于泡菜、酱菜等腌菜,它突出的是坛子,坛子越老菜越香。新置的坛子,只有经过严格的技术处理后才能使用。在耒阳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坛子,有的坛子传了好几代人。而坛子菜的制作技术更是每个家庭主妇都会,不但所有蔬菜能制成坛子菜,而且花样百出。以萝卜为例,就有酒浸萝卜、豆腐乳萝卜、盐水萝卜、甜酸萝卜,达数十个品类。每一个品类风味不一,却是佐粥、拌饭、下酒的佳品。
初中时,因为学校离村子远,读寄宿,每周回家,我总要带上母亲腌制的坛子菜去学校吃。一直到现在,我家里还有四五个坛子,装着父亲腌制的蔬菜。平时油腻没有食欲的时候,或者事忙来不及炒菜的时候,坛子菜就成了碗里的美味。
湖子酒
湖子酒者,用糯米酿制的甜酒也。
耒阳湖子酒,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张飞巡视耒阳,县令庞统担心张飞性烈饮酒误事,下令县城禁卖烧酒10天,用糯米酿制成湖子酒招待他。张飞饮后大为赞赏。从此,耒阳人代代保持着酿造湖子酒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出一种入口绵甜、多饮不醉的低度酒,称之为张飞酒。数千年以来一直是耒阳人馈赠亲朋的佳品。
耒阳湖子酒,浓度低,香气浓郁,酒味醇厚绵甜,含有多种葡萄糖和人体18种所需的氨基酸,常饮能延年益寿,还可作药引、调味、解腥。改革开放以来,张飞湖子酒已成为耒阳一个品牌,畅销全国。曾经,我的父亲就是靠酿湖子酒和米酒卖供我读完了中专。至今,那种浓香仍然萦绕在我的心中,温馨而甜蜜。
立夏粥
立夏粥,也是耒阳饮食一绝。
耒阳人历来重视农桑活动,对二十四个节气特别敏感。每个节气将临,人们总爱通过一些祭祀形式个应节食品,直观、形象地互相提醒不忘农事,不误农时,从美食中共享生活的乐趣。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时节,农作辛苦,各家各户就熬制立夏粥,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立夏粥是用大米作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香椿、猪杂、红枣、豌豆、豆芽、鸡蛋等十几种佐料熬制而成。起锅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一来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来融洽感情。
遗憾的是,立夏粥只有立夏时节才能吃到。要是耒阳人能够把这道美味发扬光大,在每个节气都做,甚至变成酒店的常用美食,一定大受欢迎的。
苍粑粒
耒阳苍粑粒,游人不思归。
苍粑粒为何物?耒阳乡村的古老风味小吃。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炎帝神农发明的。相传神农在耒阳创耒铝时,看见人们饥不果腹,就利用尝百草的机会,在溪流边采集到一种叶背微白、颈带青绿、有粘性的苍草。他试着用石臼捣烂,捏成团团,用蒸笼蒸熟,一吃,不仅无毒害,还能充饥,就发动人们采集苍草蒸吃。后来,他又用米粉掺入其中,做成粑粒,发现味道特别鲜美。有次,一位北方来的族长经过耒阳东乡南门口,肚子极为饥饿。神农就用苍草和米粉做的粑粒献给族长,族长连声叫好,问这美食叫什么名字?神农沉吟了一会,他看见一个老妇人正用粑粒在祭拜上苍,灵感一动,说:“这些草不是苍天播下的种子吗,就叫苍粑粒吧。”苍粑粒很快就在当地传开。到了明朝时候,耒阳还出现了靠卖苍粑粒养家糊口的。
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村里很多人家就是靠吃苍粑粒度过难关的。有的人家实在拿不出大米,就把谷糠掺入苍草里做成糠粑粒吃,口味虽然不错,但是却造成拉屎不出,还出了两条人命。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吃糠粑粒的悲剧成了历史。但是,苍粑粒作为一道风味小吃,仍然为人们怀念。近年来,在一些农贸市场,我惊喜地发现出现了苍粑粒,而且很受市民欢迎。
看来,这种源自自然、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的。
江头茶
茶是故乡浓。
耒阳人种茶,历史上千年。早在唐代时,耒阳的绿茶被钦定为贡品御茶。到清朝时,耒阳年产茶千担,销往湖广地区。
耒阳茶叶有绿茶、竹山茶两个品种。耒阳绿茶叶细嫩,煮食味色俱佳,有消食、化腐、解酒、除腻、散热、败毒之功效。这当中,数江头茶久负盛名。
江头茶产于龙塘镇江头村胡家园。这里的茶树,树冠直径达三米,品质优良。年年谷雨时节,茶树长出了软茸茸的细叶,尖芽肥壮,鲜嫩黛绿,茶农一般选晴好日子采摘,回家后用锅炒,再揉细,焙干,密封储藏。闲时,用一小樶茶叶置于杯中,倒入沸水,顿时,一股清香袅袅入鼻,而杯中茶叶根根如针一样竖立,实乃奇观。入口,口感香甜,饮尽,芬芳醉人。
父亲一生不喝酒,最爱喝茶,而且爱喝江头绿茶。从我记事起,父亲喝茶用的茶罐、茶杯,换了一件又一件,嗜茶的秉性一直不变。父亲喝茶素喜由浓而淡,通常只是一杯,从早到晚只添水不换茶叶。早晨的时候茶香浓咧,茶水碧绿晶亮;中午的时候只余淡淡的茶香,茶水亦只有浅浅的绿意;到完胜已无茶香,茶水也早已淡如白水。我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不换茶叶呢?父亲总是淡淡一笑,不回答我。有次我去杭州出差,带回一包西湖龙井茶,父亲饮后,说,这龙井茶好是好,还是冒得江头茶可口。最后,不识货的他竟把龙井茶送给了一老友,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没有读过《茶经》,无从想象羽士品酌之时的雅象。我只知道父亲尽管爱喝茶,但他绝不是文人雅士的喝法。父亲是众生的喉咙,喝茶是一种习惯。父亲今天已经八十岁了,身体一直很健康,肯定与爱喝茶有关。
红薯粉皮
朋友,你吃过耒阳的“合粘”吗?
“合粘”是耒阳人对红薯粉皮的俗称,只有当地人听得懂。
耒阳红薯粉皮,可谓名扬三湘。很多外地人到耒阳游玩,最爱带的特产,除了茶籽油就是红薯粉皮。
在耒阳乡村,村村会做红薯粉皮。立冬前后,正是红薯收获季节,人们把红薯一担担挑到清澈的溪水边,一个个洗净,再把烂红薯丢掉,把有疤痕的剔除,选出好薯,放到石磨里磨成薯浆,过滤,淘出薯渣,便成了洁白的淀粉,藏在大缸里。想吃或者赶价的时候,村民就架起炉灶,拿出锡做的蒸盘,在盘底搽上一层茶籽油,再把红薯淀粉用清水稀释,放在蒸笼里蒸。蒸时要掌握好火候,否则就会造成枯皮或者薄厚不一,影响外观和质量。蒸熟后,把锡盘一个个从锅里取出,再凭手法的张力均匀把粉皮扯开,一张张挂在竹竿上晾晒,直到风干了才取下,按照重量打成捆,一斤装两斤装不等,这就是成品的“合粘”了。
在耒阳,红薯粉皮做的最好的当属小水镇天眼塘村人做的。天眼塘山峦翠绿,塘水清澈,全村百余户人家,世代以栽红薯、做“合粘”为业。天眼塘的“合粘”色泽光亮,白中泛青,晶莹如玉,无论烧炒、火锅、油炸、汤煮,都不糊锅,滑而有口感,软而带香甜,嫩而有嚼头,是红薯粉皮中的极品。
红薯粉皮价廉物美,口味鲜美,常吃有延年益寿、祛病抗癌、健体养颜之功效,历来畅销全国。
朋友,你若有机会来耒阳,千万别忘了带两把天眼塘的“合粘”回家与亲友们品尝啊。
(2008年1月27日下午作)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