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电视里的名人访谈,光彩夺目的名人谈到成功时,眉飞色舞,不无惬意。而谈到曾经的贫困与苦难(有的名人的所谓的苦难和真正遭受苦难的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时,都煽情地流泪,并且几乎都矫情地说:“那是我的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是的,对于成功的人来说,那的确是财富,因为,苦难曾经给过他思考与改变窘迫的力量;也因为成功了,似乎为了当初的受苦而自豪与炫耀,甚至有夸大苦难者,借以诠释奋争过程中的自强。更因为成功了,才觉得受苦也是值得的,似乎没有那份受苦,好象不会有以后的成功。那种被人们认可与崇拜所染就成的面部的骄傲的光环,也的确值得羡慕与尊崇。
然而,贫穷和苦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财富吗?尤其是现在贫穷受苦的将来继续背负沉重苦难的也终究不会成功的人来说?
我看,未必。
对于受苦难的人来说,非但不是财富,反而是一种屈辱。
苦难者的屈辱,往往都是来自于富人的鄙视,并非是他们天生就有的自卑。
这个世界崇尚“胜者王侯败者寇”,赞美鲜花与掌声,美女与歌声永远与苦难者无缘。鄙视,吐沫,嘲笑,漠视,羞辱的对象,就是那些正在遭受苦难而贫穷的人。试问,假如把因为没钱上大学而把大学录取通知书含泪撕碎的农村青年请到电视台,他能说苦难是他的财富吗?再问,一个下岗的已经快步入老年行列的工人还在为每天的那点低水准的吃喝而劳碌和用透支生命的力气去挣点医药费,他能说这份苦难是财富吗?再问,躺在病床上的一个生命特征中只有一缕气息的、已经看到天堂曙光的、受了一辈子苦的老太太,再著名的记者采访她,她能说那苦难是财富吗?再问,用豪华的奔驰车把一个乞丐拉到辉煌耀眼的电视台演播厅,问他苦难是什么?他能说是财富吗?
有个故事,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实业家、汽车商约翰艾顿的故事。
艾顿向丘吉尔诉说了他的过去:“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姐姐出苦力抚养我。姐姐出嫁后,几个亲人不收留我,无家可归。我租不起房子,很长时间都是住在郊外的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寒冷,饥饿,蚊虫叮咬……”
丘吉尔很惊讶,然后问:“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艾顿笑着说:“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者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力诉苦的。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别人听你诉说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觉得你一直坚强,有勇气,值得尊敬。但是,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你能说什么?谁又愿意听?说了不也无疑于是乞怜吗?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品质,学会坚韧吗?别人只会觉得你是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或者是个疯子。”
艾顿的一席话,震撼了丘吉尔,首相修订了自己的“热爱苦难”的信条,后来,首相在自传中这样写到: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所以,苦难者不要轻言苦难就是财富。而成功者诉说苦难时,也最好别那么矫情,以夸大苦难来佐证今日的非凡。况且,很多名人,是一俊遮百丑,完全掩盖了曾经有过的龌龊与卑鄙,并且是大众几乎都知道的不光彩。三穷三富过到老,今天是富翁,也许明天就是身无分文的落魄者。成功,不过是暂时的一个结果而已。只要有自信和坚持那份努力的精神,任何人都不是彻底的失败者。成功者在大街上行走时不要把鄙视和吐沫丢给正在遭受苦难的人;开豪华的奔驰车炫耀时,也不要把雨水溅到本来就躲避你的人的身上。再说了,成功的标志,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拥有,还有品行的提升。当在天灾面前,一个因为贫困的农民却能拿出十元钱的捐献,难道不比那成功的当红歌星的一毛不拔而值得尊敬?谁又能说那个正在遭受苦难的农民是个完全的失败者呢?
苦难是财富,因为成功的人士象炫耀财富一样也在炫耀曾经经历过的苦难。苦难也是羞辱,虽然世界的人文思想里原本没有羞辱这个词汇,但是,有了权贵与富豪、有了财富的不均衡、有了思想差异、有了不均等的机会等现象之后,才出现了等级,也就出现了鄙视与被鄙视。写到最后,我想用以下的话作结束语:对于没有成功者来说,只要你坚持了自信与那份努力精神,虽然还在经历着苦难,然而,至少不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也应该拿出勇气来欣赏和认可自己——因为,你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努力着,别管别人怎么看你。
-全文完-
▷ 进入金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