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点狗事木伯

发表于-2008年01月30日 下午4:55评论-0条

一生养过两条狗,不算有什么狗缘,对狗的品种就更没有研究。就是平常看见那么多宠物狗满街跑也没多少羡慕。看见一路上高举的打狗棍也没太大激愤。就是一条流浪狗跟了很长一段路也没太多怜悯心。----心想,不过是一条狗罢了,跟屁、拍马、解闷、摇尾、乞怜的一个玩意而已,能怎么样。似乎不能算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

别人的狗是别人的,自己的狗,时间长了,尽管感觉不一样,可说起曾经的两条狗,到现在似乎也还是没有太多感情。

一条是在乡下从童年直到大学毕业养了十几年直到老死,这条狗一生从来没享受过什么,那时候人都吃不饱,那里有狗口粮啊,用父亲的话说,没把狗肉吃了,就算不错了。不过这条狗总算善终了---被埋在前院一棵树下,没有被剥皮吃肉,也算对得起它了。

另外一条是儿子小时候家住一楼时养过的,就很短一段时间。从小狗崽养到半大狗,开始时好玩,也舍得花钱买专门的宠物食品,儿子玩着也高兴。后来狗长大了,就没小时候那么好了。经常把一些骨头、食品等拉到床脚、沙发下面。时间长了,难免发出一些异味。还会上床,经常弄得到处脏兮兮的。加上儿子上幼儿园后家里平常时间也没人经常唱空城计,这条狗就被妻子送人了。据说临走的时候,妻子还很仔细的给它洗澡,吃了最后一顿好饭,然后送给一个杀猪的了。也许这样这狗以后的温饱不成问题了。后来还看见过它一次,胖倒是可以,只是肮脏的程度,跟卖肉的差不多。看来,温饱以后距小康的文明生活,还很有区别。现在来看,这条狗的作用就是一段时间里,陪伴儿子的一个玩具而已。使命结束了,主仆的关系自然也就跟着终止了。

这样以来,十几年了一直就跟狗无缘。没有再与任何狗发生过关系。

可这种情况最近一个星期彻底改变了。那就是收养了一条地道的流浪犬。

这里说流浪犬,当然没有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只能从现象上分析。一段时间以来,在单元门口,我的自行车轮下,楼房的拐角处,总卧着一条狗:身上脏兮兮的,眼神可怜巴巴的。从来没听见过它叫唤,也不跟人摇尾。上下班的时候,或是骑自行车的时候,它就用那可怜的眼神看着你,甚至跟着你的自行车跑一段路,或跟着你上一层楼梯。在楼梯门口,妻子当然坚决制止它进屋。---就那样子,别说谁有爱心,恐怕不愿迎进自家的。就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周左右。后来,在单元门口,与一邻居谈起这狗,他说这狗在这里已一个多月,这样就更证实了狗的流浪性。

有一天到楼下倒垃圾,掉出一点食物,被狗吃了,狗就使劲摇尾。此时,尽管怕蹭到衣服上,可还是增加了不少同情心。以后还几次专门带一点食物给它,摇尾的热烈程度就更加重了。

周末的时候,准备骑上自行车到乡下母亲家,这狗就跟了自行车一路奔跑。在冬天的寒风里,累的伸着舌头喘气,一直跑了四五里路。下车赶跑了几次,可就是不肯离开。此时忽然不知道动了哪根筋,认为也许可带回家送给母亲。然后就在路人众目睽睽之下,将一个实在脏兮兮的狗放在自行车筐里。此时它仍不老实,一路上双手被狗舌头舔了个够。尤其担心的是狗是否有跳蚤或虱子,这样的话,它被母亲收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回到母亲家,母亲和大姐是想象中的一脸不满意:跳蚤倒是没有,可要真的收养,难度也很大。大姐说这狗长相太难看了,大街上比它好看的流浪狗有很多,干嘛一定要收养他。母亲说这狗太脏了,还要吃东西,太麻烦。还举例说邻居为丢掉一条狗费了多大力气,收养几天容易,以后怎么办?

不过说归说,爱心还有一些。母亲拿了些吃剩下的米饭浇点剩菜汤,看着狗狼吞虎咽的吃下去,也一个劲的感叹狗的可怜,诉说狗世界的不公平。趁着这样的机会,我偷偷的把狗拉到厕所里洗了一个澡。把脸上的泪痕垃圾清理下来,把身上成块的毛毡剪下来,把毛理顺一些。二十分钟出来,狗就换了个样子。大姐的态度也有些改变,还一起配合一个提狗腿,一个拿剪刀,把不顺眼的地方再整理一番。这样,这条流浪狗就改变模样了。等狗毛慢慢清爽起来,就更是一个劲摇尾讨好。面对这样的局面,大概除了罪犯,都不舍得再次丢掉或杀掉吧。

至此,这条狗就算获得了临时居留权。不过大姐声明,如果它自己跑出去了,不能回家,他们可不负责找。心想,发生这事的概率大概不高。除非一段时间狗不熟悉自己丢了,或狗为找自由自己跑了。那算狗的责任,与人无关。眼下也只好如此了。

接下来,就安排了狗的睡铺,狗的饭碗,狗的饮水盆。于是这狗就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这狗也确实听话,很愿睡在刚给它准备的睡铺里,好像本来就是它的一样。后来,狗还是一直在人前摇尾吐舌。人为暖和关了门,可很快就有问题了,那就是它在屋地下大大的撒了一泡尿。后来才想起此前狗趴在门上看了几次,是我们没理会,也就原谅了它。到晚上给狗留了门缝,狗也在我的小花园里拉了两截屎。看来以后不会闹出更多的卫生问题。这是后话。

中午吃饭,它就在桌子边上看着。尽管母亲很不乐意,它还是得到了不少的食品,于是人也相应的得到了更热烈的摇尾。

下午,自己一个人出门有个应酬。回来的时候,那狗就如同见到亲人一样,纠缠着你,跳起来舔你的手背,趴在你的腿上摇尾,在你坐下以后就在你的身前使劲转圈,那样子就好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据母亲说在我离开以后,狗就守在大门口使劲吠叫。还说这狗还真是和你有缘分。

第二天离开后再次回去,得到了一次更强烈的欢迎。第四天这样的好戏又照样上演一遍。甚至,我还没有打开门狗就知道了。开始的大姐说长相难看,后来,大姐看到街上一个寻狗启示说找到一条狗给800元呢,还有一个串门的邻居说这狗是“博美种”,还算名品呢,这样有了经济的刺激,有了身份的确认,一周过去,这狗就被认真接纳了。

启示,狗还是原来的那条狗:皮毛端上是金黄色的,里层有点白色的绒毛,夹杂这一些黑色的。眼睛确实比较小,还有一只耳朵耷拉着不能伸展。从前面看还算可以,从后面看尾巴处的毛比较乱,臀部也并不美丽。眼睛好像是很善于和人沟通的,好像很能够听懂人的好话坏话,说它好话的时候会摇尾高兴,说它坏话的时候难过离开。对饮食没有什么要求,任何剩下的人吃的东西他都负责打扫干净。对人教育它的事项也很遵守,不上桌子,不上床,不偷吃东西。对于一条狗来说,这些大概也就够了吧。

到此为止,这条狗就算正式转变了身份,告别了流浪生活。而自己也就有了更多回家的动力,当然只能说去看母亲,而不能说是回来看狗。

可有时候就想不通:这狗的身份能转变,这人的身份是否也能转变呢?这狗的评价这么简单,这人的评价怎么就这么难呢?这狗的友谊这么容易获得,这人间的感情怎么就这么脆弱呢?这狗都可以不流浪了,这人为什么还要漂泊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把锁点评:

文章颇有寓意,主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