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去年以来,某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19818件,共依法初查案件7011件,立案侦查2178件2265人,在检察机关查处的这些职务犯罪案件中,来自群众和单位举报以及牵带出的案中案占80%以上。全国大概也是这个比例。
但是,笔者看到这组让人兴奋的数据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而是产生更多的担忧。中国革命历史经验证明,人民战争是胜利的保证。可是,反腐败斗争如果靠人民的力量那就会让许多贪官漏网。如果在职务犯罪案件中,来自群众举报案占80%以上,检察机关查处的腐败案件线索大部分是靠群众举报得到的,那么,严格地说群众知道的腐败线索只的冰山一角,而群众知道线索敢大胆举报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说,目前我国的贪官有多少漏网之鱼就可想而知了。
毋庸讳言,当今社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敢于真正举报贪官的很少很少,他们举报的目的不是自己受到打击报复和对方有仇,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权利之争或利益之争。大多数没有举报的有以下四类:
一是同流合污不能举报。真正知道领导腐败内幕的是领导的“红人”,他们大多是在各单位里所谓“会做人”的铁杆,他们对领导善于溜须拍马、献媚取宠、投其所好,甚至行贿拉拢,与领导“一起分赃,一起嫖娼”,于是颇得领导信任,平步青云、升官发财,他们与领导“同心同德”不可能举报领导;他们对同事擅长中庸之道,会搞拉拉扯扯,八面玲珑,左右讨好,甚至两面三刀,虚与委蛇,口蜜腹剑,欺世盗名,于是提拔时选票多,评奖时实惠多,对同事也不会举报。
二是明哲保身不想举报。目前单位里的员工大多数有明哲保身的思想,他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主要原因是有的举报信根本引不起重视如“泥牛入海”,有的举报信还落到被举报人手中,自己不但没有扳倒举报对象,反而落得被打击报复的下场。所以,除非和领导有根本厉害冲突,或者有利益之争,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举报行为。否则大多数群众不会去举报。如果仅仅依靠群众举报来查处贪官,那肯定会挂一漏万。
三是害怕危险不敢举报。当今法制不够健全,举报人的人生安全很难得到保障,被举报对象丧心病狂地杀害实名举报者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我的网友随意告诉我一件触目惊心的真实事件,她的一位亲戚因为没有和领导同流合污,他知道领导许多犯罪行为,就打算向上级机关举报,可是举报信还没有发出,就莫名其妙地死于一场车祸。明知是被举报对象的杀人灭口,由于缺乏证据肇事者至今逍遥法外。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所以举报者往往心有余悸,害怕危险不敢举报。
四是蒙在鼓里不知举报。由于腐败行为毕竟是隐蔽的行为,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对领导的腐败全然不知,有许多领导被抓,群众才如梦初醒;有的大贪若廉,群众被蒙蔽,不知情,根本无法举报。再说,近年来,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案件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违纪违法者的手法不断翻新,形式变化多样,更具隐蔽性。由“公开”转为“私下”、由“直接”变为“间接”、由“现货”变为“期权”,等等。对这样一些新情况,群众也许更不知情,就更谈不上举报了。
发动群众举报贪官,没有错。可是群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群众举报。而坐在家里等举报,是消极的态度。要是没有群众举报,贪官怎么查?
其实,有许多贪官在事发前的会有很多迹象的,纪检检察机关稍微留意就该发现问题。有的官员生活作风不检点,包“二奶”,养“情人”,闹离婚,都是钱多作的怪;有的官员消费大方,吃喝穿戴讲究,抽高档烟,喝高档酒,穿着高档名牌,进出高档宾馆,凭他们那点收入能消费得起?有的官员心事不在工作上,与狐朋狗友交往甚密,里边肯定有问题;有的官员把子女送到国外读书,每年光学费就几十万,这笔开支哪里来?等等等等。这些蛛丝马迹群众有时候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的纪检检察机关大多比较清楚,不应该闭目塞听坐视不管,而应该顺藤摸瓜,查个究竟,定会大有收获。
纪检检察机关要从完全依赖群众举报的现状中解脱出来,采取多种方式,惩治腐败,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发现线索,主动出击,震慑犯罪。
-全文完-
▷ 进入修铁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