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偈有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确,此偈语无不暗示我们:心灵的那方应时时拂拭,拂拭那久积的尘埃。那样,我们的心灵才不会黯淡无光,而是如一潭宁静澄泓的湖水,如一轮玉洁娟素的皓月……
然而,你也许会问何谓“拂拭心灵的封尘”。那么,在这里,我只有告诉你,它是领会深信在纷繁世界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自我释放。正如陶潜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淡泊明志,闲适致远;又如王维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同时,拂拭心灵的封尘,又是一种自我的净化,自我的省悟,自我的修炼与提升!它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对生死病死的潜修静思、大彻大悟,也是孔明在烽火乱世中躬耕南阳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它更是庄周槁顷黄馘、箪食瓢饮却不蹈世俗仕途的“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总之,它是归隐之徒那“士无求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中庸之道。也许,你会反问:“像这样拂拭心灵的封尘难道不是消极避世吗?社会怎能更好的发展?”
的确,这曾构成中国古代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文明得以显赫闻名,中国人的高尚情操与修养得以提升,得以认可。而这,足以很好的诠释了拂拭心灵封尘的蕴意。
诚然,今天为什么仍要进行“拂拭心灵的封尘”呢?简言之,是因为当今的我们大多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因而常迷失自我,找不着一条理应继续走下去的康庄大道。因此,在现实中曾迷惘的我们总有别于古代悠哉的隐士,而仿古代隐逸君子的纵情生活亦可谓“难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打消拂拭心灵封尘的念头。因为当我们三斟四酌后,便会发现,要想成为陶潜、王维的“复制”,都是件极为容易的事,只要我们沉得住气,耐得住乏味的孤独!
那么,该如何拂拭心灵的封尘呢?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里,哪怕只是短促的一段时间,都可以泡一壶郁香的茗茶,独坐在庭院或树荫下,翻看自己那本颇心怡的散文或诗歌集,聆听自然中百鸟的鸣奏,抑或抬头仰视湛蓝天空那朵朵飘逸的浮云。然后,体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感受“云自无心水自闲流”,参悟“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切皆淡怡,但总该是拂拭心灵的封尘的方式。
此刻,处于无人之境的你或许会倍感孤独,但孤独又何妨?有时,孤独也是可爱的。因为在你拂拭心灵封尘之际,它闪耀着人性大智的光辉,换言之,它是人性污浊点得以纯化的理想标志。它是我们拂拭心灵封尘的一种效果显著的清洁剂。
既然如此,何不让心灵变得如平湖般空灵澄净,如婵娟般皎洁流辉?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得到解放,得到超脱?
这样,拂拭心灵的封尘,又何乐而不为?
-全文完-
▷ 进入菲.Candis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