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政府办公楼偷窥
尊敬的公仆们啊
我代表右边的工厂左边的学校谢谢你们
我代表后边的门卫前边的草坪谢谢你们
我代表下边的领导上面的百姓谢谢你们
你们辛苦了星期天也不休息
顾不上父母老婆孩子
看看都已经晌午了
你们还在办公室里
不知疲倦地打牌
选自张清华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
本篇文章我在2006年的《杂文选刊》5月上看到的,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是诗歌吗?不少人也曾善意的奉劝过说,“你不懂诗歌?别妄加评论。”我也只能含糊其词的说:“我是在感觉诗歌。”“诗”能否被感觉,我难以定论。仿佛在看《红楼梦》小说一百个人看贾宝玉,易中天老师反问道:“你见过贾宝玉不象,你可就不是。”但是还是可以感觉的。
在高中、大学时代我有过诗人梦,徐志摩、汪国真、海子、顾城都是我那时候言谈时不落的符号,写了许多我自以为是诗歌的诗,但是都“无情”的被人的“感觉”或者是不是给否定,以至于现在不敢以“诗”铭志了。
我曾经假借此诗,向许多文学网站投稿,对方都给予无情的拒绝,这样和我当初的感觉对上了号。原来他们也认为这不是诗,说我想向一些详细的理由,编辑也说的很牵强,只能说:“你不懂诗。”也许诗歌真的可以意会不可以说明的,但是来看诗歌只是给某一些自己认可的圈子里的写的,不向写给大众的,我可能这辈子都不能拜入诗人的这个山头。
后来有个杂文版面的编辑说:“这是杂文!投这儿吧!”我没有同意,因为我知道“它”的出处。
在网上数次的碰壁也更印证了我当初的感觉,可以这样的诗歌我见的不少。我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只有归于“人情”、“面子”或者“巧合”、“失误”……
这又让我想到中学时候曾抄袭了鲁迅先生一现代诗歌应付老师的作业,后来被老师无情的批评。我说:“我是鲁迅写的啊!”老师说:“胡说!大文学家怎么能写这么烂的诗歌。”现在想起来,可能老师只不过为了讲课才读了几篇鲁迅的文章,她现在在评判可能有点“文学势力观”,就是只要是名人,一点都不质疑,什么样文字都有它的优点。这也是中国文字的魅力吧!如今大量杂志和一些门户文学网站的编辑们,似乎也只看“名气”或者其他的“人情”、“面子”,在审核稿件上是否也“势利”一把呢?
08年1.18
08年1·18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