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时分已过下班,我打完卡走出商场,路过一个邮亭顺手买份晚报便径自穿行向公园,今天的心情还算美,所有工作都做完了,地上的几片榕树叶依然泛青,在完成对根的情意后还具颇风采,挡不住的斜阳穿过高楼的间隙落于湖面上,冷风刮过,湖面上不时旋起涟漪。昨夜北方袭来的赛流给深圳增添了些许冬意,行人皆已穿上外套,几个女孩伴行而过,脚着短靴,身穿茧装,或灰或黑或彩,时尚直扮发端,为深冬扳回了一些春意。报纸里正讲着春运,说湖北四川安徽那边下了暴雪,十万交警上路巡查。公园里依旧生意盎然,红花绿草,玩童闲翁,各悠然自得,枝头上硕实的菠萝蜜果也似乎在向游人炫耀,收成的季节还在续期。。。。。。
这就是深圳年,缺少冰雪的助阵,一切显得四季如常。只是商家密麻的广告推人入境,中国结、吉祥图、祝福词、人造雪花,象飞蛾般撞入瞳孔,抬头一震,嘿!年到了!
哦,年到了吗?那母亲一定在准备年货了,侄子一定在放鞕了,父亲应在扎龙了,我反复又回到从前,吃麦芽糖,舞稻草龙,放孔明灯,家乡的年俗瞬间又现眼前!
老家地处闽北,毗邻赣北,爬半天山路就可进入赣地,记得小时候每近年关,江西广丰、铅山一带的边民便会挑上乌糖、爆竹翻山越岭走上一天到附近村落售卖,卖完后顺路采购笋干、冬菇、木碳等闽地物资原路返回,每当老表们一到,母亲就会买下乌糖,用来制作年糕、麦芽糖、冻米等年货,那时候商品还不丰富,大多年货都要自己动手,不如现在有徐福记、牛厨。年货里我最喜欢的就算是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工艺比较复杂,首先,把麦子浸水几天,待出芽后,放入一口大锅内,加水加乌糖反复蒸煮,当一锅麦芽成粥状时便起锅过滤,滤下浓汤回锅再煮,反复搅拌,成粘稠状再取出,如拉面般反复拉伸直到变成白色,最后拉成一条条截断,麦芽糖便制好了(欧洲人用麦芽做成啤酒也算是异曲同工吧),麦芽糖通常与冻米一并制作,通宵达旦也要两天时辰,每此时母亲便要熬夜,待到麦芽成糖时已一身疲乏,满眼血丝。兄弟们却有机会享受母亲带来的惊喜,争先品尝。麦芽糖以空、酥、脆为上佳品质,正月里母亲就端出麦芽糖、花生、冻米等招待来客,客人们往往会对麦芽糖有独到的称赞,而我在客人丛中伸出手抓上一把,一口花生一口酥,溜到门外与同伴们放鞭而去。如今已鲜见麦芽糖,每次回家过年,大部人家已习惯从商场里购回年货,过年简单氛围就没了,制糖师挨家赶场的盛况不再,偶尔有人家制糖那也是图个新鲜,侄子侄女也已习惯巧克力的滋味,再也不会为麦芽糖的出炉欢呼了。
很早时起,家乡就有了舞龙的习俗,奇怪的是只见舞龙,不见舞狮,这点与岭南或中原大不一样,而舞龙时也必定是以村为单位,民间自发。舞龙在年前就要准备,会头(庙会总舵)要安排人上山砍下毛竹,破篾编篓。通常一条龙由一节龙头、九节龙身、一节龙尾、两条挂布组成,龙身呈筒篓状,编好后裹上油纸,两端留气孔,篓内插一支小蜡烛,最后装上手柄,全编好后用两条黄布连接各节,一条龙就算制成。到了正月,会头们就开始到邻村下贴告示,龙贴也有讲究,一般是“*年*月*日,初学黄龙拜府,*村启”,小时候不明白贴子上为何加“初学”两字,父亲解释说,到邻村要谦虚,万一遇到高手斗不过会出洋相,所以要写上初学表明学习的态度。舞龙必定在夜间进行,十番锣鼓开路暖场,进村后挨家设宴,放炮相迎,黄龙便飞入大堂劲舞一翻才归去,东家此时也会赠出一份厚礼,祈得一年平安。筹的的款项则用于年中庙会。成人舞黄龙,孩童舞草龙,直得一提的就是这童趣,遇上好光景,十来岁的孩童即能组织,稻草龙即是以稻草为材料,切齐捆绑,裹上红纸,用两条草索或红布连接各节,再插上手柄,龙珠则用柚子裹上红纸缚于杆头,尽管是一群稚气的孩子,学起大人可有模样,起笔自拟柬书贴于邻村客亭,东家自然来者不拒,乐呵呵地掏出压岁钱,81年那年,大哥才14岁,他就组织了一群伙伴到邻村捣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回家时,口袋里竟塞满毛票,兄弟三人乐了好长一段时间。然而这也鲜有孩童问津,前些时日与二哥闲聊扯到这里,他说早就没人耍,一是现在媒介多,吸引孩子兴趣,二则生活改善不缺那点零用钱,三则独生子女家长牵挂夜出不安全。而我依然怀念,只不过是要把这些经历讲给将来的孩子听吧。
放孔明灯是个神奇的事,把纸灯内的棉团点上一把火,孔明灯便慢悠悠地飞到几百米高。制作孔明灯的通常是少年,制作时把竹篾编成三棱框,上口集束,下口套上圆框,圆框内架缚上十字铁丝,捆上一个棉球,粘上煤油,再把三棱框糊上白纸,有时也会写上“国泰民安”四个字,做好后一群伙伴把它带到一片开阔的地上,把棉球点上一把火,浓烟增多产生浮力,放手一推孔明灯就飞走了。小时候只知玩耍却不知孔明灯的来历,放孔明灯其实是汉族少年的传统游戏,古已有之,透过名字也知其与诸葛亮有直接的渊源。聪明的中国人早已知道飞行的原理,要不是因为缺乏引导,否则一定会比欧洲人更早上天。不过我国也没落后,嫦娥一号已经飞到月亮,待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嫦娥一定会在广寒宫里遥看中华崛起的盛况了
-全文完-
▷ 进入三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