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为建国前那么多才华出众的作家建国后没有写出象样作品而惋惜。如果他们保持原有的旺盛创作力和文学质量,能为我们留下多少反映那个时代大变革的历史画卷,让我们通过文学形象感知时代风云的真实变迁,了解和理解历史以明鉴,这该是一笔多么丰厚的财富啊。
不要说茅盾、巴金、丁玲、冰心、夏衍、曹禺、沙汀、郭沫若、叶圣陶、钱钟书、郑振铎、施蛰存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大作家,就连早逝的鲁迅,怕也要象胡风、路翎一样,被投入监狱,精神分裂了。整整一代作家无语,再也写不出成功的、有影响的文艺作品,这种奇怪现象,真是一个颇费思量的情节。老舍倒是写了不少,写的也好,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但是结局也不好。我重点要说的是沈从文先生,一是因为我对他的文字风格和反映现实的方式情有独钟。沈老文字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湘西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季羡林先生说:“我觉得,在所有并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见。除鲁迅先生之外,就是从文先生。他的作品,只要读上几行,立刻就能辨认出来,决不含糊。”二是他独特的经历和文学思维,让我觉得他的息笔尤其可惜。沈老建国前曾说:“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怀疑。人到中年,性情凝固,又或因性情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起步,此时却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三是沈老甘于寂寞的人生心态。如果不是夏志清教授最早发现了他和张爱玲的文学成就,他们的地位可能还要被忽视更多年。
从建国到沈老逝世漫漫四十年,他再也没有写出具有湘西那样的灵性文字。四十个春秋啊,多么令人扼腕长叹的事情。难道一代天才文学大师的艺术之翼就此折断了吗?对此,我是不甘心的。
1957年到1963年,沈老倒是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明锦》、《中国的瓷器》等学术专著。1981年,呕心沥血的八开本煌煌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问世了。
但是,没有一篇是文学著作。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忍尼辛。
1945年,索忍尼辛因“批评斯大林”被捕,1953年刑满后被流放。和其他许多遭斯大林整肃而入狱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也面临两难选择:要么与当局合作,全面改善艰难的生存环境,但必须忍受良知的拷问;要么继续阶下囚的生活。对此,他宁可选择后者。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逆境中,索忍尼辛没有向命运低头,也没有含羞隐忍,而是默默坚持地下写作。1962年,索忍尼辛发表《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再现了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的真实生活,得到赫鲁晓夫夸奖,并获列宁文学奖提名。但是,1965年却因揭露社会阴暗面而遭到批判,1969年被开除出原苏联作家协会,小说被禁止,其本人也被驱逐出境,过着流亡生活。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973年,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古拉格群岛》在法国巴黎问世,一举轰动世界文坛。
想想看,索忍尼辛当了11年政治犯,在劳改营中度过8年,流亡海外长达20载,1994年回到祖国时,他已76岁高龄。不仅个人长期遭到批判整肃,作品在国内也被禁止,只能偷偷送到国外出版。1970年虽获得诺贝尔奖,却不能出国领奖。代表作《古拉格群岛》在西方出版之后,却被政府逮捕并驱逐出境。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上过前线,当过教师,立过战功,做过阶下囚。但是,无论多么大的困难,多么大的艰辛,多少挫折,多少打击,他都没有放弃写作,没有放弃用笔发言的权力。
相比国内作家,要么息笔收声,独善其身;要么倍受摧残,才华丧尽;要么勉强命笔,奉命涂鸦……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全国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了。而当时的经典名著,堪堪和原苏联的红色经典一样,到如今再也无人问津,不再重版,束之高阁了。
但是,我还是不肯罢休。难道我国那么多作家中没有一个象索忍尼辛一样“偷偷”写作的吗?“物不平则鸣。”那么多作家对那个时代充满感慨,他们难道就不想说点什么吗?他们许多人现在喋喋不休、飞短流长,当时做什么去了?!
沈老1948年前后曾酝酿一部以其内兄——1936年牺牲的共[chan*]党员张鼎和一生斗争事迹为题材的长篇小说。1961年初,沈老研读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小说后写道:“难的不是无可写之人,无可写的事,难的是如何得到一种较从容自由的心情……如能得到较从容工作环境,一定还可以写得出几个有分量东西的。”他曾深入江西等地农村工厂体验生活,写下了10余万字的写作笔记。沈老这样说和这样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拭目以待呢?说不定就像解冻的某某日记,有公之于众那一天。如此,则国家幸甚、历史幸甚、苍生幸甚、后辈幸甚。
在写下如上文字之后的某一天,我在报端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说去年九月,漓江出版社爆出沈老作于1970年前后,为描写黄永玉曾祖父一家的长篇传奇《文星街大哥》写的楔子《来的是谁?》即将面世,共计8000多字。称该作品保持了沈老一贯的含蓄幽默和温婉有礼的行文风格,是沈老“在极度孤寂中谱出的一曲活泼而又深沉的思亲奏鸣”。虽仅冰山一角,毕竟曙光初现。期待有更多作品出土见光,让后起看到真实的内心,真实的世界。
-全文完-
▷ 进入老白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