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自由、平等、博爱褦襶子

发表于-2008年01月22日 中午12:14评论-0条

一百来年前,一批热血青年知识分子把“自由、平等、博爱、民主”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引入中国。可是一个来世纪过去了,国人还对这些概念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这种模糊认识,一方面来自我们中国教育的缺失。一方面来自社会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给人们造成的误解。大概是缘于中国民主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差异,时下关于“民主”方面的文章较多,可是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文章却较少。如此,即使当真正的民主到来时,国人也不会利用民主赋予自己的权利。

218年前,法国《人权宣言》得以通过,从法兰西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才传到中国,而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国人还没有真正明白“自由、平等、博爱”的概念。如果我们再用一个世纪来理解这个概念,那我们的祖国可就真的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为了迎接真正民主制度的到来,国人应该明白在民主制度下所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应该具备“博爱”的民主灵魂。自从法国启蒙思想传出后,就有许多人质疑过,绝对的“平等、自由”是永远也达到不到的。也许这种置疑不无道理,可是正象人们追求长寿一样,多大岁数是长寿?没有统一标准,可是人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使自己活得时间更长一些。这也许就象数学上的函数曲线,追求的是一种极限。因此“自由、平等”只能是一种境界。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伏尔泰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他去逝后,他的棺木上刻着这样的两句话:“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自由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所以自由的重要概念是精神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冲破任何宗教束缚的灯塔。而精神的自由——对自然的认识,必须要有身体自由来保障。因为身体是精神的载体,没有自由的身体,哪里会有自由的精神。也就是说,自由还须要物质条件。我曾经写过《自由半径》一文,剥夺人的自由即可以用精神手段,也可以用物质手段。所以人类要自由不但要冲破精神枷锁,还要争取自由的物质条件。就象封建社会,农民比奴隶有了自由,可是贫穷把农民约束在土地上。他们如同在大井田里的奴隶,根本没有认识世界的机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新政中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人民经济安全的责任。支持人们获得经济上的自由。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然而,自由也绝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法国人权宣言给自由的定义是:“自由就是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笔者不是要国人照搬法国的自由概念,然而不能不说这是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追求自由的最高境界。几个世纪的社会实践证明,这种自由的定义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如今在国人的思想意识当中存在着种种错误的自由概念。小商贩要自由,拒绝管理。可是事实证明,没有管理的经商行为,是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伤害他人来获得自由,绝不仅仅是法国人不要,我们中国人也不要。学生上课,想说话就说话,想出教室就出教室。居然还有人为之鼓吹,这是什么“自由”。如时下网上盛传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与女学生冲突事件,网络媒体更多的声音是来自对杨教授的谴责。我没有印证过那些指责。可是以我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可以判断出,这是时下一场崇尚“无政府主义”的学生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抗。网络上许多文字都说,杨教授怎么怎么骂人,却几乎没有杨教授为什么骂人?都骂了些什么话?因为象杨教授以及大多数的教师、学者除了上网查查资料,写写博客外几乎不会在网上上传什么图象。发什么帖子。而且绝大多数的象杨教授这样的老教师其电脑网络水平远多不如学生。并且很多教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买不起电脑,上不起网。因此在网上大家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一种声音。这种现象即不是学术辩论,也是不是什么自由。因为这些言论都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学生随意出教室,影响到教师讲课,学生学习。这就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由。对于杨教授我不想多说,是非自有公论。即使杨教授有些毛病。也不能说学生的课堂行为是合理的。事实上象这种现象,不但在大学课堂,即使在中学课堂也是屡见不鲜的。传统古板的老师是非常不受学生欢迎的。问题是大学是研究学问的殿堂,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教师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革有所改变,可是不能成为学生羞辱嘲笑教师的借口。视频与材料我都看了,那位杨教授几乎是气急败坏。如果不是受了学生违反常规的强烈刺激,是绝对不会那样的。除非他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本文后,附杨教授简介。为大家提供点判断依据。公正地说,即使有前因我也不赞同杨教授的有些做法。可是舆论那种一边倒的倾向,似乎是杨教授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我们不论杨教授的是与非,仅就网络中所提到这种“自由”就是要不得的。他即不是属于西方式的自由,也不属于我们东方式的自由。

再说说平等,平等是机会,不是生活方式。而时下国人常常把生活方式的差别视为不平等的现象。这种湖涂观念不但已经深入国人思想深处,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后代。学校里现在就常常有学生对这种差别激愤地质问:“凭什么呀?”本校有三千来学生,早晨学校在教师办公区一侧给老师们开了一个门,由这个门进教学楼最近。为了不影响老师工作,学校规定学生不允许走这个门。可是有的学生不但大声喧哗着从该门出入,还在教师制止时质问老师:“凭什么呀?”这还不算,类似此种现象还常常有家长打上门来为他们的孩子“讨公道”。前不久一个具有三十八年教龄的退休教师。因为她的孙子出入此门,被老师批评,与老师发生冲突。便跑到学校质问管她孙子的老师,说什么“师生”平等。人类社会平等的是机会,是在尊重社会秩序前提下的平等。学校不让学生走这个门,是因为学生出入这个门影响老师出入速度。要是在早晨,到校的老师如果在学生后面被前面的学生堵住,随学生缓行,就会上课迟到,就会有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为了保障教学秩序,学生做出此规定。如果学生经过努力学习,考上师范,毕业到学校从教,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这就是机会平等。走在公路上,快车走快车道,慢车走慢车道,人走人行道,这就是秩序的需要。绝不可以讲什么平等,想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不能因为国家领导人住中南海,平民百姓住民居,就感到不平等。这只是生活形式不同。领导人解职后也要搬出中南海,住中南海是工作须要。各安其职,各就其位,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平等。我们不否认时下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可是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歪曲了平等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象美国的林肯总统,就是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难道他做邮递员时就该感觉社会的不平等,做总统时才感觉平等?平等的是机会,林肯是经过努力当上总统,住进白宫的。

毋庸讳言,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人们所追求的最大限度的平等,是存在于社会秩序下的平等。也就是机会平等。如果只追求形式,一个人经过艰苦努力奋斗一辈子,住上别墅;一个农民只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住在平房里就感觉不平等,那才叫不平等呢。你没有付出,自然就没有收获。我的一个朋友,当年只身闯深圳,常常露宿在深圳街头,后来一个月花上数百元钱也只不过租个楼梯下面一个抬不头只能放下一张床的空间,没有钱坐公交车,一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没有钱儿吃饭,一个馒头揣在怀里,饿了找没有人的地方啃两口,找个卫生间喝两口冷水。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开上自己的小车,住上二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我就从来没有感觉到不公平。虽然我当年比他学习好,比他受的教育多,勤勤恳恳地工作,为教育大量透支生命,刚刚年逾不惑就须发半白,可是我没有他当初那种积极的生命意识与牺牲精神。机会是平等的,没有人阻止我当初去任何地方发展自己,可是我没有去做。尽管我真是喜欢教育事业,并因此放弃了到南方拼搏的机会,可我仍然没有不公平感。

博爱,是民主制度的灵魂。正因为博爱的思想,才倡导民主。在此关于民主的我不想说太多。只想期盼民主的人们懂得博爱与民主的关系。如果上述政法大学的师生冲突事件中的双方,学生尊重年迈的老师与老师的劳动成果,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不听课的原因,就不会出现学生发泄不满,老师急躁地训叱学生,弄得双方都受到伤害。教育学生遵守秩序虽然也是一种博爱,是希望学生将来能够惠及社会。可是“博”就体现了对更多人的爱。没有理由为爱一些人而伤害另一些人。我们时下所提倡的创建和谐社会就是博爱思想的体现。可是博爱也与平等与自由一样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不能因为爱一些人而伤害另一些人。从教多年,常常看到同仁们被学生家长打上门来,口口声声受教育是他(她)们家的孩子的权利。是的,天赋人权。可是这种权利不是应该建立在剥夺他人权利基础之上的。有的孩子由于种种历史上的原因,把课堂当作娱乐场所。搅乱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维护这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有条件的,就是不应该建立在剥夺其他更多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对于这种孩子不文明行为的无视,就是违背了博爱的精神。

博爱是对大多数不侵害他人的人的爱,也包括对自己的爱。只有得到别人爱的人,才有爱别人的力量。博爱不但提倡去爱别人,还要人们感受到爱。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位卑微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与爱无缘,也因此失去了爱别人的力量。其实人人都在承受着别人的爱。从前,一个孩子因为腿有毛病,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一天老师上课讲到悲哀这个词。问同学们什么叫悲哀。大家都把眼光投向那个腿有毛病的孩子。老师问这个孩子,你怎么看悲哀,这个孩子用粉毛在黑板上写到:第一我有一个爱我的母亲;第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可以做任何事情;第三我会画画,能够描绘美好的生活;第四我生活在信息时代坐在家中就能够通过电脑与网络了解世界上的任何事情;第五我有一只猫经常在我孤独时陪伴我。第六有学校接收我,我能够象大家一样上学,第七……。当这个孩子写到第七时,教室里的孩子都不笑了。老师问这个孩子你幸福吗?这个孩子回答说我幸福,因为我只看到我所拥有的!

一位美国黑人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简陋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原来,很多时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卑微了。有这样一种说法,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大家都跪着看伟人。如果你站起来,你就同伟人一样高。机会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你就可能成功。生活的爱无时不在惠顾着每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不幸,你都离不开别人的爱,当你崇尚博爱,把爱施给别人时,你就正在成为爱的承受者。

朋友们,当你眼中有了爱时,当你懂得去爱别人的时,你就已经得到爱的的青睐了。“博爱、平等、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共产主义的具体化。全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相同的。

※杨帆经济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非主流学派“的代表人物。已经发表论文上千篇,著作15本,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根据有关统计,杨帆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转载的数量,在经济学家中居全国第一。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国际金融,涉外经济,特别是汇率理论。同时涉及社会,文化,国际问题研究。主要咨询领域:战略、国际金融、证券投资。

杨帆(yangfan)教授、博导,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任国防大学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国际金融、涉外经济,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研究上有独到见解。同时涉及社会、文化以及国际问题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探索之路、价格财政危机与反危机、汇率改革与金融创新、狙击风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反危机等,其中专著人民币汇率研究-兼论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涉外经济于2002年获得中国第13届国家图书一等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趋势国内外经济的影响等省部级重大课题项目。杨帆教授目前已发表论文上千篇,著作15本,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在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中,论文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在管理世界发表,经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播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很不错的一篇论说文。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