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子>的真谛与今人的谬误》(第二十六章)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8年01月22日 早上9:39评论-0条

——外物的存在本身,不过是他们存活世间的一个环境。环境中的一切人、事、物的变化,都不过是对他们的考验或磨砺。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1],静为躁君[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3]。虽有荣观[4],燕处超然[5]。奈何万乘之主[6],而以身轻天下[7]?轻则失根[8],躁则失君[9]。

【简 注】

[1]重:厚重。轻:轻率。根:根本。

[2]静:安静。躁:躁动。君:主宰。

[3]君子:德行高的人,这里是指士大夫。辎重:军队中载器械和粮食的车。

[4]荣观:荣华之境,游观之乐。

[5]燕处:意为安闲卧处。超然:超然物外。

[6]奈何:为何。万乘之主: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即大国的君主。乘(shèng):量词,古代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

[7]以身轻天下:以轻率躁动的态度治理天下。身:自身。轻:轻率、躁动。

[8]轻则失根:轻率就会失去根本。

[9]躁则失君:躁动就会失去主宰。君:主宰。

【引 发】

——超然物外:决不轻易为外物惊动

求道者身在尘世,心在化外,无论外物如何变幻,都不足以惊动他们内心。他们到底追求怎样的心境?一则淡泊,二则空灵,三则慈悲。淡泊于外物,丝毫不计其得失,心灵便逐渐空寂;空寂之后,多重时空的万物与众生便会次第显现,由此而证悟越来越高的天道、越来越大的时空;由此而返顾尘世,尘世的一切都似泥土或粪便,众生都在肮脏不堪的垃圾堆里挣扎;他们坚守善的本性,所以看众生皆迷、皆苦,所以慈悲之心愈益突出,以至想要救度众生。

外物的存在本身,不过是他们存活世间的一个环境。环境中的一切人、事、物的变化,都不过是对他们的考验或磨砺。考验或磨砺什么?是要通过种种场景与途径,促使他们不断强化先天的本性,不断去除后天的观念,最终偿尽以往历史欠下的一切罪错,最终顿悟相应时空的全部天机。如果外物蜂拥而至,他们不会大喜过望,因为它们仅是助其看淡名利的考验物,绝不为了使其获得快意的享受。如果外物蜂拥而去,他们也不会后悔莫及,他们知道最大的依靠是正信,而非林林总总、飘忽不定的外物。

而且,人一旦决心求道,上天与诸神必定管他,那他所面对的任何人事,都不可能存在偶然,都是必定要发生在他身边或身上。而这一切的来去,又无一不是针对他的考验、磨砺与提升。目的既然如此,他当然不可以看重外物本身,而当看重外物对他“小”处与魔性的触动及暴露,进而不断反省,不断救正,一日更甚一日纯净。

如果一片落叶、一抹暗香、一位佳人或一个金币都能惊动求道者的心思,都能使他神情恍惚,百念丛生,那他就根本做不了求道者,而只能混同于寻常人。超然物外的气度与胸襟,决不可以强为,而是自自然然做到,不经长期的考验与磨砺,决不容易造就。

【反 思】

——大喜大悲,只因一分一厘的得失

我到过一个地方,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大都是金钱的奴隶。他们位处沿海,远较内地富裕,他们却贪鄙到极处:即使家财万贯,也会为一分一厘的得失而不择手段;眼睛盯紧股票市场的每一条曲线,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会随之起伏;可以不惜重金购买别墅与轿车,决不愿多投一分钱去改善饮食;相逢的话题只有外物,即使外物是声名与情意,也都必以利益为核心;教育子女的目的只有两个,不是为了考学做官以方便敛财,就是在家广置房产、多贮货币。我考察其历史,方圆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纵向几千年的历史,从来没出一个非凡的人物,也没发生过非凡的事件。

我曾想广施教化,力挽人心于偏执、颓丧之际。他们却鄙夷不屑,以为我从没拥有过财富,自然不知道财富的价值;以为我从没拥有过成功,自然不知道成功者的荣耀;以为我注重天道、德行与善念的选择,是穷途末路的愚举。我无言以对。不是我说不出更加有力的理由,而是我根本找不到突破的口子:他们只有利益的出入,其他一切心窍俱已封闭;他们沉湎于财富铸就的死结,绝对无意思忖生命的前因后果,除非有利可图。

其实不只是他们。今世的中国人多半如此,只是各地各类的表现不同。如果细问,人们的大喜大悲都是因为什么?结果大都一致,因为一分一厘的得失:比如风华正茂时失恋,志得意满时有疾,无端挨了一顿骂,晴空听得一声雷,甚至某人阴恻恻的一丝笑意,某事美中不足的一点瑕疵,某天反覆无常的一阵风雨,某处一不留神的一个闪失,都足使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直至挖空心思,寻死觅活。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之所以轻率或躁动,即因他们心中不宁、不静、不智。而其不宁、不静、不智的根源,又在身心为百结所累,百结为外物所致,身心与外物死死纠缠,一刻也不能分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