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南游记之二(穿越小麦主产区河南)与水共存

发表于-2008年01月21日 下午4:45评论-3条

我们从包头坐上k598次列车,与巍峨的大青山,这个象征父亲的——阴山山脉擦肩而过,横跨内蒙古大草原,拽着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的飘带依依告别荒漠野岭,枯枝残叶,一直向着中原腹地奔驰而去。铁路两侧大田里林立的玉米葵花的节杆,摇曳着躯干为我们送行,被凛冽的寒风吹聚在沼泽地里的瑞雪像羞涩的姑娘,献出洁白的哈达向我们送来祝福;“一路顺风!”

列车驰过邢台进入了河南境内,车窗外的原野被浓雾笼罩着,隐约可见一望无际的绿田,生长到一掌高的冬麦在麦田里犹如绿色的绒毯在微风中碧波涟漪,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一掠而过。一夜之间从荒漠走进绿野仙景,目睹了河南这片肥沃的土地,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触。河南,我国小麦主产区,在过往的游客面前充分展现自己宽阔的胸怀。早在六十年代,国家和民族在经历着来自内外经济压力和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伟大的河南农民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多打粮食多交公粮。他们同河北,山东,安徽等兄弟省区的农民共同出产小麦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支援国家建设支援战备供给,自己则勒紧腰带艰苦度日。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经历过那个年月,深知饥肠辘轳的感觉。未曾忘记,我和妹妹挎着柳条编织的菜篮子到沙丘腹地采摘野菜树叶,一锅清汤一把面的充饥度难关的日子。艰苦的岁月已成为故事中的蹉跎描绘,讲给后人听,回应的一定是;“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过去的事情!提它做什么?”未曾尝过苦酸,何知甜之滋味?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啊!

解放初期,我国的小麦亩产仅有43公斤,50——60年代发展缓慢,70——80年代开始迅速,达到了亩产76公斤。河南省作为小麦主产区,承担了多个项目的农业科技实验,先后承担实施了“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河南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各项科技公关项目。还通过实施“绿色证书”等措施训练和造就新型农民,力求一家农户至少有一个懂科技,会种田的明白人,以此来提高农民科技种田的水平。党和政府经过几年不歇的努力,终于在优质高产问题上达到了突破。苍天不负,河南的小麦生产,以前所未有的记录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河南的小麦产值高,质地优良,小麦面粉口感好而闻名。河南广阔的平原,是中华大地小麦主产区,是中华民族面包基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泱泱大国,自古几千年,解决温饱问题,只有今朝啊!河南省以他特有的地理位置,以他特有的气候条件承担了种植小麦的重任,解决全国人民的吃粮问题,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为建造和谐中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列车向前急驰,车窗外绿色的麦田向前延伸,连绵不断望不到头,仿佛要和这急驰的列车比速度,近处是匆匆划过的地拢线,远处是向后转动的绿色的地平线,列车甩不掉的麦田,眼前展现给你真正的绿色世界,留给你永远挥不去的记忆。入冬以后的小麦长到一定高度便不再生长进入冬眠期,等到明年清明节前后时分,它将茁壮成长起来,待到五一节到来之时,它已经是满地金灿,一派丰收景象带给你欢喜。

河南,经过你的土地,我要久久的浏览,长长的歌唱。河南,祖国的粮仓,全国科技农业的楷模,我们向你学习向你致敬!河南,我们热爱你!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与水共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路风景一路文,
可见作者用了多少心思。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问候朋友晚上好!
  【与水共存 回复】:谢谢文清老师给予的问候和支持!我们这一代人,见到小麦大田方能浮想联翩…… [2008-1-25 0:18:51]at:2008年01月21日 下午5:34

月下飞雪-评论

作者应该叫“与民共存”!
  【与水共存 回复】:献上马奶酒,真诚致谢! [2008-1-25 0:05:24]
  【月下飞雪 回复】:呵呵,真是好喝啊! [2008-1-25 13:17:07]at:2008年01月21日 晚上8:38

寂寞老人-评论

同样没抢到沙发,唉!希望有更多的文章发表at:2008年01月25日 中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