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到这个话题时,首先要了解人性。何为人性?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本性。如孟子说:“人性乃善也”。而荀子说:“人性乃恶也”。为此,人性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是人的本性,乃善论的观点,多为积极乐观的品性,比如同情心、孝顺、关爱等。另一种含义,为恶论的观点,说人心比天高,比海宽,使得人性变得丑陋肮脏。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人性,大多数为前者。从人的本性来分析,每个人都有正反两面,哪为何大多数人在面对事物选择时,表露出来的多为后者呢?
人性最基本的是“自我求生存”的一种本能,它跟牛要吃草一样的道理,为此,人性必然与自然界的很多东西相通。由此及彼,如果没有那种“自我求生存”的自然规律,那存在的万物何以生存呢?如果没有那种“自我求生存”的人性,何来保证人类有追求和创新的动力,更谈不上持续生存和幸福的向往。因此,人性、物性又是在人和物存在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成长。
人性在一些西方人的眼里,常把它看作自由、平等、欲望、理性。而这种看法,大多数是从自然的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那些丑陋的不公平的霸权主义。为此,人性与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既然人性与环境有关联,那么人性一定会在不同的环境里,所表达的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如:人在一个良好环境里,其表达出来的多为善意,相反,人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里,只能使人表达恶性。这就是人常说的:“好人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的道理。
在旧社会,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岁月里,人性所表达出来的方式显然不同,他们最渴望的是能填饱肚子,而这种人性多为单纯的善意的,就算是有恶性的,也能被常人理解的。在当今这个社会,人性所表达出来是情感的、性欲的、高质量的生活是常人不容易理解的,当然,金钱和权力是永恒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性与自己的生死、亲人、爱情、事业、金钱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有人常常因为金钱和爱情做出旁人不支持和不理解的选择。尤其表现在金钱上,人性显得是那么的脆弱。
历史以来,有很多人因为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善意,有死于暴力的,有死于贪婪的。当然,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的残酷和家庭的不幸。
有这种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充分的表述出人性是自私的。但这种自私的前提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只是每个人在求得生存时,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这种自私多少带有情感的,其情感多少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与责任心。责任心越大的人,越能突显自己的善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它是与社会关系一切的总和”。由此来看,每当自己在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选择时,常被人误解为恶性,这种恶性给大家带来的是不理解和不支持。正是因为他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才使得人性常乐观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正吻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为人只有依靠社会这个自然空间,才能生存和发展。总之,不论人性的善恶,它都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文/唐长泉)
本文已被编辑[首号狼柔情]于2008-1-18 11:54:0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唐长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