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激情烧过之后木伯

发表于-2008年01月17日 上午10:24评论-0条

陪着老婆看电视也是夫妻生活的必备义务。尤其是连续剧,有一搭无一搭,稀里糊涂时间就溜掉了,也让长夜缩短不少无聊。

这不《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开始了,以前隔三差五的看过几集,这次从头来,老婆很有点“激情”,老公也只得跟着一起“燃烧”。看了几集,让人想“烧”的场景还真记住了几个。

一个是男女主人公恋爱结婚的那段:男文工团员看上了女文工团员,可师长也看上了同一个文工团员,然后就是下面的对话:

师长对通讯员:去,把那丫头请到咱们师吃饭!

通讯员对女文工团员:哎,我们师长要请你去吃饭!女文工团员琴:没理。

通讯员又凑上:哎,说你哪!听见没有?我们师长说了,中午他要请你吃饭。

琴:仍不理。

通讯员对师长:师长,这丫头不理我,就像没听见我说话一样。

师长不满:笨蛋,你就不会别的招了!

通讯员再去,大声:站住!走,跟我走!就拉住琴的胳膊就走。

琴怒,也大声:滚开!我不认识你。

通讯员把枪交给琴:我还从没办砸过师长交给的任务,你还是把我崩了吧。

师长与琴在饭桌上。师长:没见过你这样的丫头,还打人!我都三十六了,你能咋的?日本鬼子都让老子赶回东洋了,老蒋不也让我们弄到台湾去了?!我都三十六了,你这丫头能咋的?!……

于是,几个回合下来,首长出面,组织安排,小小一个女子又能何为?接着一场酒会,三个鞠躬,于是恋爱结束成家生子。不管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武力还是爱情,反正俩人就这样住一起了。从理性上讲,女团员跟与师长当然强过跟男团员,感情也就只能放一边了。剩下的这男团员,也只好找个机会在战场献身成烈士。----省得再闹出点别的花活。

第二段是回蘑菇屯的场景。似曾相识,也就非常熟悉。

师长对家人:我想过了,爹妈没了,咱们该回趟蘑菇屯。没有蘑菇屯就没我石光荣。我是吃蘑菇屯的饭长大的啊。

师长在车上:就是这里了。三十年了,蘑菇屯还那样,一点都没变。

村民:首长,您来,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呢,也让我们事先准备一下。

师长:不认识我啦。村东头老石家的,没爹没妈的,小石头。

村民:真是你啊。我们还以为你早冻死在深山老林了。咱村出去抗联的,一个都没回来,都光荣的那个啥了。

师长:三婶,我给你跪下了。这么多年打仗,我从没软过。在三婶面前,我就要下跪,就要哭。

三婶回答师长:现在的日子好多了。当年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不管是干是稀,总能吃饱。过年过节的,还能买上一斤酱油尝尝鲜。

师长:当年在打仗时就有个梦。仗打完了,饱饱吃顿白脸高粱米饭加猪肉炖粉条子,非吃的撑死不可。

村民在师长家:你这房子,真好啊,皇上的皇宫也不过这样吧。这城里人就是会享受。

石晶对师长:爸爸你说农村人好,妈说农村人不好,到底农村人好还是不好?

爸爸对女儿:农村人好啊,他们诚实淳朴,你有了难,他们会掏心的帮你。只有一个饼子,他会分给你一大半。(小声的)而城里人,就是你把心陶给他们,他们也不买账。

……

两集结束,关了电视。四眼相对,不知是什么感受。就按电视剧里的时间,师长回蘑菇屯大概在七十年代吧,如今又三十多年过去,就我所知道的类似的“蘑菇屯们”的现状,似乎还可套用师长三十年前说过的话“三十年了,一点没变”:酱油依然是年节尝鲜的奢侈品,大米依然是只能熬粥的稀罕物,白糖水依然是招待贵客的玉液琼浆。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变化,顶多是房子多了一些,村子大了一些,人口老了一些,也许这些是好事。可另外一些呢?山更秃了一些,河干了一些,池塘臭了一些,面容模糊了一些。……

看了太多关于上山下乡的文学作品。无非是城里知青诉说乡下生活多么艰苦,农村日子多么辛劳。可他们还有固定伙食,还可经常偷鸡摸狗改善一下。可他们一共在乡下呆了多久呢?他们每天实际干了多少农活呢?他们到底了解多少这里祖祖辈辈的乡下人真的生活呢?

想起那个《村里的姑娘叫小芳》,“知青”走了,留下一帮“小芳”们。对于知青,除了脑海里“长的好看又漂亮,辫子粗又长”以外,就剩下一群孤零零的“小芳们”在村头张望了。

名人可以说“没挨过饿的人,不配讲人权”,可如今那些刚离开饿肚子岁月的公仆们,究竟有多少还记得当年饿肚子的滋味呢?他们为现在还挣扎在饿肚子边缘的乡亲们做过什么呢?是像师长那样捐献为所有村民三天管饱的饭菜,还是帮助解决了一条通向城镇的公路?是给书记村长镇长们带了几个巨大污染遗臭万年的发财项目,还是准备把自己的私生子二奶情人送来躲避一时?

半个世纪过去,乡下的日子依旧,城里的房子变迁,城乡的差别更大。如果在村民的眼里师长的房子像皇宫,那么现在多少公仆的房子超过帝王?别说房子,就是他们坐着屁股底下的那座楼,吃着一顿饭的一头牛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祖辈父辈们一年辛苦的收获有多少?是否还有谁记得抽点时间,回趟当年养育了生命和度过了童年的村庄?

想随着一起坐毛家天下的乡亲们,失望的回去了,可这国家依然改不了毛家的姓氏。小平何曾回过自己的家乡,难道这就是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胡书记的亲哥如今还在务农,他是否敢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切告诉世人?彭将军回家写了一封万言书,把一生的前途彻底断送。江姐的儿子坦言自己完成了母亲的半个嘱托,那在蓝眼睛白皮肤的国度里遗传的正直和善良,难道就是为埋下一点“解放全人类”的不灭火种?

半个多世纪的星星之火,早已成燎原烈火。回望燃烧过后的原野,究竟留下了些什么呢?井冈还是原来的井冈,宝塔还是原来的宝塔,西柏还是原来的山坡,韶山还是原来那道冲,蘑菇屯也还是原来那山屯。这就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奋斗的目标吗?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几次翻天覆地的结果吗?

想起当年父亲经常说的话:农民有什么不好,种地有什么不对?那个人不吃饭?干自己的活,珍惜老天给你的一切。管好自己,别眼气人家。把钱不当钱花的人不得好死。

半辈子过去,还是相信这话,也许总有一天会应验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激情过后,还是平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