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慎独守身。“慎独”,讲的就是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要求“君子”谨慎自己一个人独处时的行为,不要以为“不睹”、“不闻”而放纵自己。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chan*]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挑战与监督。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萧何慎独成大事。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范仲淹食粥心安,宋人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李幼廉不为美色金钱所动。元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以上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的体现。分析现在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的蜕变过程,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人都是从不“慎独”开始的。领导干部生活情趣庸俗低下,就会过分追求个人享乐,不择手段聚敛钱财,生活奢靡,道德滑坡,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慎独”修养,就如同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以抗拒疾病的侵扰一样。“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加强领导干部的“慎独”修养,谨慎个人行为,就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领导干部,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不仅管好自己的“八小时以内”,还要管好自己的“八小时之外”,不仅“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在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二要勤学修身。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是我们要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自天子以致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造就道德上的完美人格,修身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作为领导干部,修身是必修课。古语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人之有能有为,使修其身,而邦其昌”,要想有所作为,必先修身,修身首先要修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为政者无不重视道德修养和品质历练。不修官德,品行不端,难以服众,即所谓“上源窒则下枯”,只有党员干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才能使人民“有耻且格”,才能做到“其身正则天下归之”。为政之德,贵在“常修”,刘少奇同志曾提出,要像古人那样“三省吾身”,并说“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视道德修养为“软约束”,可有可无,甚至放弃道德修养,放纵各种欲望,对各种诱惑实行“软着陆”,这是很危险的。《中庸》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说做学问的五个要点。对党员干部来说,亦应做到博学笃行。现在,不少官员屡交“学费”,不断地“吃一堑”,却难“长一智”,很大程度上,正是吃了不读书的亏。置身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敏锐的判断。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学以济德,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自己的为官之德,以行砺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思想道德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朱熹说“君子之学,不为则己,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地用马列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才能不被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所迷惑,辨清社会生活中的美丑是非,自觉远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要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三要崇德养身。官德乃为官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德,国之基也。”做人无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做官无德,一分威信不会有;我国古人做官讲究五德:一曰不贪不贿。明嘉靖年间有个姓钱的藩司参议,在自己的官衙贴出这样一副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二曰爱民如子。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薄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三曰法严法慎。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痛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自家。"四曰克己奉公。清代赵慎畛的桂林府衙对联是:"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五曰政绩昭然。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古人所讲的这五种道德准则,对当今的为官者们有很好的启迪。党员干部的为官之德,与事业相伴,与作风相连,是立身之本和为“官”之道,关系国家的治乱兴衰。加强“官德”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不断培育和提升道德凝聚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注重修养,道德高尚,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党员干部道德败坏,不仅难以服众,还会败坏党的声誉,带坏社会风气。德为权之灵魂,权为德之体现。以德行权为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常修为官之德,关键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身败名裂”。常言道:“做官是一时一地,做人是一生一世”,"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以一日无德"。只有德好,人才能做好,官才能为好,事情才能办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树得牢,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再做事的道理就在这里。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干部之所以经不住执政的考验,倒下去了,往往都因为其“德”出了问题。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些势利小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扮演两面人甚至多面人,左右逢源、登龙有术。这种人往往得意于一时,但终究不能长久。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捣鬼者有术也有效,但靠捣鬼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chan*]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四要清廉保身。“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俭养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俭”、“德”、“廉”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以俭养廉、崇俭禁奢是为官之道,也是治国之策。孔子把“俭”和“温良恭顺”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并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达到了至贤之境。《朱子家训》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万口传送。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更是把勤俭提到关乎国家兴亡的高度。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布衣元帅”彭德怀“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两袖清风”。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并且率先垂范,始终如一。每个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身直行,众邪自息”的信念,树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之志,善养浩然正气,不自命不凡,不目空一切,不脱离群众,不滥用职权,拒绝各种诱惑。有的人认为,贪占一些小利不足以毁名节,其实不然。古人云“见微知著”,好占小便宜的人,不仅人品不被人看好,其下场同样可悲。俗话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折,水滴石穿”,贪官们通向监狱大门的阶梯,哪一级不是由一笔笔赃款累积而成?再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似锦前程,毁于一念”,占小便宜长了,感到不过瘾,手越伸越长,终至被捉,就毫不奇怪了,许多有才华的人不能善其一生,都毁在求名逐利、贪得无厌上。
-全文完-
▷ 进入八面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