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透析《论语》智慧(9.2:礼之本...)》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8年01月15日 上午10:51评论-0条

林放问礼之本[1]。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2],宁戚[3]。”

——《八佾第三》

【简 注】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办妥。

[3]戚:内心悲痛。

【意 译】

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实行礼,与其铺张浪费,不如朴素俭约;办丧事,与其讲究表面仪式,不如内心悲哀。”

【理 释】

礼,用来规范人的行为,却亦承应天道,体现其诚善的特性与分明的秩序。所以,礼的表面,是规范;礼的本质,是诚善。

宇宙中万物,形式与本质从来都能统一。比如时空的层次越高,生命的标准越高,物质的颗粒越细腻,宇宙特性的展现也越纯正;反之亦然。尘世中的万物,也都因为某种特性,才成就其躯壳。人易识其躯壳,人却难识特性。人以科技手段所把握的属性,仍是其物质躯壳的特性,而非其本质特性。人不知形式中的万物,也内蕴宇宙的特性,人便不能真正认识物质。由此,人乐于矫揉虚饰,自欺欺人,也就涌现越来越多伪道学的嘴脸、豆腐渣的工程、一言堂的风气与本末倒置的套路。当人只重形式、而轻实质,只重外观、而轻内涵,只重应付、而轻诚意的时候,世风也就日下,道德也就一日千里滑落,人与人类也就越来越深陷泥沼。

修礼,决不能只在表面下功夫,而求形式的程序与内心的忧乐相融合。只有内心以诚善为准则,修礼才有了实质的意义。

【例 述】

周公旦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拜见住在穷室陋巷里的贤士有七十多人。这件事文王想做而没做到,武王做了却没有全部完成。周公旦奉幼主之命去一一拜访,真正完成了礼贤下士的大事。

在子产担任郑国相国期间,有一天他去拜访老师壶丘子林。子产恭敬地向先生行礼后,就跟弟子们坐在一起。有人认为他的地位高,一定请他坐在前面,他却坚持按入门弟子的年限先后坐定。这样,他就只能倚在门边坐下了。子产神态平和地坐在那里,虚心倾听别人对国事、对学问的议论,有时也诚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普通人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子产丝毫没有相国的架子,别人也忘记了他的官职,谈话的气氛和谐、融洽而热烈。子产在郑国做了18年的相国,只处罚了3个人,杀了2个人。道路两旁桃李低垂,却没有人去攀摘果实;各种工具遗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拾取。

生命的尊卑,是以德分的大小与心性的高低确定。德大,心性高,突破的层次越高,得到的果位越高。常人看重权位与财富,实则颠倒了本末。君子修礼,便会舍末而追本。每一种礼的形式,比如礼贤的程序、门弟子的坐次等等,都有很高的意味在其中,都不可以轻易扰乱或违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说文解字,透悟人生。古为今用,推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