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可以有许多表述方式。而在创作过程中又因年龄、性格、学养、经历和专业程度的不同,对外界和自身的审视会有很大的差别。尤其现在的网络时代,在网络文学活跃的同时,话语权和参与欲望极大地得到提升,只要想写就有被接纳的可能。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多写和互相学习其实是实践的最好方式;其次,就新诗而言我认为在实践之余写手们可以多读些书,多领会一些前人的篇章,如雪莱、拜伦还有惠特曼以及歌德和泰戈尔的作品都给诗歌带来过强势的诗歌语言和经验。
就上述问题有许多人都写过文章,我就一笔带过。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自由度的问题,本来新诗就是自由的文体,是上世纪早期白话文运动给中国本土旧体诗带来的最大冲击。我们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则,只能一步步地往前走,一边从翻译过来的诗文中找到共鸣而后边练边感悟一些规则,其实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旧体诗有太多的规则,对于新诗如此自由,许多人还一时没了章法,尤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明显带着伤痕烙印的朦胧诗人的出现,大量的朦胧诗歌曾有一些脉络给恢复高考后的学子一些启迪——思想和肉体得到唤醒!但到了80后——独生子女这一代需要有话语权的时候,他们关注自我的程度空前地得到了释放,所以规则变得不重要,声音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诗可叙事、可议可论、可潜藏禅理和生命感悟、可抒情的风格其实就是自由的体现,就是跨文体的重奏吭唱。新诗可以如小溪流水和缓潺潺,可以如高歌咏叹飞瀑急流,可以把氛围烘托如十面埋伏,可以把意象轮廓全篇,可以直白到底直抒胸臆。这些其实都是写作者对外界客观事物在内心的反映,再渗透一些想象和意念,由心声而文字。当然读者读来会有不同感触,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发出声音,你有自由的阅读权利也要给写作者用不同方式表达的自由,看不懂时就换能看懂的看,就象百花园中不是所有的花和草你都喜欢一样,但是它们共同地构成了自然界,你只要有喜欢的就是生活一乐。
哈哈……·就一些留言尤其是对红尘诗歌版块精华部分的一些留言,我说了上述一些简单的看法,其实写文也是乐,读文同样是乐,留言可以拍砖但要有理还要有礼节。都是自由给自己也要给他人。
愿望朋友们玩好、写好、心情更好,同时找到可以切磋的朋友。祝愿朋友们快乐!
-全文完-
▷ 进入小牛博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