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歌的五个品级(上)樱花渡月

发表于-2008年01月13日 中午12:35评论-2条

不管是古今中外的诗歌,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虽然地狱的差异和民族特性不尽相同,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不尽雷同,但是其中还是有一致的精神,那些精神和特征共同构造成了诗。称得上是“诗”的东西,必然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审美的特征,另一个是意象——诗歌和其他艺术一样,只有通过形式上的“意象”这一媒体表情达意,才属于艺术品。诗歌的诗味是从意象里传达出来的,那么字句的遣造和构造中就能够构成一种意境或者意味,有的是从词语上就表达出某种艺术的美,有的则是从整体的构造空间里体现出一种味道。比如看有的小说,你如果仅仅只看了一章,就不能完整的把握或感受文字的整体韵味,需要整体读完,甚至需要读到最后那一章。

中外诗歌的很多不能互相传达意味之处,主要原因也在于表达习惯上的那点微妙不能传达,例如“床前明月光”一句,在中国可以说是号称风流千古,“语平而意风”,据评论家云达到了“大巧不巧”的境界,可是在英语中却被翻译成“themoonshiningonthebed”,意思就成了“月亮照在床前”,意思是一样的,结果却变的质木无文,索然无味,那点诗歌味道也就消失了。有时候,许多老外的津津乐道的诗歌,一翻译到我们中国,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会失去韵味。

那么,不管怎么说,虽然表达形式有民族性和文化性,但是总的来说,诗歌有一种共同的本质,我认为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甚至是最纯粹的,它需要更加纯粹和洁净的力量。烟熏火燎的俗气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产生不了真的诗。我最喜爱的写作也是诗歌,可惜,也许是“国家不幸诗家幸”、“个人不幸诗歌幸”吧,中国不是早就有“人穷而后诗工”吗?这里的穷并非单纯指贫穷,主要还指精神上的落寞或穷途末路。我生性是喜剧型的性格,不容易大悲大喜,整天常为一点无意义事或话乐得哈哈大笑,这样的心态催化不出感染力强的诗歌,只能产生一些打油诗。为此,读到一些优美的诗歌,只好叹息别人的秒度脑袋瓜怎么那么好用而已。

但是,俗话说:“不会做菜的人会品菜”。我本人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做饭的事情就由老婆承包,虽然自己作饭手艺不行,可是菜做的好不好,我却很能品味。那么诗歌也一样,虽然我写不出好诗歌,可是诗歌是什么味道,做的好不好,我可是很内行的。孔子不是说过吗?“人莫不知用屁股吃饭,然而鲜有能知味者”也。而我,樱花渡月,却是那个鲜有的人,知道什么诗歌好吃,什么诗歌差一点。根据多年对诗歌的美食经验,我把诗歌的品级分为五个档次。这五个档次,从诗歌的艺术、意境和心境上来品味,我把诗歌的品级分为逸品、神品、妙品、圣品和精品。这五个品以外的属于很一般的,就不在去论述了。

下面我就分别说说五个品级的各自特点。

一、逸品

从字面上看,说到一个逸字,毫无疑问,是指一种不仅飘逸,甚至是潇洒的境界。一个人心事沉沉,潇洒不起来,一个人忧患过多,潇洒不起来,一个人心胸狭窄,也是潇洒不起来。要达到“逸”的境地,那是谈何容易?我人胸中块垒层层,郁积重重,就算一代人杰毛主[xi]也不能免俗,气得鼻青脸肿,快要爆炸的时候,就不能“逸”,于是就发动文化大革命,举国上下,一片高声大骂。我们去读文革大字报,去读豪情万丈的革命诗歌,觉得激情澎湃,但是如一把火烧过就熄灭,我觉得是不能算作逸品的。

真正的逸品,作者首先当然必须是心平气和。你可千万不要小看“心平气和”这简单的四个字,说起来不费力气,做到却千难万难。我人不难针锋相对,大打出手,猴头筋暴,乌机鸡眼肿,一点提不上口的小事就大发雷霆者比比皆是啊,难的是心平气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古今不知多少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修心修性修身,比如佛祖释迦牟尼,苦苦求道,欲得解脱,也就是为了恢复清净心,达到真正的澄澈和宁静、自由和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境地,为了这个目的,花去他一辈子的时间。比如中国的老子,教人修道,要人反朴归真,费那么大力气,只是为了要恢复到小婴儿天真淳朴无暇的状态而已。不是要人当伟人大人,而是要人当小孩子,简直是开历史的倒车似的啊。

那么,如果搀和上一点文艺心理学,可以说,文学的一个秘密之一就是心理的一种宣泄。既然是宣泄,就说明发生了阻塞才去宣泄,否则畅通无阻何来宣泄之有?从这个意义上讲,难怪别人说艺术家多为半疯子,越是才华高,越是需要把高能量的生命能量宣泄出去的人,艺术天分就常是越高。那么他(她)的心理就越不容易平静,就越不容易达到逸的境地。“逸”需要两种条件才可以达到,一种是清心寡欲,心地淳朴,生活环境也相对稳定和单纯,很多寻常百姓人家,心境逸的比知识分子或文化人要多,原因盖在于此。另一类则是需要有比较明朗阳光的性格,以勇猛坦荡的锐气、才情或智慧获得极大的宣泄,使自己彻底消耗干净,这样就产生了类似于“高峰体验”的极度美感,人的心灵得到高度净化,也就飘逸了。所谓通情才能够达理,就是这个意思。而艺术家多半是躁动不安的,心灵冲突异常激烈,甚至达到了和外界格格不入的程度,这样艺术家必须把心灵的苦闷诉诸于诗歌或其他艺术形式,以求宣泄掉过多的情绪。艺术的美感又很容易激动更多的情感,没有情感可以说就没有艺术,因此,艺术又常常是促使艺术家感情处于审美和不安两个极端的诱因。很多艺术家常常是风骚的,仿佛不通过热烈的恋爱般的形式,或者如火一般的喷发,或者极度的甚至是惊世骇俗的形式,不足以燃烧艺术天分。

那么,这样看来,艺术作品要想获得逸品,那是很难的了,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心情“不清安”的产物。我为什么把逸品列在第一,原因也在于此。一首好诗歌要达到逸品,作者必须有颗天真无邪童真的心,而且又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这是矛盾的统一。非有坦荡磊落的胸襟、高尚的气度或纯真的心态,非有对生活的极度热爱或对人生的深厚领悟不能达到。有些人笔走龙蛇,才气逼人,但是心地不安,寒气、冷气、杀气、酸气或其他气味过浓,不管如何巧加打扮,也只是道貌岸然,不能算是真的逸品。

那么,谁的作品堪称逸品呢?就我所知,英国湖畔派部分诗歌可以称,而中国的晋朝陶渊明和唐朝的李白的诗歌可以称,还有汉朝古诗的一些篇章也可以称,历代诗人中的部分作品可以称。陶渊明和李白,可以说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两个人都具有文人的傲骨和文心风流。陶渊明更是挂冠辞职,如羁鸟恋旧林,一去不复返,传为千古佳话。有人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要是十五斗的话,恐怕折了。我认为未必如此,当时除了五斗米,还有众多公田和实惠,很多人别说为五斗,五升也会分文必较。当然我这里不是推崇陶渊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不敢嘲笑为五升米艰苦奋斗的人,我只是要说,从一个文人的角度讲,陶渊明体现了追求率真自然的魏晋风骨。他的归隐并不是痛苦的,反而是得其所哉的长嘘了一口气,回到乡下,务农安居,沉浸于田园山水的境地中,真正的达到了心与道冥的地步,他当然不是没有烦恼和痛苦的,但是是无疑心平气和,心安理得的。他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评论为“无我之境”。后人模仿甚多,然而都是形似神不似。为什么呢?因为“神动于中而发于外”,你的心灵没有那么悠然自在,只能得其皮相,如何能够风韵传神呢?纵观今古许多诗人,文字好则好矣,但是都充满了郁闷或牢骚之气,或者激烈不平之气,能得“逸”之真味者,寥寥无几矣。

至于李白,我只能说,那是只有在大唐才可能出现的一个只可以欣赏而无法模仿的天才。他集政治家、纵横家、浪子、文士、酒鬼、诗人、侠客、道士于一身,身份含糊,来历不明。他的每一句诗都像一片滚着露珠的青草儿一-多明丽,多轻快!李白性格之丰富复杂,非常人可比,怀济世大志,却又矛盾在仕途和傲骨之间。李白的天生才气使他和卑劣的风气不登对。一生坎坷,却颜色不为之稍变者。洒脱摔性,行云流水,无过于此。读李白的诗歌,那种“大巧如不巧”,天风海雨般的,完全来源于才气的清新自然的风格,把激烈和博大的情感,自然挥洒得如同天女散花,诗歌中逸品,非此而何?李白的遭遇也许不是很好的,但是他的诗歌里时而流露的乐观自信洒脱,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牢骚愤恨,没有造娘咒人,反而如风行水上,脱略胸襟,这等大气和洒脱,岂是可以仿效而有之?换了一个人,早愁眉苦脸,不知何为洒脱了。所以,我说这就是李白海潮般的才气和风流自然的天性造出的逸品,是诗歌中的天籁。我想,读李白的诗歌,在任何人的眼中,都能够找到一分属于中国性的,最纯真天然的,最潇洒的安逸之气。李白诗歌里的“飘飘仙气”,那分好玩自由,又岂是一个忧患重重,心地狭窄的人所可具有的呢?所以,我觉得李白的诗歌是真的逸品。

谁是逸品?谁是诗歌里的风流?我想,大家仁智互见,各不相同。还待行家评说。

(待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好文,分析透彻,说理深刻,立意高尚,是一份对诗歌的热爱文字。

文章评论共[2]个
小牛博客-评论

深刻学习,强顶
  【樱花渡月 回复】:小牛博士,你好,预先祝新年快乐。 [2008-1-14 17:05:56]
  【小牛博客 回复】:哈哈博士帽可比博客名高,谢谢,等我再苦读19年也许可以登科.开玩笑了. [2008-1-14 18:14:25]
  【小牛博客 回复】:祝愿朋友新年快乐,有空也去把我的东东一一评来.多扔砖头啊! [2008-1-14 18:16:11]at:2008年01月13日 晚上8:55

高勒时代-评论

写得不错,问候作者!
  【樱花渡月 回复】:还希望今后 多扔几个 砖头。问好。 [2008-5-11 9:15:31]at:2008年05月11日 清晨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