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透析《论语》智慧(10:不义之徒...)》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8年01月08日 早上9:36评论-1条

10.不义之徒,尽可鸣攻

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1]。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先进第十一》

【简 注】

[1]季氏:季孙氏,鲁执政大夫。周公:周公旦。

[2]求:冉求,作季孙氏家臣。聚敛:积聚和搜集钱财,即搜刮。

【意 译】

季氏比周公更富有,可是冉求还在帮他搜刮钱财,增加更多的财富。孔子说:“冉求这种行为已说明,他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

【理 释】

义与不义相对。行义,不仅在严格要求自我,也要求约束大众。针对不义之举与不义之人,也得担当阻止、忠告的责任。

不义之举,于尘世而言,必定危害他者,败坏人伦,扰乱秩序;于天道而言,因其离经叛道、伤天害理,也为上苍所不容。不义之人,不仅仅戕害众生,也戕害自我,更戕害天道。不义表现为心无善念、败坏文化、变lu*n伦常、滋生毒赌、开放性爱、推崇暴力、黑化政党、推行独裁等等。纵容不义,不义即如漫天星火,最终焚毁所有生机,谁都躲避不及。

不义的根源,在于宇宙很高层次以下,正、负因素同在,因此有佛就有魔,有人就有鬼,有正就有邪,有公就有私。即使如此,尘世也不是恶人行凶的乐园,天地也不由负面因素主宰。上天自有均衡一切的准则与办法,也有惩恶扬善的威严与慈悲。所谓天灾,是上天借自然来淘汰、清洗邪恶。所谓人祸,是上天借人事来淘汰、清洗邪恶。

尘世之人,都必须在不义面前表达态度。或者跟从、纵容它,或者鸣攻、阻止它,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不同,也就区分出人的义与不义。选择后者,人必为此后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前者,人也必在最后时刻被淘汰。

【例 述】

春秋时,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深得母亲姜氏的溺爱。姜氏为他讨封京地,庄公同意了。共叔段就在京地练兵屯粮,修城筑池,准备发动叛乱。郑国大夫祭仲深感不安,便劝庄公赶快动手,趁早把共叔段除掉。可是庄公不听,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

直到打听清楚了共叔段准备进攻国都,姜氏到时开城门做内应的确实日期,庄公才叫大将公子吕出兵进击。公子吕率领二百辆兵车包围京地,京地的军民不愿跟随叛乱,便反过来攻打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最后走投无路自杀。

“多行不义必自毙”,也是天理在尘世的表述之一种。当然“自毙”,虽因其作恶多端,算得自己葬送自己,却也多由上天假借天灾人祸之途、志士仁人之手来铲除。所以,志人仁人不只在独善其身,也在济兼天下,为维护天地人道的标准与威严,敢于担当除奸去恶的大任。即如殿堂脏了,就必须有人去扫除垃圾与尘灰一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道理是永恒的。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总能给人启迪。问好!at:2008年01月08日 早上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