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哭雨不惊斋主人

发表于-2008年01月07日 下午3:14评论-2条

哭 雨

在人生的长河中, 一些被强迫记忆下来的东西很容易被生活的岁月抹去,就是今天见了,只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时候背诵烂熟的诗句名言等。但有些事一旦被大脑记忆,就很快而且顽强地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结了果。不仅如此,有时随着岁月的远去,反而越来越显得生动、清晰,就像发生在今天一样,没有距离感。我的母亲的哭雨,在我的记忆里就是这样的例证。

那个时代,吃饭问题是我家这个世代为农的农民家庭的头等大事。大人们最关心的是风调雨顺,天时好,有个好收成使得他们嗷嗷待哺的孩子不至于饿死,这成了那个年代里做父母的最完美的追求---一年劳作到头,来年口粮无虞,人们的成就感和今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是一样的。我的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长年的劳作和生活的重压,我一直觉得母亲是很“老”的。生我长我的这个小山村,是个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别的不说,雹灾就象和这里的人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儿似的,每到庄稼成熟准备收割时,便如期光临一阵,使得地里颗粒无收。我们那里的人把遭受雹灾巧妙的说成为“雨打了”,“雨打了”就意味着后半年到翌年的口粮没有了着落,吃糠咽菜的生活便开始了。

每当雷雨将至,天边黑云低垂,电闪雷鸣之时,是我母亲最恐惧的时刻。她的脸色也象天空一样,沉沉的,开朗的性格变的很烦躁,很不安,很沉默,喃喃自语老天如何的不好,如此的不公道等等。1966年6月初二这天,我跟母亲到地里拾麦穗。中午回家的路上娘俩有说有笑,饭后天上便挂起了团团黑云,极快地遮住了伏天的太阳,使人顿感凉爽。霎时就有豆大的雨点落下,随后便开始下起了雹子,密度愈来愈高,真是雨脚如麻未断绝!我的母亲手把门框,呆呆地望着院里,突然就放声大哭,嚎淘中还说些老天不要下了之类的话,哭着说着就晕了过去。在我不知所措中雹子停了下来,母亲也醒了过来,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后的日子咋过啊!自那次,每有雷雨,就是光下雨不下雹子,我的母亲都会经历一次精神上的折磨,哭的晕过去的事每年都会发生。就是农村实行改革,庄稼人能吃饱穿暖的时候,,在她有了孙辈、养家糊口已不是她的主要职责的时候,母亲对雹雨的恐惧心理一直到她撒手儿孙、力尽心枯时。

每当我想起我的母亲哭雨的痛苦情景时,就产生了许多想法。大人物以忧国忧民著于青史;中产者以忧自己的前程与现状碌碌一世。有位古人不是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吗?这其实是大人物的事儿,与黎民百姓好像没有沾上什么边儿。我的母亲目不识丁,她原本就不配忧前两种人所忧之事。但母亲的天职是忧家忧子,在她的身上,这种天职被发挥到了极致。她哭雨的那种声音,夹杂在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和冰雹敲打大地的声音中,在这种人的痛哭与自然的狂虐的混合声响中,包蕴了弱者的挣扎和人对善良的祈求;折射出人类对残酷自然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衷心呼唤;昭示着亘古未变的伟大母爱的无比宽厚与执著。

在母亲去世后,我每向儿女们念及这件事时,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现在下雹子时,他们居然觉得好玩,欢呼着,雀跃着,冒着危险拣回来含在嘴里,显得乐不可支。于是引起我思考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自然现象,为什么在祖孙两代人的眼里,看法迥异,一个悲,一个乐,是这样的大相径庭呢?这里除了对贫困饥饿的恐惧和年幼无知的看似很外表的东西之外,所剩的内核其实是人们由过度贫穷走向温饱后,对自身所经历的磨难的忘却,对自身历史的否定和良知的缺失。这种忘却、否定和缺失,对于一个家族、一代人,再放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曾试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找回或者给孩子弥补上这种缺失,但每每遇到的不是失败就是尴尬。比如,我教育他们在生活上不要糟蹋五谷;在穿着上不要追求时髦;在学习上不要浪费笔墨纸张等等。但结果是,他们却不以为然。剩饭照样倒掉;衣服旧了就要买新的;雪白的纸张依然乱撕乱丢,使我不忍卒睹。他们反而觉得我迂腐,不太时尚,常使我无言以对。但是,我从未放弃过找回这种缺失,并充满了必然能够找回的信念。我始终用我的行动去无处不在地教育、影响他们不要忘记祖辈所经历的苦难, 不要丢掉了根本;我始终用我的心记住母亲哭雨时的那种痛苦、那种悲伤、那种执著;我始终以找回这种缺失为己任,促使我的孩子们根深叶茂的成长;我要终身在找回这种缺失的同时,尽化我的心灵,使其永远保持干净;然后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您哭雨的泪水,已经化解了您生前的忧伤和悲痛,已经滋润了您身后的参天大树---良知与良心之树茁壮成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不惊斋主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文中写出了三代人的人生。也写出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

文章评论共[2]个
心语飞扬-评论

正如老曲所说,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欣赏了!at:2008年01月07日 下午5:33

小竹叶-评论

在这种人的痛哭与自然的狂虐的混合声响中,包蕴了弱者的挣扎和人对善良的祈求;折射出人类对残酷自然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衷心呼唤;昭示着亘古未变的伟大母爱的无比宽厚与执著。

at:2008年01月07日 晚上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