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朱敦儒的这首《卜算子》表现了梅花孤高脱俗的风格,也是我初访梅园的感受。
还是2007年12月30日,天空碧蓝辽远,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寒气逼人,也禁不住去郊外的梅园赏梅的心情。其实,客居无锡半年,也曾多少次和梅园擦肩而过,但就是一次也没有进去过。不是不想,只是一定要等梅花开放时节,才不至于辜负了梅园的别样风情。
经梁溪路往沪宜公路,大约7公里,刚刚出城不远,就在路的右边看到一块指示牌,梅园已经到了。
空阔的大理石广场上,站立着几棵浓郁的香樟树,树上飘荡着一串串大红的灯笼,火红的色彩给寒冷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暖意。古朴围墙的一端,树立着一块高大的黄色花岗石,上面镌刻着“梅园”二字,不记得是谁的手笔。当然,那里就是梅园的入口了;另一边,鲜花背景的前面,诺大的一块红色牌子上是“春天从梅园开始”,口气真是不小呢。
走进园去,面前一块景区平面图,旁边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梅园为著名民族工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此园遥临太湖烟波,背倚龙山翠屏,倚山建园,以梅饰山,近山远水,虚实相映,构成一幅天然图画。”抬眼望去,山顶一座古亭掩映在翠绿丛中,颇有韵致。
信步往左,一丛丛小树上,不着一叶,却是花满千枝。一串串,一枝枝,一树树,尽是数不清的黄梅在幽幽地吐着幽雅的芳香。一个少妇拿着手机脉脉地摄着梅花的姿态,一个老者架着相机痴痴地拍着梅花的芳容。惊喜之余,妻子女儿也禁不住摆出各式pose,让我记下永远的美丽。美则美矣,却总觉得不是我心中的梅花样子,只因为那些梅树太娇小,没有那种疏影横斜,古朴苍劲的味道。
沿主干路往上,一排古屋,正中书着“远香馆”,门前却是一树茶花如火如荼,心里正有些名不副实的不屑,可是一阵暗香袭来,突然就佩服了作者的构思。
继续往上,转弯处是一座庭院,门上书有“奇石古梅园”几个大字。奇石配古梅,不错的创意,进去看看吧。园里一侧幽竹连连,竹里鸟鸣声声,心头顿时涌起恍如隔世之感。走过一块平地,角落里的一块近两米高的菊花石引来妻子一阵惊叹。石头上朵朵菊花怒放,疏密有致,仿佛重阳节气;旁边几棵高树,黄梅盛开,散发阵阵幽香。果然是奇石异花,老树新梅,令人流连。园里还有一些石头似熊如象,没什么新奇,不说也罢。
妻子曾经到过梅园,极力推荐梅林,说,那时候,那里梅花漫天,落蕊铺地,香气氤氲。听得我热血奔涌,于是,携妻带女,往梅林而去。
几间草庐,数串红灯笼,边上树立一块木牌,“情人梅林”,妻子说,就是这里了。可是,只有草庐边几树黄梅,“一朵涓涓韵已高,一朵纤纤袅”,并没有如妻子所言的那般奇特壮丽,心理渐渐泛起失望的情绪来。
往下,穿过梅林,细细观察,竟然有意外的惊喜。只见千树万枝,都有小小的梅花骨朵,有红的,白的,绿的,少许竟然是黑色的。想起来时的路上资料介绍,“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等等”,真是好一个梅花大观园呢。虽然,暂时还沉浸在飘雪香满园的梦里,也能预感到那时轰轰烈烈的气氛来。
出梅林,是一条几近干涸的小河。河里鹅卵石光滑圆润,溪水静静流淌。稍低处,一池空明,宛如一泓秋水,柔情如梦。对岸,奇石峭立,巧夺天工,也有一座勾心斗角的古亭,悄然独立在假山之巅。这边,鹅卵石铺地,火红的、雪白的山茶花,笑语嫣然,又是另一种意境。到尽头,才知道原来那是“梅园花溪”,倘若春来,流水落花,真的是天上人间啊。
出门,依依。古墙根下,一片紫红的蝴蝶兰翩然翻舞,几枝新梅款款探出墙来,似乎新奇着外面精彩的世界。
梅园香雪,固然是一大奇观,其实,寒冬花香,满园春色,不也是一种风流吗?
2008年1月6日 上海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