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吃臭三一子

发表于-2008年01月03日 晚上8:12评论-3条

小区门口来了一位卖臭豆腐的老大哥,通过聊天我知道,他是北方人。他的摊位不大,一辆中等型号的人力三轮车,支起一块大案板,燃起一炉子,挂出一广告牌,其上书“北京风味臭豆腐”,足矣。

臭豆腐也算中国的传统美食了。记得初到荆楚之时,我最害怕闻到的味道就是烧烤摊上烤臭豆干的味道。朋友中有喜食臭豆干者,不愿听到我说有关臭豆干的坏话,常以我不懂享受为借口,痛斥我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之辈。

我故意呲牙咧嘴地跟朋友说,“就那玩意儿,臭得跟那个啥似的,坐下来吃它,我就觉得象是坐在公厕旁边用餐一样,心里总是别别扭扭的。那有啥好吃的啊?还不如吃些大鱼大肉的过瘾哩。”

朋友很是不服,他惊讶地看着我,问道:“你们家乡就没有吃臭豆干的?咱们国家这么大,哪里还不产臭豆腐之类的食品呢?大鱼大肉有啥好吃的?没听古人劝诫吗:‘肉食者鄙’”。

我说,“没有。我们那里的农人竟日价同臭味打交道,农活一忙完,巴不得赶紧来一碗热汤面呢,哪有心思吃臭的食物呢?”

朋友以之为奇,谑讥我道:“你们那边的人也太没生活品味了,人不知臭,何来香味呢?可以说,不知臭者不知香也。”

我觉得朋友哂笑我的有些地方是对的。我们国家这么大,传统美食比比皆是,即使有人对“臭”食品情有独钟,也是无可厚非。渐渐地,我接受了朋友的观点,被他的“吃臭哲学”同化了。我和他一起常常到烧烤摊去撮一顿臭豆腐,臭豆干,总之,只要是能烤出臭味来的东西,朋友一看见就精神头倍增,我也跟着瞎吃。

真是奇怪,我对那些起初恨之入骨的臭豆腐之流的态度发生了自己都觉得可笑的转变。我接受了吃臭,当时对我而言,就像是“入流”了。尤其一到夏天,邀三五好友,找个干净点的烧烤摊,拣一张地理位置较好的桌子坐下来,点几种符合口味的烧烤食物,吆喝几杯扎啤,什么失恋金钱,把他的,扔到脑后算了。自然,在所点的几种烧烤食物中,臭一族的就占了上风。经过几次被喜欢吃臭的朋友的洗脑,我对吃臭开始有所依托了。朋友也注意到了我的变化,把我从“左派”牵引了过来,正式加入了中立的吃臭行列。他看到我吃臭那么投入,不禁失笑。我算是认了。

就这样,我也吃臭了。我终于不再拿出一副高架子,贬斥朋友吃臭恰似如入公厕用餐,也彻底放弃了“不文明”思想。我吃臭了,吃得那么贪婪,有时甚至想来个饕餮餐会,将臭给吃到底。我一个人的时候也吃臭,而且吃得很多,并不比和朋友在一起时吃得少。我一边吃臭,一边在傻笑。古人说,近墨者黑。我呢,对此深有感触。任何一种习性的形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身边之人或事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了吃臭的“前科”,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见了臭豆腐就非要吃个满嘴流汤汁不可。前些日子刚和朋友到江城的户部巷吃过臭豆腐,卖豆腐的人说是湖南的臭豆腐,毛主[xi]当年最爱吃的那种,我们就忍不住,一人弄了两碗,一挤眼的工夫就扒掉了。正好,今日一出门就看到了老大哥的臭豆腐摊子,我岂能望“臭”兴叹?

我走上前去,起先和老大哥套近乎,接着就谈臭豆腐。老大哥说,“现在天冷,北方人吃臭豆腐时喜欢浇些汤在上面,吃着解冻。”

这样的吃法对我当然是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在江城吃臭,一般是在烧烤摊,主“烤官”烤好之后就弄一大碟子呈在食客面前,不抓紧时间吃的话,一会儿就凉了不好吃了;有些也只是用油炸一下,捞出来了就在上面撒上一小撮芫荽葱花之类,也得赶忙吃,怕冷了就会影响食欲。而老大哥说的吃法则是我没尝试过的。我捋了捋袖子,口中已是翻江倒海,胃口明显大增,一口价,来两碗。

老大哥为我的“豪爽”所惊异,他瞪着圆而大的眼睛问我,“你没吃过臭豆腐?”

我急忙回答,“不是。我只是对你所说的北方吃法感兴趣,贪吃了一点。既然要吃就吃得像样一些,免得落下一好吃者的虚名。”

老大哥哈哈大笑,好像突然理解了我的一片“苦心”似的,痛快地给我上了两碗。我边吃边感叹,“您还别说,这吃法的确地道,解馋,也解闷。哎我说大哥,您再给我弄一碗,我回去给我朋友捎去,让他也尝尝,正宗的北方臭豆腐是个啥味。”

老大哥自然喜上加喜,满嘴答应着,“好嘞,不过兄弟,像你这么喜欢吃臭的人,我真没见过几位。许多朋友说,贵地来了不少做这种生意的,可没过多久就卷铺盖回去了。我在这儿能待下去,就要靠兄弟您这样的人撑门面了。”

我像“盟主”一样,给老大哥打了保票,说一定多替他宣传,只要拿回去的一碗朋友吃了说好,那就没问题了。

我给朋友带去的臭豆腐,朋友一看就乐了,问道,“哪来的?”

我戏言,“抢的。”

朋友乜斜着小眼睛说,“强盗行列里不缺你和我这样的。坦白从宽啊。”

我说了来由,朋友却是放声大笑,以至笑得我如丈二和尚一般。他恢复平静后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吃臭法子,哪来的北京风味啊?齐鲁大地吃臭法子不过如此啊!”

我终归还是心服口服,吃臭行家之一,莫过于齐鲁来的朋友而已。

于是我领悟了先哲劝人“韬光养晦”的妙处: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动辄以“专家”自居者,到头来总得受苦的。所以,柳宗元在《黔之驴》里说的驴子逞能丧命的事,不单单在当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其教育意义在今世也是显见的。自古以来吃臭者多矣,进一步就我自己来说,离吃臭“得道”之时远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三一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朴实的文字,
讲述着有趣的故事。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问候朋友晚上好!at:2008年01月03日 晚上9:56

三一子-评论

谢谢您的关注!at:2008年01月04日 下午6:55

雅个-评论

我也喜欢吃臭豆腐,看来咱们是“臭味相投”了,呵呵。
吃过那么多的臭豆腐,还是觉得湖南的臭豆腐地道,过瘾。
文章很好啊。at:2008年01月06日 晚上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