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实的逻辑仅仅服务于渺小不堪的,甚至是服务于愚蠢的私人恩怨的目的,那么杂文就死了。因为大众所看到的只是一种自私而隐晦的个人的偏见,以及种种仅限于揣测的病态心理学的无稽之谈。杂文和学术论文一样,倾向于用客观而单纯的观念,以便删除那些个人的情绪化敷衍之词,以及戒除任意浮想的表达方式。而这,对于观众来说,那些简单观念的逻辑联系是非常伤脑筋的,它们更愿意欣赏想象而不费脑筋的画面,喜欢笑话似的浅薄激情所带来的快感。所以,真正的好杂文之死,是必然的,因为观众都走开了。只有似是而非的杂文,因为急迫的欲望,诡辩和激情,尚得以苟延残喘,可跟死了没有什么不同。
而主流意识形态的钳制,任何人都不能对生活现实采取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发现弊端,剖析矛盾,宏观审视,自由评论,顺利在公众面前公布,启发公众的认识,所以,杂文之死,早已是已成事实。如今的杂文,就像坐花轿的英雄,五花大绑,却像媚情的散文小姐一样,欲说还羞,说起私人恩怨和个人隐私来,倒像个真正的英雄。可这样的英雄,不过是个二房养的,低眉鼠眼,左顾右盼,闪烁不停,看多了,简直就觉得恶心。
谁说自己的杂文写得好,谁就跟着杂文一块死。我个人只看温和理智的学术随笔,好的杂文才看一两篇,可就是这样也很气闷,既没有火气,也谈不上光辉,都是愚蠢的人写给愚蠢的人看的。那些杂文爬到一定的智力高度就立刻转弯,事实和逻辑是致命伤,有的,连基本的概念也掰不清晰,那也叫杂文?那真叫杂文,杂合混乱之文。呵呵。
没有高瞻远瞩开阔的见识,杂文就是一种情绪加模仿抄袭的屁文。心胸狭隘的人写出的杂文,你瞟一眼就知道,眼光如豆,靠浏览记忆和肤浅的理解来措辞,肤浅,虚夸,事实只是摆设,这种人似乎以为鲁迅当年就是单靠看流行刊物来提笔行文的,殊不知鲁迅当年就是一年的书刊阅读量就是如今所谓的学者一生甚至两辈子都达不到的阅读量。写杂文,时下,还没有几个真正写得好的,网络上更是杂文的荒漠,好的也找不到了,这就是人们不读杂文的原因,杂文已死。
如今要是有人说自己在杂文写作上是个高手,那么,你不要相信。因为这纯粹是王婆卖瓜似的胡扯。高手在1949年前死光了,杂文也跟着死去。这个社会,杂文不能出头,写杂文的人内心像长期慢性病人一样虚弱,也没有人会认真去看去读这样的病文,药方,因为它已经不能说出人们理智认同,光辉四射的话,而只能说出蠢话,套话,没有逻辑的胡话,恶毒的攻击和怨言,虚伪的激情和虚伪的道德。如今的杂文就是这样的一副僵死的样子,和消费文化潮流的空虚本质倒是很能眉目传情,沆瀣一气。
没有古代传统文化的幼功,一个成天为衣食忙碌到身心具疲的现代人,思想和精神的僵化和刻板,趣味的低俗和没有道德原则的无耻,写出的杂文,无不充满一种阴郁和病态的气息,从字里行间肆无忌惮地表露出来,要说他冷,只能说冷酷,要说热,你只能说他高烧,那杂文看上去就像精神病医生为自己的疾患写出的病例分析,病理症状非常明显,却难以自我治愈。所以,杂文已死在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的心理病态里。
出色的好杂文已死,已不可拯救地死去了。火气与光辉,也一样云消雾散。杂文的天空是黑暗和阴郁的。可这也许值得庆幸,所谓的杂文高手现在基本上都可以活到八十岁了,这比鲁迅当年的那辈的人要强。呵呵。
-全文完-
▷ 进入尤其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