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节的时候,总是会收到一摞贺年卡。闻着卡片的香味、听着卡片的音乐、读着温馨的祝福,好像见到了远方朋友的面孔,自是有一番感动。
来而不往非礼也。自然一般情况下是要回的。等到日子过去,把这些东西与往日的书信一起,整理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仔细的收藏起来,天长日久也有厚厚的三捆了。
有兴致的时候,再打开翻翻,过去的日子已经过去,过去的朋友如今又在哪里?心头已经少了很多当年时刻的感动。因此总想进一步去粗取精,又觉得于心不忍。随着这些东西的增加,只是感觉有些杂乱、颇占一定的空间。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种想法呢?
如今技术发展了,电子贺卡做得很漂亮,有声有色。手机短信更是很便宜、很方便。可是年节过完,邮箱几至饱满,手机几至没有存储空间,需要一个个清理,又觉得是一种负担。
乃至认真的打开,又觉得里面同一个图案,同一个面孔,似曾相识。同一段文字,内容几乎一样,就像自己送出去的一盒蛋糕不知道经过多少周转,又回到自己手里一样。更是没有了那种亲手劳作的亲切感。不过,回头想来,自己不是往往也这样做吗,实在也不能怨的人家。
有一年心血来潮,把手机通讯录里全部近200个电话各发了一个贺年问候短信。当然也回报了很多相似的问候。可是,今年就是没有心情,决定不回任何一个新年短信。自己收到的自然也少了许多。
可是因为少,倒是觉得更精彩、更亲切一些。
认真想来,亲人是一种与血缘有直接联系的关系。日子久了,尚不能保证有多好的关系。当年的同学如今也是各奔东西,各有自己的天地。那些发达了的,自己不愿高攀,那些失意了的,人家恐怕也不愿高攀自己。究竟有多少存在一种真诚的联系?每天的同事天天见面、日日共事,有合作、有纷争,各为其主、各自糊口,又有几人能谈得上有真正的友谊?而生意场上的伙伴,无论是作为买方,还是作为卖方,无论是一次性生意,还是多年的合作,总感觉其中商业味道太于浓厚。
就这样,竟慢慢的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淡忘了少年的儿女情长,漠视了青年的深情厚意。
而无论自己的心情如何,有几个总是不能忘怀、不肯遗弃的,倒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越发的珍贵起来。
前几天的大早晨6点,接到一个短信。是当年的同学,因为回家拜年,住在有煤炉的屋子里竟然差一点中煤气身亡。如今重返人间,发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自己。心里除了祈祷和感谢上天,就想着找个机会庆贺一下,交流一下对死亡的感悟。
又收到几棵来自浙江的雅蒜,这是一个生意上的朋友。而且从来没有一次生意做成,至今也没有吃过一顿饭。实际只有一次见面。那时,两个人相谈甚是投机,生意忘了,倒是拉起了宗教人生。可是年年都会收到三五颗雅蒜的小包裹,说是他那里的特产。打开时,总能感到包裹里的是一份纯纯的情。
还有就是一个自己认识的最高职位的领导――一个在遥远南方的一个偏远小城的市长。那是二十多年前,自己曾在那个城市里的一个小企业服务近一年。那时,这个市长是这个企业的副厂长。作为上下级,似乎没有可以建立友谊的基础,可是两个相差近30岁的人居然成了忘年交。后来自己离开,人家成了市长。每年总能收到一个淡雅的贺卡和一封两三页亲笔书写的书信。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字里行间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己的指点。
如今市长早已年迈退休,在家里颐养天年。两个人不见面也有四五年时间了。可是,每当听到那熟悉的南方口音,就不再吝惜半个小时的电话费,就这样一直不肯放下,就像和自己的长辈拉家常一样。
……
文人说,友谊就是一串不用考虑就可以熟练拨出去的电话号码。
那随着时光流失,一直不曾忘记的、
那不仅是在年节,而是随时随地突然冒出来在脑海里的、
那既没有贺卡,也没有问候的短信,而却一直留在心里的、
那没有说出来,没有写出来,没有任何物质形式的,
应该更长久,更真切,更纯纯的吧。
朋友,您感觉到了吗?
不想邮寄贺年卡。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