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要到岳麓书院看看,很高兴。湖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三湘大地上曾经出过不少厉害人物,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尤其如此。如毛泽东、刘少奇、曾国藩等等,好象黄兴和蔡锷也是湖南人?所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莫非真有风水天定?或许,这都与文化,与岳麓书院有些关系?
毛主[xi]曾经说,刘、项从来不读书,但毛主[xi]本人却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他读书的质和量都是惊人的,试问有几个人通读过二十四史呢?而且还有极祥尽的点评。单是这一条,就令人生畏。毛主[xi]说,所谓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这样的话,也只有毛主[xi]这样的读书量和胸怀才说得出来。曾国藩也是文字中人,而且其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曾文正公集》、《曾国藩家书》,相信很多人曾读过。我也看过,不是很喜欢,觉得他有搞愚民政策之嫌,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人攻心的本事。少奇同志一篇《论共[chan*]党员的修养》是进了以前的中学课本的,境界之高,罕有匹敌,说家喻户晓也不算过分。即使是黄兴、蔡锷两将军,虽身为武人,却也并非一介武夫,我虽然未曾读过他们的著作,但其谋略之高深与书籍的作用大约也不可分吧?带着这些零乱纷纭的想法,我走进了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历史已逾千年,千年人事,真可谓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正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唱的那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漫长的时光带走了无数人和事,然而,在这林木秀美的岳麓山,与青山、夕阳一样,岳麓书院依旧伫立。我们是从爱晚亭下来的,所以就走后门,一进门,眼前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有树、有竹、还有一个小水池,很清幽的感觉。不知别人怎样,我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厚重的书卷气和墨香味,或者,是我的心理作用也未可知。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而岳麓书院这地方,千年诗书的沉淀使一草一木都深深渗透了这种暗示,如果现在突然跳出个古人来对我说,这里的古树都会吟诗作对,我也相信。我这人就这样,在历史感厚重的地方,就会幻想遇到古人,真是不由自主。我想,在这里是不需要导游的,只要稍微敏感一点,你就立即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文化使人庄严,同时又使人沉重,恍惚从历史中走来,又恍惚向历史中走去,我迈进了岳麓书院。
书院是依山势而建的,由低而高,大体上共分三个平面。我们是从后门进的,所以向前走实际也是向下走。到达第二个平面的右厢房时,一种稀有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吸引了我。乐音是从中间的房间里传来的,很特殊,我探头看了一下,我晓得,是鞭钟。这东西是古代王侯家用的,从来就不曾普及过,就算在古代也是个稀奇物儿,惶论现在。机会难得,我决定坐下来好好享受一下。但我并没有进屋,一来进去听要钱,二来我发现院子里环境极佳,乐音传出来效果也很好,于是就拣了一个石台阶坐下,开始享受。这是一个狭长的庭院,周围是条形的房屋,中间是几株古树,一株桂花还有余香。前后共演奏了几曲,曲名已经不大记得清了,好象有《高山流水》,又仿佛有《平沙落雁》,但《梁祝》一定是有的。鞭钟奏出来的乐音与箫、笛或古筝演奏的效果又不一样,具体不同在哪儿我也说不出来。打个比方,就象一样的美女,穿了不同的衣裳,风华依然绝代。
再下一层,也是最后一个平面。这里有八个赫赫有名的大字:惟楚有材,於斯为盛。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先知道这八个字然后才知道岳麓书院的。刚知道这八个字的时候,觉得这书院口气确实太大,长江黄河,浩荡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何处不是藏龙卧虎之地?怎么就惟楚有材?而且又于斯为盛了?其实我在临进书院之前也还抱着这种想法。但看过书院,感受过书院之后,观点有了改变。一是书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征服了我;二是这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崇智慧的精神征服了我;第三嘛,是大家都知道的,这地方力挽狂澜、改写历史的人物就出了几个,不服不行。有这几样东西,岳麓书院大概当得起这八个字吧。
走出这千年的古书院,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梢,斑斓密布地撒在门前的路上。突然一个想法就冒了出来:书院里的书应该多拿出来晒一晒太阳,以免生霉了。我以为,对传统,我们要扬弃,而不是迷信。
-全文完-
▷ 进入金士渊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