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义,不论去留
柳下惠为士师[1],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2]?”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微子第十八》
【简 注】
[1]柳下惠:鲁国贤大夫。姓展,名获,字子禽。居于柳下,谥号为惠。士师:官名,主管刑罚。
[2]去:离开。
【意 译】
柳下惠做狱官,多次被罢免。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鲁国吗?”他说:“用正道侍奉君王,走到哪里,不会多次被罢免呢?如果放弃正道侍奉君王,又何必一定要离开祖国呢?”
【理 释】
施行道义,不分时间与地点,即如天道运行,岁岁年年不见更易。内心一旦同化道义,心即溶入道义之中,也就溶入天道之中。内心支配言行,内心不动,言行也就不会有大的改观。
天下人事,数千年风云变幻,足令人眼花缭乱。然其规律不变,因果不变,规律由天道限定,因果则由人事承续。人事有变,非道有变。道以善恶评判一切,以德业均衡一切。一朝一代衰亡,非是国力衰亡,而是道德衰亡,所以必定改朝换代。每朝每代,都自称是铁打的江山,都想绵延万千年,而其基础,倘是重善积德,自可无限延续;倘是暴力与谎言,一旦德尽,立即解体,决不能多捱一天。于人,也是如此。人失道义,便是自取败亡,谁也救不了他;人合道义,便是天赋大命,谁也害不了他。
爱国与否,不在忠于某人某事,而在忠于一国一族之传统。爱己与否,不在保全身家性命,而在保全道义与气节。
【例 述】
郑国曾经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沮丧地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不能拿弓。我必死无疑。”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问驾车的仆人说:“追我的人是谁?”仆人说:“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高兴地说:“我活了!”仆人奇怪地问:“庚公之斯是卫国最善射箭的人,先生说‘我活了’是什么意思?”子濯孺子说:“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是向我学射箭。尹公之他是正直的人,他选择的朋友一定很正直。”
这时,庚公之斯追到了。他站在那里,问子濯孺子:“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发病了,无法拿弓。”庚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尹公之他又向先生学射,我不忍用先生的技艺反去害先生。虽然如此,但今天的事是国家的事,我不敢废弃。”他抽出箭,向车轮敲了敲,把箭头敲掉,发射四箭之后就返回去了。
古人崇义,包括尊师、重友等等。这些,也是上天给人限定的准则。技艺一代一代承传,技艺的原始来源,必有另一时空的原因;技艺使人成为老师与弟子,师生之间就有极大极深的缘分。珍惜缘分,又广结善缘,即是遵从上天的引导。古人用心践行这些道义,绝不因为外物的影响,就轻轻悄悄发生变异。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