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青瓷。
在暖暖的冬日午后,想象着能挨着靛青色的衣襟坐下,想象自己也胎纯釉净、肤如细瓷。终于,花三个中午的时间,将那本小说粗略看完。已经很久没有看长篇小说的冲动了。
在新开的餐厅吃饭,顺手牵羊将书带回。说好看完要归还,那恐怕是个聊斋了。窃书不为偷,总是那样安慰自己。
初次听见那书,闻作者写作根源还是在嘉木口中。当时他口若悬河地说浮石那个人,说他是我们常德本土的人,因为事业的起伏,小说是在监狱里完成的,也算是一部半自传体的作品。无论是自传,还是虚构,文字被冠上了“文学”二字,就披上了传奇色彩。嘉木他曾经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现在主编的《芙蓉》好象也连载了那部小说。嘉木说那小说值得一读,凭他干出版、接触文学多年的经验,自然不会轻易赞扬一部小说。既然说好,就惦记在心,算是另一番意义。
且不说小说的文学价值,仅从书的标题着实叫人亲切。前年我写过一篇散文《爱上青花瓷》,大抵,与《青瓷》有些渊源,所以,读它又有了自己的内心柔软的意义。古董青瓷必然透着古典的流韵,衬朴素的流香,冷而不傲,艳而不俗。想必,人心高贵处就是那样的,所以,喜那书的标题。书在网上被传成许多版本,我还是喜欢白底青色的封面,不着一物,只是简单地书写“青瓷”二字,干净而素静,里页的陪衬却是夸张的中国红,印烫金的图腾,醒目于半圆形的封面空缺处,那是人凿的痕迹,却轻易令人原谅和接受,我更是欢喜。
读那小说,不如说是在听关于人际关系和生活哲理方面的专业课。书是被别人读过的,有红笔划过的痕迹,都是文中精彩部分,或警言丽句,或经典片断。那些句子和细节其实都是平时耳熟目睹的,被作者信手变成自己的文字,读者多是在心中叹息不已——这出彩的地方怎和我想的一模一样呢?
而我,读那小说有着极大的功利性。不管故事怎样摆设,我在意的是片段之间的衔接,故事发展的串联,以及语言驾驭的方式。以前读小说多是注意细节的描写,语言的组织,或者故事的走向,现在因为接近文学,想吸取一些营养,获得一定的经验——这样读来,便有了一些挑剔。也或许是对自己不足的一些叹息,比如,生活阅历的深浅,文化底蕴的高低。
一些东西陈列多年,被冷漠多年以后重现江湖,重新别人记起就成了古董。主人公张仲平就是开古董拍卖公司的,年轻的时候因为爱情喜欢诗歌,爱好文学。青瓷在小说里始终若隐若现,并没有多少情节出现古董拍卖的精彩场面,正是这样的手法,让人不禁想象青瓷的神秘和美感。神在哪里?美在哪里?生活中无论出现怎样的嘴脸,在拼搏和说爱的时候,温柔一定是美的,感情一定是神圣的。读到官场上的形形色色的场景,不想细究,以很快的速度跳过。却着重注意了张仲平与几个女人之间的情感游戏。有钱的男人,无论商还是官,主张的都是在家红旗不倒,在外彩旗飘飘,再爱又怎么样?在内他们讲究的是和和美美一家人,在外的温柔乡中,周旋的那些心惊肉跳的感觉不亚于金钱和权欲带来的快感。怎不说——那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然,一部小说无论讲述的是商场还是官场,少了男女之间的情感戏就好比菜肴少了盐,回味的余地也少了许多。说到底,还是,人无论身居何处,情才是第一位的——金钱再多又如何?权势再大又如何?说到底,女人是祸水的“经典”还是出自男人之口。权财交易下的霓虹闪烁,有几人能把握自己?
说说作品中的纯真感情。男人在说爱的时候,一定是爱着对方的。女人在付出自己身体的时候毫无疑问,交出的不仅是自己的肉身,多半时候还有自己的命运,起码是一个时段时的命运。
很赞美作品的末尾部分,张仲平在猫眼里看到自己的妻子之后,与曾真拥抱,缠绵,还是旋开了房门的金属把手。段章并没有细微描述张仲平的面部表情或者心理,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极其普通,却又赋予牵强附会的幻想。谁都不知道张仲平离开曾真的小屋后会遭遇怎样的结局,或着身为教授老婆的特殊待遇,或着商场上的又一轮明挣暗斗,或许江山从此萎靡不振,或许美人依然如云,然,剑不在手,怎能主持沉浮。也叹:万事成蹉跎,命运即是一堆尘埃,或许如青瓷一样精致过,却在毫无抵抗中坠毁灭亡,那样的结局,岂不应了古人的精典奢求?
这世间,到底什么最为值得追溯?
-全文完-
▷ 进入轻轻走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