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村,感悟生活”做为我们学校冬学段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头戏于十二月份的第三周拉开了序幕。做为一名带队教师,我负责五年级至八年级的所有回族学生和十几位小学生一起到邵原山区进行为期四天的体验生活。我兴奋地早早准备好了行装,因为自己也将和孩子们一样进行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山村生活……
领导们殷切的寄语还在耳边回响,两辆红色的大巴已行驶在公路上,车内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虽然一再强调不要带零食,可有的孩子还是偷带了些,上车不久他们便开始互相分享美食,空气中竟然还飘来阵阵鸡腿味儿……“唉,真是孩子!”我哭笑不得地摇摇头在心中自言自语“呵,吃吧,要不了一会儿就吃干吃净了!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呢……”公路渐渐盘旋起来,视野也慢慢宽阔好多,远处依稀薄雾中不时变换的村落铺出片片风景,孩子们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不时地指给我看……我似乎很平静,可心灵与思想从上路便一直在感受,感受那山、路、景……我喜欢眼前掠过的姿态万千的树,干枯的枝桠举出的形态每一种都是绝无仅有,我没能深刻地记住具体的一棵,可我记住它们的共有与特有——一种美!我还来不及去思考究竟是哪种美?究竟为何被它吸引?我只想崭时享受这美好时光,虽然它淡然却深撼心灵。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的车停到了邵原大街,同学们从稍许的倦意中很快醒过神来有序地下了车,我们的初中和小学两支队伍便分别向邵原一中和邵原实验小学开去。我与李菲老师这次主要负责小学的学生。邵原镇实小位于镇中心的北边,这是一所刚建成的新校,崭新的校舍规划的合理到位,丝毫不比城里的学校差。我们一到校,早已等候的校领导便将我们带到会议室,上紧安排学生们互相结对子。学校已把名单都对应列好,我们只需对号认识便好,山里的孩子朴实安份,我们的学生也显出率直的童真,很快便开始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了。时间已到了放学的时候,我们与孩子们便都在稍许的忐忑中开始了这几天新生活。
同行的李菲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邵原人。从和她踏入邵原大街的第一刻起,便不断地有人和她招呼,有朋友、同学,更多的是她的好象存在于邵原镇各个角落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从她甜甜的幸福微笑与软哝的乡音中我感受到那份温暖连心的乡情。晚上她安排我住在离实小比较近的婆家,她们一家人都在城里生活,只有上了年纪的外婆外公生活在这里,两位老人家有七十来岁,可都健康硬朗。家里的房子都是新盖的楼房,水电都十分方便,我心里稍有遗憾,不过也有些庆幸,不过由于我要照顾所有的回族学生,可邵原镇的回族也主要分布在镇上,各家的条件也都不错,所以,我的“苦”注定是吃不着了!
除了刚睡下时有点冷,晚上睡的还算是踏实而舒服。一大早外婆便起来给我们做饭,现包的萝卜鸡蛋馅饺子,对于我这个吃习惯街上简餐的“懒人”来说有点受宠若惊,不过外婆和蔼的笑容很快让我打消顾虑地消灭掉了一小碗。而后踩着灿烂的阳光,在清冷中我们便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到了学校,除了课间与老师们随便唠唠,便是学习性地听课,我接触的几个山里的老师的教学都很不错,无论是教学教法,还是教学环节,都很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见在信息时代的现在山里城里已是区别不大了。除了在学校听课外,我和李老师更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各结对学生的家访上,一方面把不多的生活费用亲手交于家长手中,更重要地是把这次活动的目的要求与家长们沟通交流,争取取得活动的最好效果。取得学生家庭地址与父母姓名后我们便开始了这项工作。学生大部分都在镇上,我便跟在“李向导”的后面量起了镇里的条条胡同巷道,走进村子里面,才感受到与城里的不同,行走在崎岖的小路上,我似乎回到了童年时光,不时出现的座座土房、随处跑着的猫、狗、还有成群的鸡在我脑海中呼映着孩提时代的家乡印象!是这样的——土房沿下垂着的串串玉米、矮低土墙围着的毛厕……我用眼睛与心灵贪婪地感受着那份久违的熟悉!是啊,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原来一切差距就是发展的差距!只是我比现在的孩子们幸运的是,我还曾与贫穷擦肩而过!我生活过的童年有过衣服上的补丁,有过小脚的曾外婆把瓦瓮里舍不得吃的苹果拿出来的那种芳香,有过流着口水站在灶台前等待妈妈炒鸡蛋时喂自己一筷子的那种急切期待,有过……而现在的孩子,只是拥有!只是什么都有!太多的拥有其实就是一种缺失!我想我们的活动就是来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的!印象深刻的有两户人家,一家住在回族区里面,一座土房子前空旷的地上用玉米杆子围着一个大大的羊圈,房子旁边的小房子也是用来养羊的,老少一家四口人就住在老房子里,我与老奶奶简单地拉几句家常,从孩子朴实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依然优秀而快乐。还有一家是租住在政府后面的唯一的一座土窑里的人家,窑看起来破旧不堪,上面还长着一棵危险的树,男主人戴了副厚厚的眼镜,与他的交谈中得知他曾是民办教师,我很替分到这家孩子感到高兴,因为我知道这位曾经的教师一定知道孩子所需要的。山里的人都很朴实,每到一家我拿出补助的生活费时总是被两双手长时间地推来推去,无论多困难,我想四十块钱都不算什么,可我知道我替同学们递过去的是城里孩子饱含的心意!孩子们大部分都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个个看起来都象个没事儿人,我知道孩子们就象棵小树,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也有能力弱些的——六年级的张鹏君第二天一大早就哭着要回去,还给他爸打了电话。他运气比较好,自己家庭条件好,可结的伴家离学校却有四五里,跑的路途有点远,估计也不大习惯晚上吃面条,当我拉着他的手温和地问长问短好长时间时,他依旧红着眼圈,瘪了瘪嘴,“我还是想回去!”……又过了一天,笑容就回到了他的脸上,对我的问话也不多回答,可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快乐,我知道,他成长的最多!
除了把工作干好,我还要好好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假公肥私”一下!镇虽不大,但也蛮热闹,卖什么也都有,山兔子、土馍……还有我特喜欢手工鞋垫,很“土”的花色,山味十足,不难做的手工对于爱做手工活的我不是问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几双,希望在这几天静寂的晚上先为老公纳一双,带一份独特的礼物送给他。李菲的娘家就住在邵原南街上,她的妈妈漂亮勤劳又能干,看我们个个喜欢吃手工馒头,便决定走时给我们“搂花馍”带回城里吃。我一再地问是烙馍吗?李菲却说不是“烙”是“搂”,我不懂,我要长见识啦。周六早上到了李菲家,阿姨已经和另外一个邻居忙活了好大一会儿了,那个阿姨估计也要串亲戚,已经做了好多个,大圆的馍色泽灿黄诱人,用刀划拉开的花边里露出红辣椒与绿葱花的油馅,令人忍不住就咽口水。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种馍的做法,把擀好的饼放在一个地火烤的特制锅里,然后盖上有柴火燃烧的铁盖,很快就焖熟了,不用油,也不用翻,上下都是火,不过这看锅也是个技术活,李叔的技术很不错哟,用一根大木棒挑着带火的锅盖忙得不亦乐乎,一张张大圆馍就这样新鲜出炉喽!
过的快得是时间,我与孩子们都对这里恋恋不舍,也许正因为时间的短暂才让邵原的一切是那么的沁入心脾,让人回味无穷!分别的天风有些大,也有些冷,外婆的几丝白发在风中飘舞,有的孩子带着家长们热情装上的红薯、手工馍、玉米花等山货,也许几天的快乐相处不会让分别有那么的痛惜,可我知道这一切将永会刻进我们的记忆,在人生旅途留下一抹土黄的亮色……车开了,孩子们很快睡着了,我仍是淡淡地注视着车窗外,那些姿态万千的树仍然在那里,我想很多年后它们仍会在那里,不为谁守,也不为谁留,只是它们的根就在扎在这里,我的心头一亮,被浓浓乡情团围的心头瞬时豁然开朗,原来我是喜欢那种坚强守望,那种孤独傲然,那种朴实无华,那种自我欣赏……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12-28 15:25:1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粉蓝小妖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