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佛祖的境界,向来是心存敬畏,觉得他是超凡离世,自己渺小达不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禅意,禅境······于佛祖我心存愧疚,我不能跳出三界外,敲打木鱼全身心皈依佛门净土,耐不住今夕何夕寥落春光伴青灯古佛寂。
我是个凡心未了的女子,无力禅定,纵使流年欺人,也不能把这红尘万丈看破,蓄积在心头的那一滴泪,浸淫着三千烦恼,从春到秋,一丝一缕,无力禅定。得道之佛如是说:禅是月下镜,清澄明澈,荡涤心中俗念,指引心路。滚滚红尘中,一切钝结心茧都可以开启禅思,从庭前树木到吃饭睡觉,无一不能入禅。于是今夜禅心开启,极想培养一颗禅心去参禅悟道,把曾经尘埃遍布、月满西楼的悲凉,把曾经在水一方的凝望、秉烛夜读的迷茫,抽身万丈红尘痛断,绝尘去,成就一片华枝春满。廖若大漠孤烟,冷看一川烟草,天心地圆。
可禅,我不懂,禅境也不知要怎样进去,于是,求佛,聆听佛前那富于禅意的解说,某日与好友去一寺庙,被主持师傅挡住说:“佛祖不愿见众生带着包袱进得门来,施主请把包袱放在门槛外,”复返,放背包杂物于车中,心静体轻,于寺庙轻轻松松度过一上午,无外界之打扰,无手脚之劳顿,一种很突然的感觉,好像一种转换、一种无灯自明、无声自响的理解,原来这佛的禅意是那样的贴近众生疾苦、富有人情味。可佛祖那种不可言传的妙境不是语言能解释得清楚的,佛祖的最高境界已达到了“无物无我”之境,什么也不必说,拈花一笑间,就是那个什么名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依我解释就是什么都不能有,如果你达到什么都没有的境界就是成佛之前的先兆,然而,众生总是愚钝,参不透无无物无我,也就只好拜倒在佛脚下去观佛、悟佛,凭着一颗语言解释不清的心去慢慢悟道了。
今夜,一轮弯月很静很美,再次打开朋友的空间,一首《妙法莲花观世音菩萨》迈着轻盈的莲花步从远处飘来,仿佛是从心底深处静静流淌出来的曲子,一下把我带到了仿佛是“禅”的境界:空灵、缥缈、恬静、悠远、忘我而空寂。在一片世俗、喧嚣之中触摸到了心灵的宁静。由此领悟到,“禅”也许就是一片山林、一溪流水、一朵白云、一种感悟、一时心境吧?浮躁的心在乐曲中一点点地沉淀着是禅;沧桑之后依然保持一片对生活的热忱、执着、信念是禅;在繁华红尘里仍然有一颗淡定的、超然的、纯净、善良的心是禅;参禅无关山水想透了这一层,就可以安心地在江湖红尘打打闹闹,在柔柔夜风培养着一颗禅心去参禅悟道了。
无眠静夜,坐在屏前用木梳梳理我那绵绵长发、缱绻心事,任浮沉悲绪、忧伤感怀在宛妙的禅音拨动心弦,梵音娓娓而来,思绪随着这清丽的乐音,飘然云水外,天籁的绝妙之音漫卷云舒,天地之间溶于这一份亦真亦幻、音韵缥缈的禅意之中,令我的心绪犹如一片云烟,或有或无,或迷或痴,心静然,意安然!却原来,一曲美妙的音乐会感悟心念,好想永远伴着这一脉清韵淡然世外。喜欢这样的曲子,有着沁人胸臆的禅意,喜欢这样的曲子,宛如我所追慕的那份难以企及的心境――梵音清唱一刹那,潜心大藏,超凡出尘,遁入无人之境,觉来浮世的铅华皆空,生如浮云,迹若流水。弹指间,千帆过尽,百年终归一梦!人世的沧桑,都已宛宛氤氲,飘逸悠然,任时光在凝眸舒眉间划过,任思绪随百转的梵音回荡,一瞬回眸,咫尺红尘,天涯远走······
也许明日醒来,那红尘纷扰又投影在水的波心,曲未终,人已累,“欲把心事付摇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几行小字写东风,风住时,莫笑今夜我最痴。
-全文完-
▷ 进入秋雨滴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