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不久前我们听到的都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可事实的发展好像颠覆了我们曾经一直深信的理念。现在好像演绎成了:要问现在什么最多,最便宜?人才!?
今天早上听了一则新闻,主要意思就是说上海招聘清洁工,最终录取的大部分都是中专生,还有一些大专生和本科生。播这则消息的主持人对此一副很自豪的语气,让我心里充满了悲哀。
中国的人才真的多到清洁工都需要大学生的地步了吗?清洁工都是大学生就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达到了国际水准的吗?
决不!就今天中国的教育水平,用大学生去做清洁工我觉得是暴殄天物,是对中国人才的亵渎。
我们先来剖析出现大学生争着去做清洁工这件事情出现的原因。
第一,这说明现在中国的人才真的贬值得很厉害。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扩招和各种民办高校大量招生的后遗症。高校扩招和合并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了广大老百姓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弊大于利。领导者最终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高校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整合和共享;教育的质量也没有得到提高。相反,高校成了形式上是统一,实际内部确是“政权割据、资源泾渭分明”。而教育水平更不敢恭维了。扩招使晋升上来的一部分高中生根本没有达到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水平,所以他们来到大学不仅自己没有学习好,还把一些不良习气带来影响了整个大学的氛围。另外,教学资源的增长根本赶不突增的大学生的增长。那怎么办?再买。钱呢?向银行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都负债累累的原因之一。另外,每个大学的老师都敢扪心问问自己:我的水平能胜任我的工作吗?我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老师吗?我不是在照本宣科,而是在培养高等人才?
民办大学虽然为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弊端也不少。首先也是进入的门槛低。让一批纨绔子弟进入其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曾经去几个民办高校转了转,发现那根本不能叫学校。特别是有一个学校的女生不少打扮的像“小姐”,而且一批批包车去城里购物。有些男生象“混混”,抽着烟到处晃。
第二,中国的人才分布已经严重失衡。为什么人宁可留在上海当一个清洁工?难道不是因为上海本身的诱惑吗?难道不是因为现在工作难找,特别是稳定的工作难寻吗?哪怕是稳定的清洁工也是值得我们拼命进入的吗?是。所以大家留下了,难道他们真的认为清洁工就合适他们吗?不。他们只是觉得上海适合他们,一份稳定的工作适合他们。有多少边远的地区缺乏各类人才,有多少西北、西南的中小城市渴望人才?可是这些地区只能看见那些人才在大城市里徘徊奔走而望着感叹:要是我们地理环境再优越点,工资能出得更高点,可是我们就这样的水平了。其实我们的职位更适合你们的发展。但是我们的人才却根本不愿意去。他们中很多人只愿意呆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不管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合适。
在今天这个良莠难分的人才大军中,是谁在指挥着我们的行动?让我们成为茫然的一代,是谁在践踏着我们的尊严?
-全文完-
▷ 进入草田八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