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西行笔记之六秋风赛里木尧山风

发表于-2007年12月24日 下午6:19评论-1条

新疆美,伊犁更美,所以有“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之说。

仲秋时节,我们来到伊犁,清早从乌市出发,阳光灿烂时我们赛里木湖畔,这已不是新疆最美的季节,除了中午的太阳格外灼人,万物已微露霜景,但蔚蓝如镜的赛里木湖的四周,羊群象点缀在金色草原上的朵朵棉絮,映衬着哈萨克牧人满足的笑脸,分明在告诉人们: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湖色很美,远看水天一色,蓝的象一款巨大的宝石,紧紧的镶嵌在空旷的戈壁,启发着游人对这块神奇土地的无限遐思 。近看晶莹剔透,清澈见底,鳞鳞波光上偶尔有硕大的冷水鱼跃出水面,仿佛向远方来的客人致欢迎礼。环绕四周的青黛色山峦,深沉的俯视着这人间美景,似乎在诉说着那段鲜为人知的凄美故事。 

传说古时候哈萨克贵族姑娘热依古丽与穷牧民哈山相爱,遭到家人极力反对,父亲坚决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她不喜欢的男人,可她和哈山爱的很深,坚决不从,无奈之下两人相携私奔,家人发现后骑马追来,哈山与热依古丽合骑一匹马,眼看就要被追上了,走投无路之际,两人跪地抱头大哭,倏忽间一股清澈的溪流平地铺开,转眼间成了一汪大湖,将追兵远远隔开,这就是赛里木湖美丽的传说。 再美丽的传说毕竟是传说,而散落在湖泊周围的古乌孙国墓,却是这美丽的湖曾经悲怆的烙 

印。

古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人的主要祖源之一,两千多年前由河西走廊西迁伊犁河谷一带,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个勤劳的游牧民族迅速强大起来,在此建立了强大的王国---古乌孙国。当时正值汉匈两强相争的时期,双方对乌孙国的争夺曾十分激烈。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听从张骞劝说,先后将两位王室公主下嫁乌孙,终于成功使乌孙国归附汉朝,汉帝国的西域边疆从此得以巩固,但付出的却是女人的屈辱。那两个叫细君和解忧的公主,先后嫁给年老的乌孙国王,并且依从当地风俗,父死嫁子,兄死嫁弟,其中解忧公之在乌孙生活五十年,先后嫁了三个国王,并为他们生儿育女,其屈辱和苦闷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如此,当公元前74年汉室积弱,匈奴又一度复反,攻掠大片乌孙疆土,强逼乌孙叛汉的危急时刻,她秉承王室的刚烈血性,勇敢的站出来和议和派斗争,维护了民族利益,堪称可歌可泣。然而毕竟是弱女子,远离故乡,语言不通,习俗迥异,凄凉的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那个颇具文采的细君公主还留下了一些诗文 :“穹庐[帐蓬]为宝兮毡为墙,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此为当时真实情形的写照。

两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竟是如此短暂,赛里木湖美丽依旧,动人的传说也越传越美,而除了散落在赛里木湖畔和伊犁河谷的几堆荒冢之外,古乌孙国早已灰飞烟灭。所幸的是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两位为民族和解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公主,在伊犁州修了汉家公主纪念馆,缅怀她们的历史功绩,告诫人们不要重复这个发生在美丽湖畔却并不美丽的故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尧山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所幸的是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两位为民族和解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公主,在伊犁州修了汉家公主纪念馆,缅怀她们的历史功绩,告诫人们不要重复这个发生在美丽湖畔却并不美丽的故事。美景之中有传说。典故之中有情感。写出了历史写出了我们的缅怀情感。

文章评论共[1]个
尧山风-评论

  第一行掉字啦,我们到达赛里木湖畔……
at:2007年12月24日 晚上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