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论(四)墨迟

发表于-2007年12月24日 中午1:21评论-1条

——诗与悲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

艺术和审美活动对心灵尤其是感性的欺骗,就是人为欺骗自己的感性而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才称为“艺术”而非自然产物。——康德

康德将快感和不快感分为:感性的和理性的俩类。他认为感性的快感和不快感因为起因不同而可分为俩种,一是由感官引起的,是满足感,另一种是由想象引起的,是鉴赏和趣味。理性的快感可以分为俩种,一是通过描述性的概念引起的,另一种是通过理念引起的。康德非常重视不快感,把它放在与快感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说“烦恼总是第一位的”。于是相继提出了“痛苦的愉快”“甜蜜的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流行歌曲大多是以悲哀为基调的,而且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经久不衰。我个人认为人从生到死就是一个悲哀的过程,感官引起的愉快只过是悲哀过程的小插曲。歌曲有调有歌词,调可能满足了生理功能的自然节拍,歌词可能引起了共鸣,喜欢总有喜欢的理由。我喜欢从悲伤的角度看待事情,所以我的诗大多都是以悲哀为基调的。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喝醉酒去了舞厅(这个地方是我最讨厌的地方,以前没有去过,以后也再没有去)。当时,舞台上一个民间艺人,我强调是男的,表演杂技。为了博得和我一样的醉鬼,或喜欢刺激的年轻人的掌声,将十多个钉子钻进自己的身体,用喉结把钢钉顶歪,好多的绝活。当然,底下的掌声不断,甚至有砸酒瓶,摔椅子的,可我心里总感觉隐隐做痛。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的青年喜欢看别人身体自残,更让我心痛的是我们的民族艺术为什么会流露到此等卑贱的地步?我在猜想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拿到了诺贝尔奖为什么挂上美国人的头衔?还有各个方面的好多,可我们中国人却低头哀叹国中如人!

是国中无人吗?我敢肯定不是,那人才可能在杀猪或者是卖菜,可能低三下四,可能要出卖灵魂。中国人的性格注定悲哀多余一切国家,从清明纪念介之推开始,到端午节纪念屈原,再到七月七牛郎织女银河相隔,照这样说中国人喜欢“痛苦的愉快”“甜蜜的痛苦”。(当然着只是我的片面之词)

我喜欢写悲诗不是为了迎合以上之嗜好。一是因为我个人在这方面比较敏感;二是我发现悲剧可以达到净化灵魂的效果。我读《史记》第一遍的时候,最后记得屈原贾生最全面,其他的都不怎么清楚。而且我确定在读“屈原贾生列传”流泪了,反复读了三遍,以至于在看完《乌鸦》之后,写下了《在沉汨罗江》。(诗论二有具体的解释)现在,我把写悲诗当作一种嗜好,百分之百热忱投入的嗜好,灵感都是来源于现实感情带来的痛苦。我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她能回心转意,并且支持我。(我写了一偏长篇叙事诗,大概有一万行,就是我为她一个人写的,现在已写到俩千行。)后来我想到用悲诗净化所有人的灵魂,我最怕的是读者看不懂我的诗,所以我的组诗的多以感情为线索,有亲和力,又容易产生共鸣;但是,有个别句子足以表现出张力,如《堕落天使》开头的第一句,“我能给你什么”以后的每一节的开头都是这一句。就连编辑也说,把感情写的尽致淋漓,如果有整体思想观念的编辑看了,肯定不至于只看出感情的东西。

我之所以写诗论是因为我不想再看到编辑的评语,如果可以,我希望烟雨红尘的编辑再不要给我作评语了。每次我看了都很失望,可以的话只需发上去就好了。我不在乎诗的前面加一个“荐”字还是白皮,只要发上去就好。因为我也有自我的价值观念,还有被人肯定之欲望,但我不需要胡乱编造的评语。这就是我为自己的诗做解释之原因。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墨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照妖镜1点评:

作者是一位用心灵创作诗歌的诗人。通过诗歌传达感情的交流,达到灵魂的共鸣。

文章评论共[1]个
照妖镜1-评论

我不懂诗歌。如评语让您感到失望,深表歉意。先生海量,包涵了吧。问好。at:2007年12月24日 中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