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个温暖而亲切的字眼,它带给人的是一种温情和关怀。爱是晨光、朝露、白雪、晚霞;爱是深秋季节里盛开的绚烂菊花,虽然没有浓郁的香气扑鼻,却在淡淡的幽香中传递着一种情感和气节,那是寒冷中的一丝暖阳,温暖着人们,温暖着万事万物;爱是隆冬里的一树腊梅,小小的花苞慢慢在寒冷的季候里开放,开出的不仅是花朵的笑容,不仅是花朵的香味,开出的同时也是阳光的笑颜,也是人间的真情,也是人们心中的快乐和欢笑;爱是晨雾密布中的一点灯光,照亮前行的道路,照亮人们的心堂;爱是家的感觉,因为有爱家才会温暖;爱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丝期待,是人心里的一点善良;爱是生活里的元素,如同饭菜里的调味品盐和味精一样,没有爱的生活就如同吃着没有味道的东西,难以咀嚼下咽。爱是清泉、鲜花、希望和幸福。
谭晶演唱了不少以爱为主题的歌曲,其中印象最深的两首就是《爱在他乡》和《爱在心间》,本文的题目也是取自她演唱的歌曲《爱在心间》的歌名。摘录一些《爱在心间》的歌词:轻轻抱着你的双肩/让忧伤从此留在昨天/相信温暖已把世界改变/我的心为你跳动永远/默默望着你的双眼/让泪水不再模糊视线/相信美好已把星空旋转/我的情为你守候永远/爱在心间/我的爱在心间/目光已透过想说的语言/爱在心间/我的爱在心间/时光里青果已经甘甜/岁月中感动已经盛满/让我们彼此举起杯祝愿。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传递着爱的宣言,传递着爱的火炬,传递着爱的真情。谭晶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不仅用自己的歌声歌唱着和谐,歌唱着真情和真爱,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爱的真义,奉献着爱的精神,传递着爱的旗帜。因为有爱,社会才会变得和谐;因为有爱,家才变得更加温暖;因为有爱,人们的生活才更加有保障;因为有爱,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才能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仁爱之邦,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繁荣,改革的兴起,很多的东西似乎都在改变。不论是从个人到社会,不论从国家到个人,也不论从人们的思想到人们的行为,一切的东西似乎都有所改变。因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很多的人学会了用经济学的所谓理性观点去思考问题,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家庭生活琐事,都喜欢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计算它们的得失,计算它们的边际成本,可是有的事情是不需要也不可能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计算的。就像爱是无法用经济学的知识来计算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人们常说黄金有价,时间无价。这话很对,但是也不一定全对,善于应用时间的人他们的时间或许无价,因为我们无法估计他们在下一个时刻将会创造怎样的辉煌,可是对于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他们一直都在消磨时间,蹉跎岁月,他们的时间只不过是计算自己年纪的砝码而已。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黄金有价,爱无价。我想是没有人能够用黄金的数量来计算爱的价值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用一种经济上的得失来衡量取舍,就像我们不能用边际成本来衡量爱的付出与回报。真正的爱在我们付出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回报的。但是很多的时候只要我们真心地付出了爱,就会收获到别人的爱,或许收获到更多的爱,这种回报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快乐的笑逐颜开。
今天的社会经济越来越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人们心中爱的观念和意识似乎也越来越淡化。这算是进步还是倒退?这是悲哀的事还是高兴的事?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种悲哀,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为什么我们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同时,就不能让我们心中的爱也进步也繁荣呢?那样才能算是与时俱进吧?社会在变,人心也在改变,人们心中的爱在逐渐消失,人心中的善良在一丝丝地被麻木和无奈取代。有人把这些的改变归结为体制问题,确实我们的体制存在很多的问题,不管是国家体制,还是企业,单位,公司的体制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可是这也有我们个人的因素。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我们的社会,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体制的问题。不能说因为我们社会的黑暗,我们的时代灰暗,我们就要做一个与社会一样的拥有黑暗心理和灰暗思想的人。即使在不好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也应该保持自身的善良和仁爱,保持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人问过濮存昕,说你做了那么多的公益事情,拍了很多的公益公告,觉得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现状吗?他说不可能根本改变,但是只要社会的光亮多一点,那么黑暗自然会少一些。(可能不是原话,意思是这样的。)
就在两天前,我也从一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可是我的内心并没有丝毫的热情,我觉得如果要做好一个人,是不是党员不重要;相反的很多的党内人员,他们在一天天地走向堕落和腐败。身为一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做好一个人,然后才是其他的要求和进步;如果做不好人,不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行为,那么就算是做了再大的官,也只是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挖掘坟墓。
以前对日本人的了解不同,从一些地方了解了一些日本人的文化,没有太觉得他们的可恨,总觉得他们中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良心有爱心的人,只有少部分的右翼分子,他们从事着军国主义的事情,从事着反人类反和平的行为。就在前几天看了《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这让我对他们的认识彻底改变。看完了片子,我内心感到了极度的恐慌,不仅让人感到恐惧,也让人心情沉重,内心慌乱。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志,他们在二战中那样残酷地杀人,那样残忍地折磨我们的同胞。如果不是看了那个片子,我想我一生都想象不出来那里面所诉说的那些残忍的杀人方式和折磨人的方式。我开始认同一种说法,日本民族是一个变态的民族,是一种残忍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爱心的民族,他们的身体里大多数流淌的不是人类思想和灵魂的血液,而是军国主义的嚣张和魔鬼的魂灵。据片中说,日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军国主义的教育,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把日本天皇视为天神,都必须服从于天神,服从于他的领导和指令,个人的生命是不重要的,只有天皇才是一切的中心,为了天皇的事业,任何人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最高荣誉。
很早就喜欢一个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写的东西让人感觉唯美,故事和思想里是那种有些感伤的唯美。他写的很多小说都是截取的一个人的一段生活故事,故事的结尾都不是终结,还可以发展下去,还有很多的故事可能在主人翁的身上发生,这样的结局留给人的是伤感的悬念,期望看到完美的结束,可是却总是没有完整的结束。我从他的文章中看不到日本人的丑陋,看不到军国主义的阴影,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真爱,更多的是流恋和不舍,当然也有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也有人的思想的迷惘和愁绪,但是他笔下的人物都很真实,也有着真实的灵魂和意志;相反从《南京梦魇》里看不到川端笔下人物的善良和真爱。也许川端是一个没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是一个善良的拥有爱心的人,他热爱和平,热爱生活,也许他是一位中国的友好人士。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川端对鲁迅很佩服,看过很多鲁迅的文章,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听母亲给他讲述过鲁迅的事迹及其他的文章。从这些看,也许他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可惜的是他在古稀之龄自杀了,没有遗言,也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原因。也许是日本社会的环境让他感到太压抑了,也许是日本民族的一些思想和精神让他感到太压抑了。不管如何,他解脱了。
其实我们的身边一直不缺少善良和爱心,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在感动着我们,他们让我们的内心涌动着感动的泪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心一步步地走向善良和真爱,让我们也默默地用真情和真爱帮助关怀和关心着身边的人和事。虽然这是个和平的年代,但是这个年代并不是缺少英雄的年代。英雄的定义也不仅仅指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拼死搏杀的勇士们,和平年代的英雄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内涵和意义。在普通的岗位上认真工作,默默奉献的人是英雄;在洪水中搏斗,保护人民和国家财产,挽救人民生命的人是英雄;在科研工作岗位上勤恳钻研,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辛勤努力的人们是英雄;在生活里认真生活,默默帮助和关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不求回报的人们是英雄;在教育岗位上扎实工作,一心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事业的辛勤园丁们是英雄……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心中充满深深的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爱和情,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让他们度过了困难的时期,度过了人生的低迷岁月。他们的行为和真情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灵,温暖着人们的情感。他们帮助和关怀的人们中也会涌现更多的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爱心和真情的人。
孟祥斌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的定义,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另一个生命。黄金有价,生命无价;生命无价,英雄的精神更是无价。他的行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他的死是英雄的死。他来的孤独,去的豪迈。许许多多的人们为他的遗体送行,为他的生命送行。他走了,可是他的精神留下了;他的人生结束了,他的行为却变成了永恒;他的生命终结了,但是另一个年轻的生命将继续延续着他的生命;他的足迹停步在了婺江边上,但有许许多多的人却要从这里启程,他们的足迹会延续着他的征程继续前行
谭晶演唱的歌颂孟祥斌的歌曲,名字就叫《你就是英雄》。歌词是这样唱的:纵身一跃,跃上人生的高峰,无畏的背景,留下岁月的感动,就是亲人的注目里,你印证了军人的忠诚。大爱无声,大义无涯,男儿的本色剑胆雄风,大爱无声,大义无涯,胸中的责任肩头使命,可歌可泣的奉献未必只在战场,时代的丰碑上你就是英雄。奋力托举,举起最纯的真情,壮烈的瞬间,天地为之也动容,就在人们的泪光里,你让生命融入了永恒。大爱无声,大义无涯,男儿的本色剑胆雄风,大爱无声,大义无涯,胸中的责任肩头使命,可歌可泣的奉献未必只在战场,时代的丰碑上你就是英雄,你就是英雄。
许许多多的人们缅怀英雄的离去,缅怀英雄的笑颜,缅怀英雄的精神。他走了,千余人自发来到婺江边,在孟祥斌牺牲的地方手持蜡烛为他守灵;他走了,金华通济桥堵车了,大批金华市民赶到通济桥祭奠,一直持续到深夜,桥面上摆满了花圈,许多花圈的署名是“金华一市民”;他走了,人们流泪了,他抹了下眼睛,“这么好的人,我想来送送他”;他走了,三个从义乌赶来的年轻人,每人带来一束花,轻轻放在了栏杆边;他走了,11点半,孟祥斌的战友将一块横幅挂在了桥头,“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同志”,随后四百多名官兵排着队过来了,对着江面三鞠躬;他走了,晚上,一些市民来到江边,将一只只点燃的蜡烛,放在水里,江面上泛起了点点火光;他走了,他的妻子叶庆华说“我是军人的妻子,我会为他坚强的”;他走了,被孟祥斌救起的温州女孩来到了叶庆华的床前,跪在地上向她道歉,“嫂子,我对不起你们全家”,叶庆华抱住了她,“你记住,你在放弃自己生命的同时,很有可能,让别人失去了活下去的机会,所以你要好好活”。
我们流泪,为失去英雄,为失去这样的好人而流泪;我们骄傲,为这样的好男儿,为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缅怀,为英雄的身影,为英雄的精神而祈祷。
生活中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真爱,怀有真情。他们用自己的爱帮助和关怀着身边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真情从事着利于社会利于人民的事情和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改变着这个社会的灰暗现状,感动着身边的人们。他们心中盛满了爱意,浓浓的情意流露在他们的话语和行动里,他们的笑容也洋溢着让人感动的亲切。他们付出着真爱和真情,收获的是内心的喜悦和人们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戴。
林强,怀着爱心奔波在路上。林强,部队转业干部,现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个怀着爱心终日奔忙在路上的共[chan*]党员。两年来,他先后10次徒步翻越海拔几千米高山,冒着摔下悬崖和被传染的危险,深入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为“麻风村”百姓改善生活。7万多元稿酬全部掏出,林强帮助阿布洛哈村建立了第一所学校——林川希望小学,帮村里拓宽了出村的险峻山路,告别没有电的历史,引进了良种牲畜与高产作物。“麻风村”的孩子是林强最牵挂的,而孩子们也最牵挂他们的林叔叔、林校长、林爸爸。孩子们会写字后,最先写的标语是:“我们能上学了,感谢党培养的好人林伯伯。”
雍宗满,要当就当出个名堂来。雍宗满,四川省南部县寒坡乡四房嘴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12月被群众推选为四房嘴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被破格提升为寒坡乡副乡长;2004年3月被省委授予“优秀共[chan*]党员”称号;2006年7月荣获“全国优秀共[chan*]党员”称号;2007年10月,参加党的十七大。2007年11月28日,因病去世。1997年底,经过“公推直选”,雍宗满当上寒坡乡四房嘴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四房嘴,以“花子村”、“赌博村”、“告状村”闻名。治穷治乱,首先要凝聚人心。村民爱看戏,雍宗满就动员20多名有一定文化的村民组建文艺演出队,自编自演了《夫妻信教》、《我赌我》等50多场社戏。“十星级农户”评选、建立村规民约……一年后,文明新风被村民广泛接受。人心凝聚之后,雍宗满带领村民发展药菊和花生,修建小集镇,他先拿自己的钱出去跑适合村里发展的致富项目,每一项都是雍宗满在自家试验成功了再向大家推广。为了减少村民的风险,买种子、果苗的钱全都是他垫付,自家的五间铺面也无偿拿出来让村民做生意。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630多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4000多元。
王静安,仁心仁术“王小儿”。王静安,国医大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因其医德和医术精湛被人们尊称为“王小儿”。2007年9月6日逝世,终年85岁。没有进过一天校门,王静安最终成为国医大师,靠的是他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热爱。9岁那年,经人介绍他开始跟师学医,成为老师最得力的学生,后博采众家精华,使他不但在儿科方面卓有成就,而且精通内、外、妇科和推拿等。2005年被中华中医学会评为国医大师。全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却无一点架子,对患者来者不拒。80多岁时,门诊一天也要看60多人。回到家中,对上门或者打电话求医的患者也都耐心诊治、解答。他的患者遍布全国,有的早上坐飞机赶来,看完病后又飞回去;有的来不了,他就用传真将处方传过去。对前来看病的人,能用推拿解决的绝不开处方,必须开处方的绝不开大处方。有人统计,他一生为近百万人次患者看过病。为了让自己的经验和医术能留给后人,王静安看病之余,还写下了《静安慈幼心书》、《王静安临证精要》等著作。生前,他告诉记者,四川有很多好的药材,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很多好的治病方法,有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传承力度也不够。王静安一生带过20多个徒弟,不少已成为全国知名专家。王老虽然去世了,但“王静安工作室”还将继续保留下去。
曹于亚,以孝救父以爱动人。曹于亚,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父亲生命垂危,她毅然捐肾救父,手术后“背”着父亲去上学,终圆大学梦。
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抢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赶往医院看望父亲。当母亲告诉她没有肾源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起初,曹于亚的这一决定遭到医生和父亲的坚决反对,但她却说“爸爸,我的生命都是你给的,我还有什么不能为你做?”最终,家人和医生被曹于亚的孝心与坚毅所打动。手术当天,勇敢的曹于亚独自面带微笑走进手术室。当天的手术,是重庆市首例由儿女捐肾给父母的亲体间活体肾移植手术,捐肾者年龄之小在国内也属罕见。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母亲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曹于亚则每天“背”父上学,放学后,她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在随后的高考中,她考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李大为,洪水中舍身救人,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李大为,广东韶关军分区警卫排战士,19岁。2006年7月14日凌晨,他冒雨出征,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和战友一起转移580多名遇险群众。15日清晨,他以肩为桥,让85名遇险群众踩着自己的肩膀脱离险境,李大为和战友们又连续战斗了十多个小时,搜索残存于水中的每一栋房屋。16日这天,已经奋战3天的李大为和战友们一上岸就躺在地上睡着了。这时,指挥所又接到紧急救援任务:上新霸村中寮村还有14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房屋被浸泡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16日晚上,他舍身救人,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落水群众推上圆木。7月17日,中共韶关军分区党委追认李大为为中国共[chan*]党正式党员;7月18日,广东省军区批准李大为为革命烈士。李大为党龄只有21天,但他用生命实践了入党誓言。李大为兵龄不满两年,但他用鲜血书写了战士的忠诚。
李樱樱,美女导游大山深处孤身支教。李樱樱,一位24岁的漂亮女孩。这位在广东工作的女导游自愿报名支教,成为了中国首例个人募师支教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支教老师。24岁的李樱樱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广东省深圳市工作,成为一名职业导游。在黑龙江省穆棱市长大,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农村。这位年轻的女孩孤身一人在湖南大山里的一所学校支教。一到学校,李樱樱就成为改变历史的人,她不仅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支教的老师、有史以来首位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而且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名女教师。
王丽,学生20年,一个都没少。王丽,自告奋勇到农村做代课教师。她跑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寻回辍学学生。为了不让成绩稍差的孩子流失到社会,为了让他们重返课堂,她暗下决心,带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家访和找学生便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一项功课。20年来,王丽为了让辍学的孩子返回校园,走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屯,挨过游戏厅老板的辱骂,受过台球室业主的白眼,遭过村中野狗的追咬,忍过学生家长的误解,吃过无数次闭门羹。这一切对她来说就一个字:值!因为她带过的700多名学生,一个都没少。为了学生,她不顾自己的身体,不幸患了癌症。不过如今,王丽已战胜了癌魔,又精神抖擞地和她心爱的同学们相伴在一起,她说:“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只有让他们掌握了知识,他们的人生才更有希望和意义!”
申竟,45个孤儿的“妈妈”。申竟,曾是山西长治的一名下岗女工,2001年,她在自己艰辛创业后开始关注贫困失学儿童,她选择了一种最累最艰辛的救助方法--她将45个当地和贵州的贫困失学儿童陆续接到了自己的身边。2003年到2004年期间,申竟创办了“申竟希望班”,像妈妈一样负责起了45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三年来她先后投入了自己70多万元的积蓄。2005年她在自己的企业经营出现重大困难,几乎颗粒无收,众人反对,完全可以放弃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坚持。重压之下她卖掉了自己的汽车,她流泪表示:“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们继续读书,我想改变她们的命运!”。2004年,申竟荣获了“全国十大基层公益事业‘爱心大使’”的光荣称号。2006年2月,申竟获得了“2005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公益奖”。孩子们大了,再挤在两间小屋里不合适了,申竟的最大理想就是能给孩子们盖栋公寓,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申竟四处讨债和筹款。2006年10月9日,申竟在给孩子们筹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45岁。
韦正雄,洪水中抢救32名学生,痛失7名亲人。韦正雄,46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乡教育辅导站的统计员,负责统计全乡文化状况和扫盲状况。看到当地平卜学校宿舍少,学生住宿困难,韦正雄便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晚12时左右,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突然袭来。韦正雄奋力抢救了寄宿在韦正雄家一楼的32名学生。却没有顾及到自己的亲人,次日清晨,洪水退去,韦正雄两个弟弟家7口人已经在洪水中全部不幸遇难。
马志英,85个女孩的回族妈妈。马志英,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海城镇南居委会居民。1997年起,为了让更多游离在辍学边缘的女童能够继续学习,马志英创办了“女童书屋”。她每年接几名家境贫寒的女学生回家,将家里最好的3间平房腾出来给她们作为书房和宿舍,不仅免收水电、煤、房租等费用,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交学杂费,送医送药,鼓励她们好好学习。8年来,马志英给85个女娃当过“妈妈”,有二十几个“女儿”考上了大学。目前,“女童书屋”已经发展成了“女童之家”,马志英也收养了更多的“女儿”。2005年,她荣获“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国际委员会提名奖。马志英两次下岗,体弱多病,一家4口全靠丈夫每月1000余元的工资过活。她曾因患有肠息肉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是为了省钱,每次手术后都只住三天院。马志英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件是超过20元的,唯一一套没有打过补丁的衣服也已经穿了9年。马志英的丈夫是宁夏海原县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经常给女童们辅导功课,为这个大家庭运转操了不少心。
姜德明,拄着双拐为农民建言的人大代表。姜德明,人称“议案大王”。每次都要带几十份议案进京。从1998年初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姜德明连续多年议案全国第一(采纳:2004年44件,2005年35件,2006年36件)。在1999年全国人代会上,率先提出“关于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建议”,2001年始连续六年向全国人代会领衔提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议案。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06年4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11月1日施行。十多年前,姜德明相继身患骨癌、肺癌,左腿高位截肢,被切除了两根肋骨和一个肺叶,从那以后他只能架着双拐行走。但他拖着病体,奔波在田间地头,先后完成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30个,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120多篇,被誉为“农技铁人”,温家宝总理两次称姜德明为“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贾秀兰,400孤寡老人的女儿。贾秀兰,一位普通的妇女,以命苦、心好、能干而闻名。镇上人说贾秀兰命比黄连苦。1958年,在贾秀兰8个月时,她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她被母亲的同事从贵州抱到茌平耿庄,送给一位妇女。后来,养母带着她改嫁两次,最后来到茌平贾寨。念初三那年,贾秀兰被人骗到阳谷县寿张镇,被迫与一个大她17岁并有3个孩子的残疾人结婚。1983年,镇上成立了敬老院,面向全镇选拔院长,聪明能干的贾秀兰被选中。贾秀兰来到敬老院,看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想起自己孤苦无依的童年,她哭了,暗下决心:照顾好这些需要温暖和帮助的人们。那年,贾秀兰25岁。
镇里财政困难,只给了敬老院9间旧厂房,下雨时全漏,院落里荒草遍布,除了大深沟外还有20多个坟头,土院墙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贾秀兰带领年纪稍小点儿的老人平整院子,苦干3个月,使整个敬老院变得干净整洁。为了修墙,她四处寻找别人废弃的砖头,经过3年多的筹备,领着大伙垒起了300多米的砖墙。由于敬老院刚成立时就贾秀兰一个工作人员,而几个孤寡老人需要日夜守护,为了不让老人受罪,贾秀兰把铺盖抱到敬老院。有一次,侯宪生老人脸憋得通红,大便就是下不来。贾秀兰给他用开塞露,没有效果。侯宪生憋得拼命喊叫,贾秀兰戴上乳胶手套,一边轻轻给他掏大便,一边问他疼不疼,侯宪生喊疼或者表情痛苦时,就换个方向,这样一点一点掏出了大便。屋子里充满了臭味,围观的人一个个捂着鼻子走开了。80多岁的侯宪生老泪横流,他拉着贾秀兰的手说:“小兰,我一辈子忘不了你,我到下辈子变成牛给你耕地,变成狗给你看家。”贾秀兰全身心地在敬老院里照顾老人,引起了丈夫的不满,变本加厉地虐待贾秀兰。在以后的几年里,贾秀兰忍辱负重帮助丈夫前妻留下的3个孩子成家,并自己借钱料理了婆婆的后事,然后和丈夫离婚。那时她还带着从外面捡回来的一个女婴。
离婚后,贾秀兰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上。敬老院里孤寡老人最多时达到50多人,而镇里由于财政紧张,拨付资金有限。贾秀兰养猪、种菜,使敬老院有了一定的收入,确保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敬老院,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常见,仅百岁老人就有3个。2005年,蒋光俱老人弥留之际,他的弟弟、侄子都来到他床前,他仿佛没有看见。他知道贾秀兰爱吃葡萄,含混不清地反复喊着:“小兰,吃葡萄。小兰,吃葡萄。”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贾秀兰干敬老院院长20多年,先后照料了400多位孤寡老人。她时常对老人们说:“我从小就是个孤儿,没有爸爸、妈妈,你们又没有孩子,我们就组成一个家庭吧,让我来做你们的女儿。”
赵景华,八旬老人靠拾破烂抚养六名弃儿。79岁的老人赵景华,在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远近闻名。30多年来,他靠收破烂养大了六名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这六名孩子中有四个是赵景华老人在收破烂时捡到的,另外两个是别人放在他家门口的,除老人1974年在庙会上捡到的老大会英已经出嫁外,其他孩子的年龄分别为:17岁的桃英、13岁的丰英、10岁的送英、8岁的留英、6岁的梅英。三年前,赵景华老人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现在,年近80的老人每天仍是早出晚归,走40多里路,挣十几块钱,这是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不敢停,一停家里就没吃的了”赵景华老人对记者说。79岁的他,在拾破烂的生涯中,先后拾养10个遗弃女婴。30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爱倾注在这些女儿身上,演绎着让人感佩的人间真情——
黎菊兰,勇救3名女童,六旬老太英勇献身。2006年10月4日,现年60岁的萍乡市青峰水泥有限公司退休女工黎菊兰在救起3名在铁路上玩耍的女童之后,不幸被迎面驶来的列车拦腰压过,当场牺牲。她义务守护道口10余年。据香炉山居民委员会原主任熊遵民介绍,黎菊兰为人开朗、热情,一贯乐于助人,不图回报。自1992年退养后,黎菊兰就担任了香炉山居民委员会的副主任,10多年来除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长期照顾家属区内多名身体差、年龄大的老人。因为青山铁路专运线两边防护设施差,多年来,在这段铁路上被撞死撞伤者有上百人之多。公司家属区内近2000居民出入家属区又必须经过铁路上一个无人看守的道口,为此,黎菊兰10多年来,就一直义务担负着守护道口安全的重任,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从列车车轮下救出了数名群众。
陈淑秀,舍己救人的抗洪英雄。2006年7月14日夜,洪水威胁着资兴市坪石乡昆村欧家组,村妇女主任兼计育专干陈淑秀飞奔向一户又一户人家,拼命地呼喊和敲门,叫醒还在睡梦中的乡亲们,让他们撤离到高处。村民欧伟兵准备撤到山坡上去,突然山上的水猛冲过来,他掉进水里了。陈淑秀跑到岸边用手拉他,但也掉进了水中。陈淑秀猛地推了欧一把,借着这股力气,欧顺利地爬上了岸。再回头一看,一个浪头打过来,陈淑秀瞬间就消失在滔滔洪水中了,年仅36岁的陈淑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上百名群众的平安。湖南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追认她为烈士。
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足以感动我们每一个人,他们都怀着一个美丽的信念,用自己的爱使我们生活的社会变得美好,他们用自己的爱温暖和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中很多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可是在他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却放射出了无限的光芒。他们用自己生命中的爱和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爱之歌,他们的精神延续着民族之魂,他们的行为璀璨了人们的梦。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着无限的誓言,他们的精神像一首首雄壮的歌深入到我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无限美丽,他们的爱无限宽广,他们的爱无限伟大;他们的人生无限璀璨,他们的生命无限绚丽。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在实践着爱的伟大感染力,也实现着爱的誓言。
认识了这么多用爱心书写着人生的人,了解了他们这么多的感人事迹,其实现在说什么都有些多余了。他们的行为在感动着我们,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实践爱的哲学。写到这里,我耳边再一次响起了谭晶的歌声:默默望着你的双眼/让泪水不再模糊视线/相信美好已把星空旋转/我的情为你守候永远/爱在心间/我的爱在心间/目光已透过想说的语言/爱在心间/我的爱在心间/时光里青果已经甘甜/岁月中感动已经盛满/让我们彼此举起杯祝愿。
(2007·12·22)
-全文完-
▷ 进入雪雨昭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