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我在烟雨发表过一篇题为《“五行”学说之我见与“九行论”》(以下简称《九行论》)的文章。文中指出,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在创建“五行”学说的时候,认为世界由五种最基本的元素金、木、水、火、土组成。这个基调定形以后,继而产生了“五行生克”理论,以致以后各代阴阳家将其衍化无穷,出现了各种流派,沉淀了浩繁的典籍。这些庞大的理论体系为中州人氏用于解释天地形成与演化、人间的吉凶祸福、时空的利害选择等等,可见这套理论体系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巨大深远。古语云,“万法归宗”,这是很确切的,也是高度概括的。最要害的是“五行生克”理论和“阴阳学说”。只要把时间、空间和数字,以及事物赋予了“阴阳五行”的属性,那么后面就大有话头了。
在此不想再说“阴阳五行”的理论了,只想补充一下我在《九行论》一文中提出的新观点—“九行论”。在这篇文章中,本人指出,几千年前先哲们创造“五行”学说时,只注重五个“实”的元素:金、木、水、火、土,而忽略了四个“虚”的元素:气、光、电、磁。本人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应是五“实”四“虚”,合称“九行”。
古代先哲们创造的“五行”学说,最美丽的要算“五行生克”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个闭合的圆环系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是一个闭合的圆环系统。这真是两个美丽的光环。随后先哲们又创造“九宫八卦”和“先天数、后天数”学说,这是两个美丽“方框”。之所以称作“环”和“框”,是因为上述的四个系统都是闭合的,“环”是闭合的,“框”也是闭合的。这种理念与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关;与年月日时、四季二十四节循环无穷的理念有关;与认为宇宙永恒不变的理念有关。
我所提出的“九行”观点,其最突出的优点有二:一是打破了“环”与“框”的隔阂,使它们互相渗透。《九行论》一文中,将“九行”直接进入“九宫”,并直接得到“天数”,充分体现了“环”与“框”渗透。二是反映了宇宙的“变化性”而非“不变性”。
从现代科学来看,“大爆炸理论”是比较站得住脚的。从“大爆炸”那时起,宇宙一直在不断地膨胀,将来膨胀之后还要转为收缩,总之宇宙是变化的宇宙,不是稳定不变的宇宙。宇宙只有相对的、局部的、暂时的稳定,没有绝对的、全面的、永恒的稳定。就是单指地球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的所谓“九行论”,提倡了“九行互生”:水气互生、光火互生、电磁互生、土金互生、木木自生。这是“生论”。“九行”之中,唯木有生命,故能自生也。古代的“五行论”中有五条“生论”。“九行论”中,也有五条“生论”,这是“九行论”与“五行论”相通渠道。
“五行论”的“生论”强调“谁生谁”,有主次之序,单向旋转。
“九行论”的“生论”,强调“互生”,更有“自生”之辅。是多方(八方)双向(往返)谐振系统,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可以互相转化。从今天的生物学和“克隆术”看,“自生”是存在的。既有“互生”,又有“自生”,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五行论”的“克论”强调“谁克谁”,有主次之序,单向旋转。“九行论”的“克论”也是强调“谁克谁”,也有主次之序,但是它是单向行进而不是单向旋转。
在《九行论》一文中,没有对“九行相克”进行交代,在此补充陈述。所谓“九行相克”,指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光、光克磁、磁克气、气克电、电克水、水克水、火克金。将“九行”带入“九宫”之后,即得出《九行论》的“九宫八卦图”和所对应的“天数”。再按上述“九行相克”的顺序画线条,可以得出三个各异的三角形和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这个形态隐寓着宇宙真理。
因为从“几何学”可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是“不稳定”的最简形式,是“不稳定”的抽象。这个形态意味着,世界是由“相对稳定”和“不稳定”构成的。
“九行相克”也是个闭合系统,是个“大循环”系统。这表明宇宙一直在不断地膨胀,将来膨胀之后还要转为收缩,还是具有“循环性”的。“九行相克”在“九宫图”上的表现,是三个各异的三角形和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这是表明:在“大循环”的框架下,具有“稳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三个各异的三角形,表明各种“相对稳定”的条件是不相同的;不规则的四边形,这表明,“不稳定”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
然而,古代的“五行生克图”中,“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都是“循环”系统,都是单向的,没有“多方”、“双向”(互动)谐振的。在“五行生克图”的“大循环”中,只有三个相同的、规则的三角形,没有四边形。这是“世界永恒不变、世界已经稳定并且永远稳定”的隐意。显然这种理念有欠缺,不符合客观实际。如果世界真的是那样,社会就不需要改革了。人们若受这种理念支配,就会保守、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可见这是消极的因素。
《九行论》冲破这种观念,这就是它比较客观和有价值的所在。
-全文完-
▷ 进入霞中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