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到如今以抗日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有正面战场的激战,有地下工作者的斗智,有华侨赴战的血泪,有后勤送药的波折,八年的抗日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每个环节都有动人的乐章。但是至今我没有看到关于冯玉祥先生的电影,关于民国报纸兴衰类的电影,谢晋元将军的八百壮士早就在台湾拍成了电影,林青霞在里面还担任了一个角色,可惜我至今也没有看到。
这几年的抗日电影加上翻拍的电视有许多,《大刀》让我翻起了十九路军的故事,《青春之歌》使我与杨沫先生又做了世纪的交谈。感谢那么不计算酬劳去拍抗日题材的香港和台湾的两地明星们。
每看一部抗日戏,我迫切想确定它的故事年代,之后我以鲁迅先生的去世做前后的分界。可惜日本的泸沟桥事变、最后到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七三一部队……一些灭绝人性的事件发生后,鲁迅先生已经去世了,我不知道这是他老人家的解脱还是遗憾。他如果活了着一定会写文章给予强烈的讽刺,到了一二九运动乃至七君子事件后,他也会参与并且用嘱咐青年的言语展望中国的将来。看过他写的《纪念刘和珍君》后,顿时觉得那时候所有的此类的文章都较为逊色,真的太崇拜他了。
《记忆之城》里我有几组镜头一直的记忆忧心,为之震撼而又身陷其中痛苦不以,没有胆量的人看过这几组镜头会胆却而又目晕的。当那无数的血手一个一个从防空洞的大门网状的缝隙中伸头的来,如同一座活的雕塑在控诉着,它直抓我的心。紧街着又想起在防空洞那里不知道躲避多久的人,慢慢的窒息过去,表情焦躁相互踩踏,无数的血手抓挠着墙壁的镜头。其惨象,让我目不忍视。这不过是对那场轰炸的复制,其真实情景不知道会有什么个样子,连演戏的人都会打颤。这是精神上的摧残,这是物质上的摧毁,这是肉体上的消灭。
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历时5年,日机空袭总计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成为人类历史上黑色的一页,但是日军的狂轰滥炸并未摧垮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
过了50多年了,做为历史的另一方,我们没有看到日本政府的记忆之“诚”。
日本政府在七十年代后公然歪曲和颠倒历史,推卸侵略责任,淡化甚至美化侵略的历史,妄图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翻案。他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把侵略当成一种伟大的解放事件。首相内阁大臣多次参拜供祭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还有一些议员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反道歉组织。
随这科学的进步,电子数字的发展,历史不再是以往那么任意被人打造的小姑娘。雨果先生说:“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总会有那些置身家性命不顾的日本民间义士,他们仗义直言,守住那份记忆之“诚”。
07年12月21日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