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秋天,出外走走文化的边缘

发表于-2007年12月23日 清晨6:00评论-7条

内地的秋天来得悄然,来得清冷。

在相当一段时间,我把自己闷在屋里,空调调节下,阳光的烈度淡淡。当我一个人在涟水堤岸窥探自然时,水已清澈,静静地流淌,掏沙的驳船“吱呀吱呀”地悠闲着。东台山和塔子山的翠绿已经苍老,山下楼群之间的稻田浮着浅浅的枯黄,是稻秸杆儿。我惊诧秋收的时节隐匿而过。年迈的父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念叨,让我感受怠于农事的憾疚。我眼前只有孔子长襟阔袖、风骨飘然的身影,和他哲理的声音:逝者如斯乎!我刻意苏子的“大江东去”,而毕竟人微位卑,少却了一种慷慨悲壮,但对人生思考,许多是同题的。秋天,阳光清冷逼人,尤其日落的河边,在思绪当中我愈感失落。

所以,我又想去走走,到一个认为适合独特心境的地方。选择一个艳阳高照的早晨,或是一个电闪雷鸣的黄昏,独自出发,无须饯行与张扬,无须盛装荷重,乃至可以空手出门。生活原本真实自然,远离雕饰,反思生活又何求渲染呢?

记得在十三年前,我放逐过一回自己,只一个布袋,里面有本《平凡的世界》。在淫雨的深秋,我从晨曦出发,落暮时分随车漂泊至洞庭西部蒋家嘴镇。茫然毫无归宿的途中,车在飘摇,心也飘摇,渐起的的寂寞与彷徨就是一段生活沉静后的精粹,你往往不堪承受,必然要寻找解脱。那时,大学生涯将要终结,我意识到夙愿与现实可能即将分离,有点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我不顾父辈教授发掘潜能致力写作的忠言,走上了假大空的学生干部道路。夜色下,我与洞庭都沉浸在幽思般的细雨中。洞庭没有身影,只是一抹黑黝,风催的波浪有力地拍击着堤岸,证明一种存在。远处有些灯火,还有不懂的言语,那是夜渔的人,在茫茫的黑夜他们却不会迷失。我便不由想起“路漫漫何其修远兮”,浩渺的洞庭湖也一点一点地清晰了,乃至农民水军、湘军和毛泽东送走瘟神后的喜悦,给我逾越时空厚重的感染。归途,我自然不再飘零。

出外走走,大约是人生的一种切中灵魂的沉思,韵在途中,义在终点。

许多年后,我偶然参加了一次地区党校学习,其中有参观考察的内容,同行的都是正科或副处身份。一路上谈笑风生,在愈来愈陌生的地域,人们逐渐熟悉起来。大家自然地回避了生活中许多低调、悲沉的话题,摆设工作中不尽的靓丽风景,无论虚拟还是实描,我们都很喜欢。人就是这样,在特定的环境下,即使明白一种虚假,也会善意地去理解和接受,何况个人的成就、荣耀的晕彩能给人极大的激励,之后你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和个人的渺小,而终于明白什么。我们到过许多城市和乡村,也访寻了一些历代名人的旧迹。当然,我和他们的视线并未停留在浅层的摩天大厦、丰裕以“其乐融融”的田园,这不是我们出行的目的。内地停滞不前,需要新的意识和精神,东部现有的体制和成果无疑是完美的借鉴,他们梦寐以求,也是老百姓的厚望。于我则不然,我只是寻求一种平凡人的定位,在现代城市强博的生命节奏和纷繁的生活理念中提升一个浅薄的梦幻,在历史的残垣里吸取某种骨质的文化精神。我的收益是巨大的。

这个多绪的秋天,在我三十三岁满罐的日子,我拉开迟钝的早晨。天空云层很厚,阳光稀疏地散落,人们继续忙事。我想起了省城火车站的大钟,那钟摆一下一下的,分明不仅指示着车点,我想起了茫茫的人流,想起了茫茫人流中的一生。于是我匆匆乘车出行,正午时分便置身于百公里之外的省城大钟下,却不再深思。如往常一样,曾经设计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做完后便觉索然无味,或许此刻我不敢去深究。

眼前,高楼林立,广告招牌抢目,杂乱的车辆与人规律地流转,我仿佛看到了人类自身在战火与祥和中分裂出和谐、人类与自然在互动中同归。我一直留意人的缩影:一叶浮萍,有浅浅的绒根,无主地在水面荡漾,如果风平浪静,也能有一种和谐。因此,我能圆转地解读这个譬喻:社会是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男人是出征的航船,家是一个静谧温馨的港湾。与许多人一样,我追求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或出于“天人合一”的传承,或出于徐志摩、海子的感染。那些悲壮的残月故事、女娲补天的神话大可远离现实,我想,项羽能给后人留下些许景仰,除了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憨愚的情义,最主要的是他与虞姬“逆天而行”下的和谐。然而,如果历史编定虞姬移情呢?文学的特质在于一种分裂,在于分裂下的毁灭之美,在现实生活中,兴许只有圣人堪以承受。我不会创造文学,也一直回避文学,尤其是崇尚悲剧的外国文学。

对和谐的思考是无限的,我把这个问题及其产生的秋天移至深圳。

深圳的秋天很温和,浅湿,含有大海的气息。阳光也是天天普照,似乎也始终照耀不到、驱散不了我几年来生活中的阴霾。有位朋友说,你可以去膨胀亮点与欢乐。我淡然,独个人是很难的。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对油布上的瑕迹可用大手笔,调成生动的景物,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我全然不是。所以,我佩服僧侣有无相通、虚实归一的禅境。

而在静静的深圳河边,我无意河水有情还是无情,也无意两座城市的现代底蕴,只是琢磨:我为什么竟然在河边?

对于旅游,我有种情结。少年喜欢新奇,青年喜欢惘然,中年呢?老年呢?我膜拜李白,在戈壁荒漠,在崇山峻岭,在江河湖泽,在楼宇亭阁,洒下不羁的精湛诗篇;我倾情徐霞客,不畏艰险,潜心考证,留下传世之作;我也动容于《错爱一生》里的罗尔,孑然飘零,诗化天涯。而对自己,我拣不出答案。

曾在一段日子,我与来自伦敦城郊的外籍教师山姆相处,却发现他是地道的农民,对他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政治了解寥寥,我才意识到,他的旅游只是一个国度的昭示和生命的随意,让我悲哀透顶。在上海的龙华寺我还是对老年旅游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年轻人的团体参观,引起了一对加拿大老年夫妇的惊诧:多不自在。我笑了,这是中国政治的一点花絮。我发现,他们热衷于无拘无束的情调,满意以往的平淡而充实的生活,和他们特别引为自豪的儿女,无疑给我娓娓道述了一条哲理:老年旅游是对生命价值的总结。

阳光下,大梅沙的海滨一派斑斓,人们在海里释放满腔情怀。我一次又一次地追视,那搏击风浪的游艇,遐思难以抑止。前段电视里报道了一位成功的中年女人,她在闲余,也是在我为衣食住行担忧的时候,放弃了厌倦的旅游,而寻找刺激的冒险运动。我牵强地明白,大约中年旅游是生命价值的点缀。我的出外走走也就显得那么寒伧了。

我在城市里彳亍。从古至今,人们习惯于圣人的天论,因而生发出一代一代的清高,也不停地制造着人格、理想与现实的分裂。而在这座城市,不同地域的人才在汇聚、在净化、在抗争,正是文化的沉淀和人生的自省孕育了城市的繁荣。我终于明了。

于是,在一个星点的晚上,我逾过南岭,回到了内地的秋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化的边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一路的抒怀感叹正是流露作者的追求,一路深沉的思考正是作者人生价值的起点。

文章评论共[7]个
小竹叶-评论

生活原本真实自然,远离雕饰,反思生活又何求渲染呢?社会的复杂性多数是人为的!
    
at:2007年12月23日 上午11:23

紫苈儿-评论

在一个星点的晚上,我逾过南岭,回到了内地的秋天。
赏过,问好!at:2007年12月23日 上午11:58

冷漠红颜-评论

欣赏,问好。at:2007年12月23日 中午1:04

紫冰兰-评论

过来支持一下,虽然现在已是冬天了,不过我这边还不冷,呵呵。at:2007年12月23日 晚上10:58

文化的边缘-评论

谢谢冰兰光临!我这里还好,冬天不是很热烈,休闲袄一披,敲盘很自由。at:2007年12月23日 晚上11:14

清风絮-评论

文笔深厚,底蕴细腻!欣赏了!问好!at:2007年12月24日 清晨6:05

欧阳飞鸿-评论

欣赏了啊!问好作者!圣诞快乐啊 !有机会去逛下我的文章啊!谢谢啊!at:2007年12月24日 下午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