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柔和的风,沐浴着温和的阳光,我和吴书记一起骑着摩托车去我们蹲点的塘江村。
几十里的山路缠绕着江东水库缓缓爬向翠绿的竹林深山,一路上除了偶尔几声鸟鸣,很少碰见行人。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以前还是蛮热闹的,山冲的几个村的楠竹和其他的交通全依赖着它。现在塘江至杨林的山路通车后,这边就显得冷清而幽静了。
在颠簸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后,开始闻见机器的轰鸣了。远处山上隐隐看的见几个村民正在砍伐楠竹,延绵几十里的竹林在微风中波动,欢快着拂面而过把我的目光带向深邃的群山。山上的映山红和一些野花伴着潺潺的溪水在春光中绽开了美丽的笑靥。
近了,稀落而低矮的土墙屋在竹林中,山坳中羞涩着半遮半掩,他们已显得那么苍老而远古。虽然这里也有机器、加工厂,但更像原始资本作坊。山脚下的厂房里几个农民工正在忙碌着。他们手中的竹丝、竹片、竹板,也许几天后就奔向了现代化的城市,但他们却只有在这里日日夜夜重复着。路边的小商店边一些人在闲聊着,晒晒太阳,吹吹暖洋洋的春风,正好驱除入春至今未失的潮晦之气。看见我们,友好的朝我们笑笑。
到了村委会后,我们见到了早已在那等待的蔡支书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在一阵寒暄后,我们讲清了这次进村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对农村的直补和种粮补助发放到农民兄弟的手上。
几年以来,党中央已看到了广大农村的真实现状,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穷。是的,在改革开放了二十多年的今天,这里依然看不见现代的气息,改革的春风吹了几起,红了沿海,绿了西部,而我们这里的人民仅仅只是闻到了春风的气息。
这里的人民曾欢呼过、梦想过,大山的竹林年年绿了,山上的花年年开了,山里的人民却只有年复一年在重复着昨日的梦。
我到这里工作近八年了,我知道,这里有的是资源,并且很有优势:取之不尽的南竹是摇钱树,丰富的矿产——钨、金是这里更特有的,他们也曾开采过,现在还有极少数在采掘。可他们几十年却依然无法摆脱一个穷字。这几年我走遍了这里的村村户户和各个旮旯。其实他们有田地、果园、山林······但他们更多的是对大片荒林的无奈和险峻山路、劣质山浸田地的悲凉。几千年前白居易笔下的烧炭翁至今仍在这大山里呻吟。
在两天时间里我们和村干部一起把中央的补助资金送到了山民的手里,也把今年的税赋减负政策告诉他们。开始我们以为山民会满面笑容接过政府的关爱,然而他们却很冷静,也很平静,用他们的话说,这点钱分散到农民手里又能抵什么事?
是的,农民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实在的,发展农村的几起春风吹过,现在又是否是一江春水向冬流?山民在猜疑,也更在期盼:光棍小伙子们期盼能砌上新房,娶上一个如意的姑娘;孩子们期盼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现代知识的滋润;司机们期盼不再是陷在村道路乱石深泥中的无奈;老人更期盼土地上、山林里的丰收能捧回实惠的钞票······
出山时,我们走塘江至杨林路,登上山顶,回头远望那一遍遍苍莽的楠竹林,确是一副山区美景。人们都说南岳景点好,我看这里更有自然味,更有绵延林海的博大、山的旷野之感。这条路是村民用三年时间以愚公精神开凿而成的。这里的人们勤劳,这里的人们纯朴这里的人们更穷······
又一年的春天,又是共[chan*]党对农民的再一次春风号起,大家在期盼,我们期盼能成为农民的贴心兄弟,农民兄弟更期盼生命中充满着阳光、幸福和欢笑······
这是我早两年对农村改革的一次思考而有感而发的
-全文完-
▷ 进入快乐的风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