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透析《论语》智慧(7.6:不患得,亦不患失)》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7年12月18日 早上9:15评论-1条

6.不患得,亦不患失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2];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阳货第十七》

【简 注】

[1]鄙夫:见识浅的人。

[2]患得之:此是“患不得之”的意思,据何晏集解,此为当时楚地的俗语。

【意 译】

孔子说:“那些见识浅的人,难道可以和他们一起服侍君王吗?他们在未得到职位时,总是害怕得不到;得到职位以后,又唯恐丢掉。如果一心害怕失去职位,那么他就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得出来。”

【理 释】

人的得失,由天道均衡。天道均衡的依据,则是他全程生命德分与罪业的大小。生生世世以下,德大,并不需要太多努力,所得即多;业大,即使千方百计,所得亦少。德与业的多少,又由善恶均衡:行善,必定积德;为恶,必定损德。

患得患失之辈,挂念的只是外物,决非道德的修养。他们没有心法的约束,便可不论是非以算计,不择手段以攫取,不计后果以争斗。他们与人相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有不可告人的意味,都有争权夺利、狐假虎威、欺哄瞒骗的倾向。他们对事,并不区分事情的大小、缓急与是非,区分的只是它与自我得失、荣辱、上下的关系。因此,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会贻害何处;无论他们心在何人,都会贻害何人。

往往,他们也能得一时之利,逞一时之快,显一时之强。然而,这也正是上天的安排,安排他们将仅存的一点根基与德分耗尽。而后,因其积重难返、十恶不赦,他们的名利与性命,都将在转眼之间丧尽。既与天道相悖,必不能在天地之间容身、保命与得意。

【例 述】

赵襄子向王于期学习驾车的技巧。学成不久,赵襄子和王于期举行比赛。赵襄子三次换马都输了,便责怪王于期没把全部技术教给他。王于期说:“驾车的关键在于让马的身体同车子协调,全部精力要用在操纵马上。在落后时,你就一心想追上我;领先了,你又怕我赶上来。你将全部心思放在我身上,又怎能专心操纵好马呢?这就是失败的原因。”

楚国有位铁匠,年已八十仍然技艺精湛,大司马便询问其中的原因。老铁匠说:“我二十岁的时候,喜欢锻打腰带钩,对于别的什么都不关心。这样,我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熟练掌握想要掌握的东西。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万物都会为我所运用。”

赵襄子与老铁匠的差异,也就在于患得患失与不惊不动的差异。前者顾忌太多,负重太多,自然无法专注于一个对象与一件事情。后者心无旁鹜,恬淡平和,自然可以进入至深至纯的境界。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天即示人以智慧;反之,天即示人以迷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古为今用。千年之后,典故很值得我们借鉴。感谢作者所花心血。值得一读。

文章评论共[1]个
金士渊子-评论

学习。at:2007年12月18日 上午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