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怪异的信息开始这座城市疯狂地传播。
在一条叫做人生正道的大街上,新开了一家奇特的店面,门面装修十分简朴,里面也只有一张简朴的办公桌,办公桌上坐着一名穿着简朴的工作人员,桌子上放着一个很简朴的纸箱,有点类似抽奖用的那种,箱子上简朴的写着一行字:本店出售“诚信”,每袋十元,限每人一袋。
出售“诚信”?这简直是开天下最大的玩笑。以前倒是听说过有人开玩笑地反问:诚信多少钱一斤?如今真的有人出售这种莫须有的商品,更可笑的是,不是论“斤”论“吨”,而是论“袋”。
再看看门头的招牌,也是简朴地标明:诚信专营店。下面有一行类似广告语的一行字:大量诚信,本店有售。
没有人知道这样的店是什么时候开张的,因为没有见过有什么开业仪式,没有花篮,没有鞭炮,没有空飘,没有乐队,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毕竟“诚信”究竟是怎样的东西着实让人很疑惑,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一种品格,那纯粹是开玩笑加搞笑,甚至有些讽刺社会的意思,如果是一种新产品或者新技术,那倒是值得一问。总之,这个店铺自从一开张就给人一种不知什么葫芦卖什么药的感觉,给人一种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感觉,给人一种既想退避三舍又试图亲密接触的感觉。
开张已经有一段时间,大约是半个月吧,尽管每天在店外围观且满腹狐疑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进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因为这种店面一开始就置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谁要是胆敢踏入店面里,就意味着谁就可能是个缺乏诚信的人,谁愿意冒着这样的危险背负这样的猜忌呢?真缺少的不会去,真不缺的更不必买。要真是出售是品格意义上诚信,那么这种商品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差异化商品,缺不缺的人似乎都不敢轻易有这种需求。
尽管开张没有大吉,但是里面的那位简朴的工作人员仍然没有按时上下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仿佛这个店面的开张不需要任何成本,仿佛早已为这种冷清的局面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每当夜幕降临,这个号称出售诚信的店铺的门头照样亮起灯光,一直到天亮,而周围看起来格外豪华的大店面总是在12点以后准时关灯,这样,每到凌晨时分,这个店面的灯光就成了这条街上最后的光明,格外醒目。在醒目的同时,也分明感觉到,这个灯光照亮的不仅是漆黑的夜空,还有那凝重的狐疑。
后来有人打听明白了,知道了那位全身简朴的工作人员姓钟,叫钟厚,因为看起来钟厚不象什么大老板,于是周围的人就统一称呼他为老钟。据说,就是打听老钟的姓名也不是有人进店打听的,而是有一次大家趁着他锁门下班的时候在路上截住他寒暄几句后得知的。大家还想打听更多的内容,比如诚信是什么东西,比如购买诚信有什么好处,比如能不能看看样品,比如他背后的老板是谁,比如老钟的身世与来头等等。应当说从开张那天起,这些问题就存在,但如今只得到了有限的信息,那就是仅知道他是老钟了。
不久,有关这家奇怪店面的风言风语与猜测就开始出来了。
有位老板就说了,现在什么东西都敢卖了,看来全社会都已经彻底市场化了,商机真是无处不在啊。
有位策划人士说,这可能是一种有意的炒作,故意编造一种荒诞的情节来吸引眼球,肯定有下文,结果揭晓的时候就能判断是否炒作成功。
有位吃个亏的人说,太假了,现在假冒伪劣的东西太多了,估计是打着诚信的旗号在蒙人了,花样也翻新了,要多多提防,不能上当。
有位教师模样的人说,很多东西书本上没有的,看来又多了一个教材了,回头就让学生写篇作文,就以这种怪现象为题材。
有位农民工说,很好玩,现在城里稀罕的事情多了,反正咱不缺这玩意,谁缺谁买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关于出售诚信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乎闹得满城风雨了,一下子惊动了报社与电视台的记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有几十家媒体的记者过来采访,但是依然没有得出什么结果来。尽管各路记者不乏巧舌如簧者,但始终没有从老钟嘴里撬出什么猛料来,害得记者们都没办法发稿子。但是老钟并没有让记者空手而归,反而给记者留下活口,说本店关门的时候再来采访,保证让记者们满意。
观望者依旧观望。
怀疑者继续怀疑。
好奇者一直好奇。
在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一共只有4个人进去购买了诚信,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小孩,一个是农民工,一个是化装成普通人的记者。奇怪的是,他们出来以后并没有将十块钱一袋的诚信示人,仿佛一旦购买了诚信,就开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保密行动,每当他们出来以后就加快了脚步迅速离开,不知道是很有收获还是大上其当。更为奇怪的是,就连那位声称要卧底要尽快揭开谜底的记者出来以后也是对此一言不发,仿佛遗失了新闻报道的欲望。
不久,老种在店外树起一块牌子,上书:本店即将关门大吉,最后营业3个月,欲购从速。
此牌一树,围观者更多了,流言也更多了,很多好事者就说了,就这样奇怪的生意不关门才怪。更有甚者,干脆就说,凭这种噱头来玩弄社会肯定要被玩弄,分明是自欺欺人,关门是活该,赔本更是活该。
这样一来,除了老钟,那四位购买了诚信的人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仿佛中了魔咒一样,与这个奇怪的店面一样加入了神秘的队伍,一种越来越神秘的气氛笼罩在这座城市。
不久,就有人将这个神秘的店面举报了公安局,因为他怀疑这可能是一个不法组织在进行不法活动,利用出售诚信的幌子组织会员,要真的出售诚信不至于这样神秘兮兮,购买了诚信的人也不会这样跟着神秘兮兮。
第二天,公安局就派人去调查,但是公安人员进去以后很快就出来了,没有查封这个店面,更没有透露调查的结果,面对追问也是保持缄默,似乎也加入了这个神秘的组织,但至少说明,这个店面的经营是合法的。
整个城市都在议论这个神秘的店面与神秘的产品,只有老钟依旧安静地固守在店里,日复一日地等待,日复一日的徒劳,日复一日地被怀疑。店外的喧嚣与店内的安静仿佛把这座城市划分为两个世界。
眼看离老钟宣称关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老钟的生意依旧冷清,但是店面外的喧闹愈演愈烈了。很多外地来这个城市旅游的人听说了都特意打车到这个奇怪的店面前看一眼,老种的诚信专营店俨然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景点了。很多好奇的旅游者特意站在店外照张相,似乎要把这个奇怪的店面永久保存。有几次因为过来围观与照相的人太多导致交通堵塞,害得交警都过来维持秩序。尽管好奇者参观者很多,但是就是没有进去消费的,真可谓店外轰轰烈烈,店内凄凄惨惨。
这座城市的网站论坛上为此专门设立一个讨论区,大家纷纷预测这个奇怪生意的真相,有位有钱的网友更是发起奖励活动,宣称,如有猜中真相的,奖励一万元。此奖一设,论坛人气飚升,猜想真相的帖子网上乱飞,不到一个星期,居然有三百多种迥然不同的猜想,其中大多数认为这是一种骗局。
论坛设立以后的几天里,又有几位急于要找到答案的网友特意到去购买诚信,回来以后也突然哑口,在帖子上留言道:我已经知道真相,但是我不能说。显然,他们也加入了神秘的行列,仿佛真的就变成了一个无比诚信的人,帮助这个专营店一起保守秘密。
到了老种宣称要关门的前一天,诚信专卖店的门前更是热闹非凡,很多人都赶过来看最后一眼这个奇怪的店面,似乎为这个行将倒闭的店面送葬,当然送葬的心情也是复杂的,有点期待,有点迷惑,有点留恋,有点感悟,有点幸灾乐祸。到了下午,不仅老钟的店门前不仅围观者熙熙攘攘,就连那些先前纠缠过老钟的记者也被老钟主动约来了,整个场面更像一个没有计划但是很有效果的新闻发布会。当然,免不了又要麻烦一下警察叔叔过来维持秩序了。
在那位曾经购买了诚信的记者的帮助与组织下,老钟就真的开起了现场发布会。整个发布会分为这样几项内容。
首先,公布至今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的产品——诚信。老钟在那位记者的主持下,当众拿出了那个神秘的纸箱子,里面是一封封信封。在几位先前购买了诚信的网友的帮助下,到场的将近一千人每人都得到这样一个信封。信封在赫然写着两行字:一行是“某某调查机构的社会诚信度大调查”,一行是“世界某某500强企业招聘函”。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这样的两份资料,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崭新的十元人民币,原来所有购买诚信的人都不需要花钱。第一个真相大白以后,在场很多人似乎都陷入一种深深的遗憾之中,唏嘘惊诧之声此起彼伏,这一“袋”诚信原来这样真实可信,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真实的诚信行为。
其次,公布所有购买了诚信人员的结果:那位坦然“购买”了诚信的学生自即日起一切学费由这家公司承担,学成之后直接成为公司职员;那位大着胆子“购买”诚信的小孩获得公司一万元的“诚信奖励”;那位农民工直接被聘用为公司正式职员,在公司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那位记者则被聘用为公司的荣誉职工,今后公司在中国的一切重大活动由他直接参与与报道;那几位试探性“购买”了诚信的网友则每人奖励一万五千元作为诚信保密回报。
再次,老钟受调查公司的委托宣读了这次活动的缘由与操作过程,声称这次调查与招聘并轨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并公布了整个调查活动的结果:经统计,先后有514444人围观专营店,先后有41名记者到访,7人成功购买产品(参与调查与应聘),占到围观者总数的0·001361%。所有这些数据一律交由调查公司另行研究并随后公布详细研究结果。在回答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招聘的问题时,老钟回答:该公司奉行的理念是“诚信无价”,这些敢于相信这种方式的人不仅是诚信的,而且是敢于行动的人,所以公司需要他们,也感谢他们,一个不相信他人、对社会充满怀疑的人是靠不住的。老钟还强调,虽然这次购买产品的人不多,但是调查公司的初步结论是,只要还有这样诚信的火种在,我们的社会的诚信之火就会燎原,这次活动本身就是倡导诚信人生、诚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探索与宣传,尽管绝大多数人徘徊在诚信的大门外,但是这个徘徊就是一种行动,表明他们离真正的诚信距离很近,加入人们对这件有关诚信的活动漠不关心,那才是可怕的结果。
最后,老钟还公布这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重大收获,那就是,通过这次特殊的招聘活动,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实际花费的费用比原先拟定的纯广告的方式至少节省300万元以上,现在预约报道这项有绝顶创意的方式的媒体已经达到200多家。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公司通过这种奇特的方式传达了对诚信的崇尚,对员工基本品质的高度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们是在出售诚信,不如说是在收购、征集与推崇诚信。
诚信专营店就这样在一片喧闹与惊讶中关门,这样的店或许再也不会有了,而这样的产品或许还有流行的机会。
-全文完-
▷ 进入有点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