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澧县县城那条炒货街就更为热闹,春节的气息就能明显感觉了。
去父母家完全可以走近道,因为炒货街的热火朝天气势总是诱惑着我。动身之前一想到它,仿佛几里之外就能闻见炒瓜子、炒花生、炒豌豆的香味,深呼一口气,连心都是暖的。
炒货街是我给那条街取的名字,具体叫什么街,在这个小镇住了几十年我也不知道。却记得好多年前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好象是十几年前,那条街出现了第一家炒瓜子的铺子。说是铺子,只不是一家做日杂的店面搭出去的凉棚。门前简易拼凑一个土灶,支一口很大的锅,就开始了炒瓜子的行当。炒瓜子的男子姓王,下岗工人,很憨厚的样子,话不多。女人有一双很大的眼睛,从农村嫁到城里,男人都找不到正式工作,于是借着破产单位店面的一角,夫妻俩做起营生的买卖。
那时候小镇上的人们还不习惯买现成的瓜子回去准备过年的食品,都是买了生瓜子回去自己炒,农村里的乡亲更是喜欢现炒现吃,所以炒货店的生意很是冷清。特别是夏天,炒锅很少见生火的时候,开一会火,炒一回瓜子,要卖上好长一段时间。天气转凉生意才有些气色,好在支起的凉棚是男人以前单位的,下了岗,不收店面钱,不用担心房租的问题。
后来饭馆开始流行饭前喝茶、吃瓜子,炒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起来。男人干脆买了那家日化店面,正式有了自己营业的炒货店,还配置了风车、簸箕、许多装瓜子的器皿,品种也由单纯的瓜子增加到花生、豌豆等,炒货店有了些规模。隔壁一家买日化的见炒货生意有利可图,也改行炒起来了瓜子。生意是越热闹越红火,两家炒货店各自做各自的生意,各自招徕自己的顾客,配合还算默契。
几年前,还是那两家老板,门面又两间扩展到每人两间,也就是四间。四间门面组成的炒货店在一条街有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多年一直没有挪动地方,拥有了城乡的新老顾客。那条街也逐渐转型成熟食街了,卖凉菜的、卖德圆大包的、开粉馆的、开兰州拉面馆的,特别是一早一晚,好不热闹。
两三年前,那两家炒货店将自己的地盘又扩张到对面的街上,东边街道的门面专门请人卖炒好的货,批零兼售。新店专门请人炒瓜子,品种由原来的葵花子增加到西瓜子、南瓜子、葫芦瓜子等等,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南瓜子和葵花子。每次经过,不管每天经过几次,我都要买上一小包现成的热瓜子,炒货店的老板认识我那么多年,见了我来,不用我说要买什么瓜子,就自觉地给我称瓜子。钱是不用找我收的,因为我老远就将钱掏了出来,放在秤盘上。偶尔那大眼睛女人也会给我推荐新的品种。有一种珍珠瓜子粒头小,瓜仁却很饱满,有甜甜的甘草味道,很上口,也划算,一块钱的珍珠瓜子要吃上半天,时间打发了,既解了谗,又美了容。
偶尔也停下来,看那些穿着工作服的男人,拿着把大铁锹,在诺大的铁锅中用劲地炒瓜子。那驾式早就不是当年的土灶铁锅了,而是特制的炒灶炒锅,一次可以炒十来斤瓜子。很喜欢看他们炒南瓜子的场面。十几口大锅,十几个高大的男子,十几把铁锹,一字排开。瓜子还未进锅,那场景就吸引了行走的人群。热了锅的盐巴温度起来了,生南瓜子一倒进锅,就辟里叭啦地热闹起来,不到五分钟的工夫,瓜子个个都张开了口,瓜子仁不用牙嗑有手指轻轻一拈就能直接落如口中,既省事又香,多好的滋味。
由于是自己的店面,也没形象城市卫生,那些执勤的城管人员偶尔想找岔,(说是大街上不准生火),但两家老板防火设施样样齐全,官再大,眼再红,也耐何不了炒货店的老板。再说,城市的官眼睛也没有被尘埃蒙上,就是那两家炒货店带动起了东西两条街的人气,原本是两条背街,因为炒货店的生意红火,也逐渐热闹、繁华起来。
如今,乡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年底才回到家乡,过年也顾不上自己花时间去炒瓜子花生,上了街,买上现炒的瓜子花生,既方便又体面,心里热乎着呢。城市里的人们不一定非要在过年过节时间才想起炒货店,休闲的时间逐渐多了起来,一杯茶,一碟瓜子,也算是惬意人生。
-全文完-
▷ 进入轻轻走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