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越落后就越守旧,人们的头脑也就越不开窍,而且某些人还会故意“刁难阻挠”不愿墨守陈规想发展的人。这点还算小事,有些甚至“煽风点火”,“串通一气”来阻挡,来满足自个的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心理。
这样的人,让我怎么说呢?真是不可理喻,让人痛心呐!
不过还好,在如此的情形下,竟有不“安于现状”想发展头脑开窍的人,这又让人感到欣慰,舒心。但,同时也为此种人捏了把汗。
不过也没关系,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迈进的,是不因某个障碍元素就能停滞不前的。
——这是我看了cctv-1正在播的《郭秀明》的前两集所感想。
是呀,郭书记不愧是郭书记。敢说,敢做,“一点情面”也不留,总按“原则”办事,总想着大家,但“几乎”不为自己着想。他是多么的可敬,多么的伟大!他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是“xx们”所需要的!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了电视剧《包青天》,包大人铁面无私,使老百姓心里感到踏实温暖,使贪官污吏们闻风丧胆心惊肉跳,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万岁也得要……
看着电视剧让人解气,可回到现实中,却让人感叹万万分!
“官场腐败呀!”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没办法呀,谁叫我们的老百姓既没钱又没权呢!”
贫穷不是错,懒惰才是错!
(二)
赶了个开头又赶了个结局,cctv-1播的《郭秀明》以意料之中的大家都为之而感动并都团结起来为尾声,为民办事的郭秀明终以得癌病而撒手西去(只不过有点所谓的“使人有点那个”)。
由于事情的要忙碌,致使没得机会看全《郭秀明》。但可以想象的出是如何的经过,因为“中国”拍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差不多少”。我说此句并不是否定了《郭秀明》,但我还是觉得它拍得有些“俗套”,有些离不开“世人的观念”。我想,一部优秀的作品(泛指)应该有它自己的长处,或感人肺腑,或出人意外,或发人省醒,或独树一帜,或想象颇丰……总之要“红杏出墙”最妙。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特指文学创作之类)肯定有它的优处,别的没有的或很少有的“优势”……我国没有一个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呢?有人说是“他们”翻译的不好,还有人说是“我们”的作品“他们”很难读懂,也有人说是“他们”对“我们”有偏见……而我却不大同也,或许有点他们所言,但我还是很偏重于其他,试想一下,我们有多少“真正的大家”?我们又有多少“大家”真正原意摒弃金钱而专门从事创作?据现今的趋向来言,大都为了“金钱”而“创作”。或许没有办法,谁让“大家们”没有百万千万亿万来作为基础呢?“大家”也是人,也得要为吃、穿、住、行而考虑。再拿此奖项获得者来略作研究,也可明白一些我们无缘诺贝尔文学奖的情愫吧?
胡扯了这么多,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开头所言的。
郭秀明的死不是病死的,不是被癌症夺去的,而是累死的,是为恵家沟的贫富操心死的。恵家沟的百姓越来越可以了,可郭秀明的家越来越下坡了。郭秀明是电视剧里的,是想象中的。回到现实中来,又有几个“郭秀明式”的呢?我想恐怕很少,在我生活中就好像没有发现过。就拿我生活的村子和附近的村子来说,有很多人争先恐后的去当村长和村委书记之类的。因为上任后会马上“飞黄腾达”起来。我们村的两任村长(两个人)家都是在当村长前很一般,但“上任”之后马上盖新房买拖拉机买摩托车等等,甚至还办起了“自己的卖木柴厂”。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他们不许如此,可他们为我们村办过啥事?在我的记忆中,屁事也没办!他们只把自己的事摆在最前,把百姓的事放在脑后。他们是越来越富了,可村人是越来越穷了,甚至有的家连锅都掀不起了,真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吃了今天不敢奢想明天。
邻村也是如此!
还有这次我上大学的日子里,也就是快要放冬水之际,忽然“第三任村长”领着几个陌生人来到我家要水费,很使家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聪明的村长”“点拨”,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不知啥时候大渠里水下来把我家的地跑了个大半(在我们村里放大渠里水要交钱)。家人到地里一看如他们所言。虽如此,可他们也欺人太甚了吧,这钱肯定不能交,谁也不想交,况且又不是自己放的。当然父母没交,何况又没钱。但这些死皮赖脸无耻之徒“不服”,接二连三的来硬要。结果被村里人骂了个血喷狗头,之后再也没来。
最后,听村人说,“村长”领着那几个陌生人收一亩水费可得六角钱,于是我明白了。
(其实,这个“村长”是自己当的,而不是选举的。以前的几个也不是真正的选举的。第二任村长当了三年该捞得都捞走了,感到没啥大的可捞了,于是自己不当了。)
现在回想初中时为什么有“做个清正廉洁的大官,为民除害,为民办事,反腐倡廉”的理想,现下的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
因为一切都已真相大白。
是的,事实已摆在了面前!
(注:电视剧《郭秀明》是05年央视一套播放的。)
-全文完-
▷ 进入川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