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算稍懂几句洋文,尽管不是专职翻译,也曾有段时间就一个合资项目常和外国人打交道。其中感触较深的让翻译发愁的两个词汇:“基本上”,“原则上”,其实难的不在翻译是老外。老外说半天,中国人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先来一句“基本上原则上”,然后是更多的一大套,反正还是不明白。
涉及到合资比例出资方式等关键问题当然不能让步,可老外非要说怕中国将来把他的资产国有化了,还说为了避免双重征税,要我们承认适用美国法律。这两条就是美国人自己带的律师用中国话都不能让中国人明白,更别说写下来的英文了,不过好像中国人也明白了,所以就有了“基本上同意”,“原则上理解”这样的话,可还是没法签字。
回来查了一下辞海。知道“基本上”就是物质的;真正的;基本上的;相当大的;实质性东西,例如基本上循环,火灾基本上得到控制。而“原则上”的解释比较模糊。既可以说是不容辩驳的原则如一个中国,也可以说是只要大体上行就可以,具体可以通融变通。
咱不是文字学家,不知道到底哪个说法准确。于是找来一些具体实例,以便得到些更实际的印象:
一则报道《公车消费每年超2000亿》说,我国目前有公车350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基本上相当于医疗和教育支出的总和。正在生气,接着就看到了不少省市限制节能减排公车的措施,认真看完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原则上和基本上”这两个词汇。反正一大堆严格的措施后面都有用这两个词汇留出的缝儿可以钻。
车看完了看环保。环保局的总结是这样的: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基本上”是针对单项污染防治和单项资源要素保护进行的,在整合现行生态环境立法时应注意对其中“原则性”的规定予以细化。这样看来,太湖附近的每个企业一定都“基本上”符合环保法,只是总和起来就“原则上”不那么好看,所以才有了太湖的绿色和滇池的臭水。
又看《国家司法考试的确立及其应试对策》,掌握了律考大纲和教材内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国家司法考试的要点。是“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不过一般人都知道,只有这些你肯定是不能考试通过的。
这些领域总比较软,可这金融法苑应该特别刚性吧。看《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回答《条例》中的有关问题:《条例》内容“基本上”与1994年以来外汇体制改革成果相一致,“主要”规定了实行新的外汇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基本的”、“原则性的”条款,于是也就明白了邯郸农行的金库,“原则上”是可以被保安随便向外拉钱的,中行香港分行贷款“基本上”是行长一人说了算的。
过去,百姓能接触的媒体只有报纸电台和电视那是人民的喉舌。如果你自己还把自己划在人民的范围,你的嗓子就长在人家身上了,那里的声音“原则上”是主旋律,那里的话“基本上是”一句顶一万句。所有和主旋律不一致的,都是反革命小道消息,都是别有用心的恶毒攻击。就是您亲眼看见的事,就是真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事,如果与主旋律不一致,最好也别看,别听,别信。
后来,慢慢知道这官员也可能作假,例如那亩产万斤的高产田,这只有一段铁管的现代化喷灌设施,这长时间拥挤在一段道路上的羊群。再后来知道这媒体里面也可能有坏人,例如那个故意制造纸馅包子新闻的假记者。后来知道这某一级政府也可能掩盖真相,例如那总也数不清矿难死了多少人的官员,那调整了几次的国家gdp,还有说你工资上涨了百分之多少的幸福指数。
当某个发言人说印花税不会调整的时候,你要早做打算这调整很快就会来,当某个公仆说近期油价不会上浮的时候,你要尽可能的囤积一些汽油柴油,当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那个中了亿元大奖的彩民的时候,你也不要我拿国际陕西宝马案,也不要这个馅饼会落到你的头上。当号召全国学习丛飞的时候,你最好不要成为第二个彭宇。……
原来说眼见为实,现在只要你没有真的咬自己一口而且真的感到了切实的疼痛,最好还是等一下。当然,就是那张华南虎不管是活的,还是纸的。都与你关系不大。那张月球的照片,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是那个月球。这些,在基本上来说,原则性的问题是不会有的。
后来看到一个学校的大字牌匾“xx市路南区示范性小学”,才知道“性”这玩意也是可以在小学示范的。这样以来,还有什么不是基本上正确,原则上通过的呢?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